常怀远虑 居安思危

2021-07-23 03:30包竺鑫
小雪花·初中高分作文 2021年12期
关键词:越王勾常怀磨难

包竺鑫

作为备战中考的一名学子,每天收看新闻联播节目,是我的必修课。

近些天,新闻联播中播出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报道,特别是六中全会公报及相关内容的解读,令我感到非常振奋。虽然我是一个初中生,现在还不能全面理解公报的深刻内涵,但我依然鲜明地感受到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牢记初心使命、开创光辉未来的一次里程碑式的会议。

全会公报中有这样一段话让我印象深刻:“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继续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坚定不移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做到难不住、压不垮,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航船劈波斩浪、一往无前。”

这段话让我不由得想到课堂上所学的孟子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一文,文章的意思是,人要有所作为、成就大业,就必须先在身体和精神上经受一番艰苦甚至痛苦的磨难。逆境出人才,逆境可以增添与困难作斗争的经验和勇气,磨炼人的意志品质。在忧虑祸患中,能激励人或国家奋发图强,促使其生存和发展,而安逸享乐则会使人或国家萎靡乃至灭亡。孟子在两千多年前就能有“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意识,而今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新时代新征程,依然强调全党必须铭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常怀远虑、居安思危”,可见我们还须切实树立忧患意识,以应对当下的各种风险挑战。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忧患意识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智慧,忧患意识事关国家的兴亡,春秋时期越王勾践卧薪尝胆的故事便是最好的诠释。越王勾践被吴王夫差打败后,忍辱负重,卑身事吴,但他卧薪尝胆十几年,终于转弱为强,起兵灭掉吴国,成为一代霸主。勾践因何得以复国?我想是亡國之辱的忧患使他发愤、催他奋起的结果。这同时也说明,当困难重重、欲退无路时,人们常常能显示出非凡的毅力,发挥出意想不到的潜能,拼死杀出重围,开拓出一条生存之路。反之,吴王夫差则是“死于安乐”的形象例证。

“居安思危,未雨绸缪”是忧患意识的体现,是一个民族的生存之道。居安思危是历史昭示的一条重要经验,证明中华民族自古以来一直都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强调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始终居安思危。中国共产党就是在内忧外患中诞生,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应对挑战中壮大,因此始终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

孟子曰:“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由此我也认识到,成长中总会有挑战和挫折,我也应抱有强烈的忧患意识,才能在磨难挫折中成长,在应对挑战中让自己变得强大。

(指导教师:季伟譞)

猜你喜欢
越王勾常怀磨难
四德为首,万民常怀
卧薪尝胆
夜里的光
闲 赋
文学里的磨难:经历终将变成铠甲
被春天遮蔽的部分
卧薪尝胆
向小河道谢
卧薪尝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