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

2021-07-23 02:41闵孜怡
速读·中旬 2021年2期
关键词:重估叔本华虚无主义

◆摘  要:从叔本华的悲观虚无主义到尼采的强力意志,都是非理性主义哲学的尝试,在哲学史上举足轻重。但虚无主义本身语义丰富,不断变化,尼采独特的语言风格更加剧准确理解其价值虚无主义的难度。本文尝试对尼采的虚无主义进行梳理,并与部分其他类型的虚无主义进行区分,以期准确把握尼采的虚无主义思想。

一、从虚无主义到强力意志

(一)价值虚无主义:从“上帝死了”开始

1799年,费希特在致费希特的信中表达了对启蒙运动和理性思潮后果的担忧——崇高价值消弭,传统价值王国面临危机。近代意义上的虚无主义首次出现在人们视野中。1844年,施蒂纳将其表述为否定一切神灵的“无”,而后尼采表述成“上帝死了”,意味着最高价值(传统形而上学人为设置的赋予生存以终极根据、目的、意义的本体)丧失价值。

最高价值丧失价值便是虚无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以柏拉图—基督教哲学体系为起点。基督教人为设置了终极实体——全知全能至善的上帝,以及终极价值的存在地——名为“天国”的彼岸世界,造成“超验域和经验域、来世和现世、神圣和世俗”的二元对立。“终极实体和终极价值”通过基督教的教条、原罪和道德约束,否定人的现实生活和生命本身的价值。随着笛卡尔的普遍怀疑原则、康德设定的“理性彼岸”、叔本华的意志论和虚无主义人生哲学,最高价值也逐步丧失价值,“上帝”丧失了对存在者和人的规定性的权力,存在者及其现实生活彻底丧失了价值和意义,虚无主义得到发展。

(二)积极的虚无主义:对叔本华的继承与批判

叔本华认为,意志是世界和人的本质,表现为某种无法满足又无所不在的欲求,人生因此于空虚和痛苦之中摆动,只有否定意志、悬挂欲望才能彻底摆脱悲观和痛苦。这种彻底的悲观主义,导向消极虚无主义的人生观,即任何行动都没有意义,不存在最高价值。

尼采批判继承了叔本华的意志说,其用酒神和日神的对立,指代生命与理性的对立。酒神体现非理性的生命本能,日神则是对生命欲望的压抑和克制。酒神致力于撕破日神对世界痛苦本质的掩盖,旨在让人们直面苦难。尼采对酒神的极端崇拜,体现其对生命意志和非理性的本能欲望的强调,对叔本华苦难本质的继承,也是对叔本华否定意志和生命本能的超越。

(三)彻底的虚无主义:重估一切价值

尼采认为,虚无是新旧价值体系形成间的无信仰状态。根据精神力的强弱程度,可划分为积极的虚无主义和消极的虚无主义。前者源于强大、旺盛、创造性的意志力, 无需信仰;后者源于精神力的衰弱,是旧有信仰的奴隶。只有拥有强大意志的积极虚无主义者,才能重估一切价值,克服虚无主义,为自己重新确立价值,赋予生命意义。但这并非尼采的终极目标,“上帝死了”并不是值得悲伤的事,意味着“一切皆允许”和“重估一切价值”的可能。彻底的虚无主义揭示了虚无主义本身的无自在价值,通过强力意志“重估一切价值”,实现对生命本身的回归和突显,为现实生活重新赋予意义。

二、与不同类型虚无主义的区分

现代意义上的虚无主义,自费希特起,就在不断发展之中。从德国到俄国,再从日本到中国,虚无主义随着现代化和全球化不断传播,演变出具体的各种类型的虚无主义思想和理论。我们可以将其与尼采虚无主义进行横向比较,进一步把握尼采的价值虚无主义。

(一)价值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

尼采的虚无主义本质上是哲学范畴内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终极实体和最高价值的怀疑。而历史虚无主义是对过去历史的怀疑和否定,是对历史规律性的拒斥。但尼采“重估一切价值”的怀疑也会引起对以往历史的激进否定,认为过去的历史是蕴含虚妄无根据价值的历史,并产生“重估历史”的需求。该词在中国独特的社会基础上发展,还表现为极富中国特色的“民族虚无主义”“文化虚无主义”及“道德虚无主义”,需要进一步区分。

(二)尼采的普遍虚无主义论和马克思的资产阶级虚无主义论

尼采的价值虚无主义以 “最高价值”及其价值体系为批判对象,是普遍的价值虚无,而非具体阶层的价值虚无。但马克思持认为虚无主义是特定阶级的困境,无产阶级不会陷入虚无主义之中。对“逐利本性”的资产阶级来说,一切价值还原为货币价值,不拥有生产资料的无产阶级只能勉强维持生存。因此,无产阶级不会陷入资产阶级的虚无主义困境,因为他们根本不会,也无法依据资产阶级的价值逻辑进行生命活动。

(三)道德领域的区分:强道德和弱道德

强伦理是超验真实和出世理想在道德领域的逻辑产物,具有“本质性”“严伦理性”“集体性”“利群性”。传统形而上学以最高根据设想终极实在和最高价值,以“上帝”为基础的形而上道德自然拥有不可质疑的权威性,通过基督教对现世和人本身进行否定和压迫,表现为自我禁欲的原罪救赎和社会关系中的利他主义、利群主义。弱伦理是非超验真实和现世理想在道德领域的产物。以意志论为基础的尼采虚无主义,解析了最高价值和强伦理的“本质性”,同时肯定生命意志和本能欲望,反对严苛禁欲的“奴隶道德”。与强道德相比,弱道德更强调恢复、张扬生命的创造力。

綜上,尼采继承了叔本华的生存意志说,接过非理性的旗帜,继续对传统形而上学发起攻击,促成了以最高价值为基础的传统价值体系的坍塌。本质上来看,尼采反对一切人为的设置,反对信仰和消极的精神力,主张强力意志和价值重估,以实现对生命的张扬、对现世生活的回归。将上帝赶出哲学领域,引入非理性的生命意志,这是尼采对笛卡尔、康德、叔本华的继承和超越,也是其在哲学领域的勇敢尝试。

作者简介

闵孜怡,本科生,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

猜你喜欢
重估叔本华虚无主义
我国实行固定资产重估模型的理论逻辑与现实依据
叔本华:正直还是伪善
人为什么会无聊
破除虚无主义,夯实文化自信
尼采的哲学实践
从虚无主义到教育虚无主义的认识与反思
我国居民消费率的重新估算
“毒舌男”叔本华
历史虚无主义
尼采价值重估思想的当代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