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心电图技术诊断心血管疾病的方法及临床价值

2021-07-23 08:51李明巍
人人健康 2021年13期
关键词:疾病诊断造影心电图

李明巍

(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星浦医院内科 江苏苏州 215000)

前言:心血管疾病是心脏血管系统的统称,泛指动脉粥样硬化、高脂血症、高血压等疾病所造成的心脏以及全身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疾病。现阶段心血管疾病已经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安全的病症,尤其是对于50 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而言,心血管疾病具有高患病率与高致死率等特征,该病症具各种死因首位,严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1]。心血管疾病的疾病进展快,因此科学的诊断成为医学界关注的重点内容,根据现有的临床经验可知,造影技术在诊断心血管疾病中发挥着效果,但是因为该诊断方法存在有创伤、价格昂贵、效率低等问题难以大面积推广。相比之下,心电图技术在价格、效率等方面都发挥着积极作用,在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现为深入分析不同心电图技术的临床诊断价值,本文以我院于2019年12 月~2020 年12 月接收的126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资料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9 年12 月~2020 年12 月收治的126 例心血管疾病患者,包括男69 例,女57 例,年龄52~84 岁,平均年龄(68.53±7.42)岁。患者入院原因包括:自觉不适84例、常规体检发现异常42 例,所有患者知情并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患者对心电图诊断的依从性良好,并排除合并重要器官功能障碍以及对诊断方法依从性差患者。

1.2 诊断方法

本组126 例患者接受常规心电图检测,取平卧位,叮嘱患者保持均匀呼吸后,选择ED A N 数字式12 导心电图机做连续扫描,设置纸速25m m/s,增益10m m/m V。在临床诊断中确保基线平稳,减少外部干扰,保障清晰成像。

动态心电图检查方法为:选择三丰医疗设备公司提供的T LC 600012 导联动态心电图,在正确连接各个装置后将设备斜挎在患者身体上,并叮嘱患者在诊断期间注意避免从事剧烈运动或者体力劳动等。在对患者实施为期24 小时的检测后,取出读卡器,通过配套系统读取患者的心电活动情况。

本次研究中为保证诊断结果的合理性,患者的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均由三名以上的医师做讨论,经商讨之后给出诊断结果。所有患者均经过造影技术,并结合患者的临床诊断等做最终诊断。

1.3 观察指标

分别对比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以及造影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并计算两种诊断方法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等数据。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25.0 软件,不同诊断方法的诊断结果用卡方值检验,当P<0.05 时认为数据差异显著。

2 结果

在比较两种心电图技术的诊断结果,数据显示动态心电图检查技术与造影技术诊断结果的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常规心电图与造影技术诊断结果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资料见表1。

在比较两种技术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后,动态心电图显著优于常规心电图技术,数据差异显著(P<0.05),见表2。

3 讨论

受人口老龄化等因素影响,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逐年升高,也是导致我国老年人死亡的主要病因。近些年我国心血管疾病呈现出年轻化发展趋势,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医疗卫生问题。因此为了能够满足患者康复需求,在临床上需要寻找一种科学有效的诊断方案,尽早了解患者的疾病变化情况,并针对患者病症实施有效治疗,这也成为相关学者重点关注的内容。从现有技术发展情况来看,心电图技术属于鉴别心血管疾病的常用诊断手段,具有非侵入性、高敏感性等优点,该技术可以对患者心脏心动周期作出判断,根据心电波活动评估患者心血管系统疾病,因此被广泛应用在疾病诊断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本文详细分析了心电图技术在心血管并诊断中的价值,该技术能够反映出心脏激动电学活动,在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本病症的发病原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心肌缺血,因此在心电图检查中可以发现T 波倒置以及S-T 段下降等情况;而对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在心电图检查中可以发现病理性Q 波、T 波倒置等情况[2]。因此可以认为,在心电图诊断中,通过该技术能够了解心血管疾病的病症。同时随着现阶段医学界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高血压与冠心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此类患者临床表现以胸痛、胸闷为主,经心电图检查后可以发现缺血性改变,证明心电图与冠心病之间存在惯性,其诊断依据为:冠心病患者发现明显的血压升高情况,并且随着疾病发展,心脏负荷进一步加重,心肌耗氧量增加。由此可见,对于高血压等患者人群实施心电图检查具有可行性。

表1 诊断结果(n=126)

常规心电图是临床诊断心血管疾病的常见手段,该技术又被称为12 导联心电图,该技术能够显示静息状态的心电位波动,有操作便捷、无创等优点,可以显示出患者的心肌缺血以及心律失常等状况。在常规心电图诊断心血管疾病中,临床上以ST 段为依据,根据该变化能够反映患者的心肌功能,所以可以用于疾病诊断。但是在实际上,常规心电图在疾病诊断中还存在明显的弊端,这是因为该诊断方法只能记录较短时间内患者的心电波动变化情况,而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而言,在疾病早期患者处于安静状态下难以捕捉到心电图的改变,因此在临床诊断中容易出现误诊、漏诊等情况。随着现代诊断技术的发展,动态心电图技术出现,成为临床诊断的新方法,动态心电图属于“24 小时心电图”,该技术的主要特征就是可以对患者日常状况下的心电波动做连续24 小时的监控,因此能够获得24 小时内患者最大、最小的心律失常情况,根据患者心电图变化并评估其中的动态演变过程。与传统技术相比,该技术能够有效追踪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并评估其动态演变过程,因此能够弥补传统检测方案中存在的记录时间短、无动态曲线等质量问题,对于全面提高心血管疾病检出率具有重要意义。也有学者研究认为,动态心电图基础能够呈现出不同时间节点下患者的疾病变化,进而更加细致地研究患者病情变化,所以在临床诊断中能够发挥更满意效果[3]。

表2 技术比较(n=126)

本文详细分析了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的价值,本文以造影技术结合患者临床症状为诊断的金标准,在分别评价两种技术的临床应用价值后可以发现,从结果上可以发现,动态心电图在诊断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心血管疾病中的检出率与造影技术以及临床症状等数据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不同诊断方法的组间比较结合显示,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在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诊断中的数据差异显著(P<0.05)。同时两种技术诊断结果的灵敏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24%、96.03%、93.65%、91.27%,与常规心电图技术相比,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一结果证明,动态心电图在疾病诊断中的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心电图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动态心电图技术的临床应用效果要明显高于常规心电图技术,因此应该在临床上作进一步推广。

猜你喜欢
疾病诊断造影心电图
超声造影在周围型肺肿块穿刺活检中作用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应用
心电图机检定方法分析及简化
《思考心电图之176》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超高频超声在浅表器官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呼吸疾病诊断流程与治疗策略》已出版
输卵管造影疼不疼
基于Web及知识推理的宠物狗疾病诊断专家系统
入职体检者心电图呈ST-T改变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