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老作家与孩子们的邂逅

2021-07-25 04:05王慧骐
莫愁·小作家 2021年6期
关键词:春游小张作家

张昌华先生是我很敬重的一位作家和编辑。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我们曾在江苏文艺出版社共事过八年。不过他入行比我早,我去的时候他已是编辑室主任,编过许多有影响力的书。昌华并非科班出身,却颇有学问。这个学问是他自己读书读出来的,也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所赋予的。年轻时他当过几年兵,回來后在南京一所中学做过十八年的语文老师。他教过的学生都和他很有感情。几十年过后,当年的学生也都快七十岁了,但他们还经常找张老师一块玩一块乐。

昌华是个老顽童,退休后的这十几年他基本上一天都没闲过。先是被一家企业请去做了一本综合性的文化月刊,他做主编,一大批天南海北的文化人给他写稿。后来又被商务印书馆请去编书。与此同时,他自己也著书立说,把做编辑二十多年里积累的大量关于文化名人的第一手资料和素材,进行筛选和提炼,创作了大概有十本书,每本书都有二三十万字。由于他写的都是些独特的题材,内容集中在对一些民国文化大家的追溯与刻画,所以在国内图书市场受到的关注度较高,一直被读书人所追捧。

和昌华生活在同一座城市,但平时各忙各的,见面并不多,基本通过微信联系,他在报纸上发了好文章,会分享给我。有几回我去看他,是向他讨字。他的字好,每次看,心里都很舒服。我有时也帮朋友去讨,他总是笑眯眯的,在写字的房间里等我,还事先就为我泡好了茶。

今天触动我写这篇文章,是新近发生的一件事,让我更深地认识了昌华,看到了他满满的童心和爱心。事情发生在不久前。那天,昌华参加他夫人学校组织的退休老教师游览汪曾祺的家乡高邮的活动,参观了盂城驿博物馆,又乘船去看油菜花。在路边小火车的车站等车时,巧遇了一批出来春游的孩子——他们是秦邮实验小学的学生,带队的是一位年轻的女老师,叫张思晨。等车的时候,和昌华及夫人同行的一位老教师,与小张老师聊天,问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很随意地就说到了张昌华,讲他是一位作家,写了不少书。小张老师顿时很激动,告诉了她的学生。学生们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见到大作家,一个个都从书包里找出小本本,排起队来请作家签名。年轻时就做过老师的昌华也特别喜欢孩子,当场就对小张老师说了,我回去后给你们寄一本我的书来。昌华果然这么做了,回到家后的次日,他给小张老师寄去了《我为他们照过相》这本厚厚的大书,还附有一纸手札。春游后,小张老师布置学生们写作文,内容可以有两个选择,一是记春游,二是给邂逅的作家张爷爷写一封信。班上有好几位同学选择了写信。小张老师批改作文时,特地从中选出了三个学生的信,寄给了昌华先生。这三封信都提到了关于写作的问题。

昌华收到孩子们的信后,非常高兴也非常认真地用毛笔写了五页多信笺,逐一回答了孩子们的问题。他对孩子充满真情,针对三个小学生所提的问题,他一点也不拿腔拿调,故作高深,就像自家爷爷一样,和孩子们心贴心地唠家常,讲最通俗的道理,同时也教他们具体怎么做。字里行间透出一派天真与舐犊之心,特别是信的结尾部分,说到自己那本《书香人和》时,恰到好处地阐述了作文与做人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只有品格高尚的人,才能写出传世的好文章”的观点,对孩子精神品格的塑造不无引领的意味。

在给三个孩子复信的同时,他还给每个人题写了有“读书乐”字样的小书签,也一并寄给了小张老师。可以想见孩子们收到张爷爷的信和小礼物时,该是怎样一幅欢欣雀跃的场面。

王慧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出版有个人著作二十余部。曾任江苏文艺出版社副社长、新华报业传媒集团图书编辑出版中心主任。

编辑    沈不言   786559681@qq.com

猜你喜欢
春游小张作家
作家谈写作
今天忙不忙
作家阿丙和他的灵感
我和我的“作家梦”
巧妙的奉承
谁逗谁
春游
大作家们二十几岁在做什么?
今天忙不忙
我们来春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