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阅读解题技巧之鉴赏形象

2021-07-25 15:07王学华
作文周刊·高二版 2021年9期
关键词:物象景象首诗

王学华

解题技巧

形象是古诗词的主要特征,正确理解古诗词中的形象,才能准确地领悟作品的思想内涵,体味古诗词的艺术魅力。古诗词的形象主要包括以下三类:(1)抒情诗(词)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叙事诗(词)中的人物形象。(2)写景诗(词)中的景象(自然景象或意象),这是诗人感情的载体。意象是诗歌中浸染了诗(词)人感情的具象。(3)咏物诗(词)中的物象。

鉴赏古诗词的形象,就是把握形象的特征,分析寓于形象中的思想感情,理解形象的典型意义。

一、鉴赏古诗词的人物形象

赏析古诗词的人物形象应注意以下几点:(1)知人论世,关注背景。(2)抓抒情主人公的语言、神态、动作、心理。答案一般由三部分构成:一要指明形象;二要分析形象的基本特征;三要揭示形象的意义。

例1: 小儿垂钓

〔唐〕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

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

怕得鱼惊不应人。

问题:这首诗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刻画垂钓小儿这个形象的?这个形象有哪些特点?试作分析。

答案:(1)从形神两个方面(或从外貌、动作、心理等方面)。(2)垂钓小儿聪明(机灵),天真可爱。“蓬头”“侧坐”等表现出小孩的天真可爱,从“遥招手”“怕”等可看出小孩的聪明(机灵)。

二、鉴赏古诗词的自然景象或意象

古诗词的自然景象或意象主要包括景物(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等。鉴赏此类形象的基本思路是:以所写景物的自然属性为依据,挖掘其社会属性[诗(词)人借以抒发的感情、表达的寓意等]。分析自然景象或意象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诗(词)中赏画。看画面形、色、动、静,欣赏诗词的画面美。古代许多写景诗词都具有“诗中有畫”的特征。欣赏诗词的画面美,主要抓住物象的组合方式和画面色彩以及动态和静态的呈现方式。二是画中品诗(词)。由形象画面的色调,把握诗(词)人的情感思想。读一首诗,首先看它描写了什么形象,它呈现一种怎样的色调,并由此推及其内在情感。一般而言,作品所描绘的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鲜活、明丽和昂扬向上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高昂乐观的;反之,外在形象画面具有阴暗、凄冷和低沉色调的,其内在形象情感则是低沉伤感的。三是借助意象,品味意境情感。意象是意与象的融合,是生活外在景象与诗(词)人内在情思的统一,是主观心意与客观物象在文字中的融合与表现,是一首诗(词)的构成单位,是诗歌构思核心。

例2:  绝 句

〔唐〕杜 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问题:试从一个或两个角度赏析这首诗。

答案:诗里写黄鹂近景,白鹭远景,千秋雪远景,万里船近景。上联黄、翠、白、青,用了四种颜色,色彩鲜明。这样,就景物的远近和各种色彩构成画面。千秋雪展显了时间的永恒,万里船展显了空间的广阔。画面色彩的丰富鲜明、境界的阔大,不仅给人以画面美感,更促人联想,同时表现了诗人开朗坦荡的心境。

三、鉴赏古诗词的物象

物象,即被诗(词)人人格化了的描写对象。诗(词)人通过这种象征性的物象描写来曲折地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诗(词)人塑造物象是为了言志、言情、言心声。在鉴赏古诗词的物象时,要注意提炼所写物象描写特征的词语,挖掘物象内在的品格、精神,抓住物与志的“契合点”,就能明白诗(词)人意在何为、情为哪端。如:

例3:  早 梅

〔唐〕张 渭

一树寒梅白玉条,

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近水花先发,

疑是经冬雪未销。

问题:诗人是如何借梅展示自我形象的?

答案:本诗展现了早梅耐寒而立、迎风而发的形象。“寒”字点明早梅生存条件的恶劣;“迥”字表现出早梅的孤单;“白玉条”之喻,疑梅为雪之错觉,鲜明地表现出早梅冰清玉洁之品质。诗人以梅自喻,展示了一个孤寂傲世、坚韧刚强、超凡脱俗的自我形象。

模拟演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万山潭作

〔唐〕孟浩然

垂钓坐磐石,水清心益闲。

鱼行潭树下,猿挂岛藤间。

游女昔解佩,传闻于此山。

求之不可得,沿月棹歌还。

耶溪泛舟

〔唐〕孟浩然

落景余清辉,轻桡弄溪渚。

泓澄爱水物,临泛何容与。

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

相看似相识,脉脉不得语。

上面两首诗中的诗人形象是怎样的?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初秋夜坐

〔北宋〕杨 亿

明河如练出城隅,

朱火西流暑气徂。

顾兔①一轮浮月桂,

流萤数点入烟芜。

迢迢宫漏传银箭,

淅淅天风下白榆。

岸帻②微吟自忘寐,

披衣闲起绕庭梧。

【注】①顾兔:月中之兔,借指月亮。②岸帻:把头巾掀起,露出前额。形容豪放洒脱无拘束。

诗歌颔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请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閱读下面这首元曲,完成后面题目。

[双调]水仙子·重观瀑布

〔元〕乔 吉

天机织罢月梭闲,石壁高垂雪练寒。冰丝带雨悬霄汉,几千年晒未干。露华凉人怯衣单。似白虹饮涧,玉龙下山,晴雪飞滩。

请简要概括瀑布的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题目。

少年游·枫林红透晚烟青

〔南宋〕蒋 捷①

枫林红透晚烟青,客思满鸥汀。二十年来,无家种竹,犹借竹为名。

春风未了秋风到,老去万缘轻。只把平生,闲吟闲咏,谱作棹歌声。

【注】①蒋捷:宋末元初词人,宋亡后不仕,隐居宜兴竹山。

请对上阕前两句描写的意象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金陵驿二首·其一①

〔南宋〕文天祥

草合离宫转夕晖,

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原无异,

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

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①这首诗是文天祥兵败被俘后,被押往元都燕京(今北京),路过金陵(今南京市)时所作。

诗人看到了什么样的景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后面题目。

村 晚

〔南宋〕雷 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

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

短笛无腔信口吹。

茅塘马上

〔宋〕贺 铸

壮图忽忽负当年,

回羡农儿过我贤。

水落陂塘秋日薄,

仰眠牛背看青天。

两首诗均有“落日”意象,你认为这一意象在哪首诗中呈现得更有意境?结合相关诗句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题目。

早 梅①

〔唐〕柳宗元

早梅发高树,迥映楚天碧。

朔风飘夜香,繁霜滋晓白。

欲为万里赠,杳杳山水隔。

寒英坐销落,何用慰远客?

【注】①柳宗元二十六岁入仕,一生二十一年的仕宦生涯竟有十四年遭贬谪流放。此诗写于他参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被贬于永州时期。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早梅形象?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猜你喜欢
物象景象首诗
《上课没人抢》
如何与物象相处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杯中异景
冬天的景象
同为“渔夫”,异为“渔夫”
过得再粗糙,心里也要有首诗
秋千
以“非美”意识辨析观光旅游产品的设计
夏天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