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蜗牛的故事

2021-07-27 00:27单蓓蕾
新课程·上旬 2021年52期
关键词:科学探究思维品质蜗牛

摘 要:本次科学探究活动,采取了在班级短期饲养本地蜗牛的活动,让部分喜爱蜗牛的小朋友去饲养蜗牛。在整个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幼儿亲历了“蜗牛产卵”“蜗牛真的会吃纸”“蜗牛宝宝孵化”等过程,幼儿亲历、亲为,乐在其中,其情感态度等方面均得到发展,其思维品质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科学探究;蜗牛;思维品质

我园地处市中心,相比农村幼儿园我们最稀缺的就是“大自然”,而要从这稀缺的绿化里寻找到“蜗牛”,这成为很难实现的事情。考虑到当下的实际情况,我没有像珍妮·古道尔研究黑猩猩那样天天带着幼儿去野外探究自然状态下的“蜗牛”。而是根据实情,采用了短期饲养蜗牛的办法,这给幼儿提供了亲近、观察、照料蜗牛的机会。

一、教师亲身示范,激发幼儿探究蜗牛的欲望

(一)初见蜗牛,引发谈话活动,教师发现幼儿对“养蜗牛”有期待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在幼儿园中饲养是幼儿学科学的时间,是幼儿探索生命科学的重要方法……可以感受到自然界的奇妙和动物顽强的生命力,培养好奇心与探究热情,关爱和呵护生命以及对劳动的热爱……形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二)教师带蜗牛进班级,幼儿参与度提高

探讨问题“我知道的蜗牛”,发现幼儿对蜗牛的认识是表面的、零碎的、粗浅的,甚至是有争论性的。(如一碰蜗牛触角,它就会缩起来;蜗牛“死”了,滴几滴水,就能活等等。)

(三)假期亲子寻蜗牛,购买蜗牛相关书籍

关于蜗牛,我们还有太多“不知道的”和“想知道的事情”。五一长假将至,我和幼儿商量,想要养蜗牛的幼儿利用假期去寻找,开学时带来饲养。“寻蜗牛”的活动旨在让幼儿亲身去经历体验,他们也初步了解到蜗牛喜欢居住的环境,加深自己对蜗牛的认识。

二、科学区投放工具书和探究工具,幼儿开始饲养蜗牛

边看蜗牛,边翻书,成为幼儿喜爱的探究方式;老师记录幼儿探究过程中的发现、疑问,以及与幼儿共同阅读。

在饲养的过程中,他们对蜗牛有了从外而内的认识,蜗牛的触角有两对,长的长着眼睛,而短的是嗅觉器官;蜗牛是利用腹足爬行的且為波浪式运动;蜗牛的嘴巴吃了红番茄之后会变成红色等;当幼儿发现蜗牛会产卵时,提出:谁是蜗牛妈妈?了解蜗牛是雌雄同体的生物,知道蜗牛喜欢找潮湿的泥土产卵,同时也对蜗牛从哪里产卵很好奇……

三、借助案例,谈谈我的收获

(一)情感和态度是幼儿发展的最重要的方面

积极的情感和态度是个体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饲养蜗牛的整个过程培养了幼儿对动物的关爱之情。本次探究需要幼儿自己去了解蜗牛爱吃什么;思考怎么饲养蜗牛才更健康等问题;同时帮蜗牛打扫卫生也是一项考验。

“看”蜗牛的朔

朔是个小男孩,当其他幼儿开始养蜗牛的时候,朔说:“我只想看看,我害怕它,可不敢摸!”在区域游戏时,常常看着别人照料“小宠物”。

后来,他也带来蜗牛、新鲜食物来园饲养,可是他又遇到问题:“我带的食物可以分享,请你帮忙喂下我的蜗牛,好吗?”

一个多月后,班上幼儿在给蜗牛喂彩色的蔬菜、水果时,他悄悄拿起剪刀剪下一块儿素描纸投放到了饲养盒里并洒上水,他说:“我知道纸箱是纸做的,蜗牛会吃纸箱,那么画画的纸也是纸,它会不会吃?”新实验的结果让他很满意,蜗牛真的吃了,而且还拉出了白色的便便……

此刻的朔,已经和蜗牛成为很亲密的朋友了,他已经能独立照料蜗牛了。

(二)幼儿通过观察、体验,不断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师幼儿共成长

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对蜗牛的了解越来越深入,思维也变得活跃,语言表达能力、自信心等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幼儿乐意与同伴交流、分享,体验探究发现的快乐。在这里,老师是支持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四、与幼儿一起饲养蜗牛的提示

★创设适宜的探究条件,让幼儿亲历蜗牛的生活,帮助幼儿理解蜗牛的生活习性;培养幼儿对小动物的关爱之情,知道爱护小动物。

★追随幼儿兴趣,发现其兴趣点。

★探究时,教师融入幼儿,适时为其提供帮助,推动课程深入进行。

★探究中,师幼共同探究蜗牛、查找资料。

★课程末篇,与幼儿一起观看教师制作“蜗牛成长记”小电影,与幼儿一起回顾。

参考文献:

管旅华.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案例式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176-178.

作者简介:单蓓蕾(1988—),女,本科学历,二级教师,任职于江苏省南通市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幼儿园,研究方向:幼儿教育。

猜你喜欢
科学探究思维品质蜗牛
蜗牛说
小蜗牛
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存在的几个偏差
突围与重构——小学科学课堂中师生交往的真效性实践探究
媒介运营管理者应具备的一种新的思维品质
在“教学做合一”中优化思维品质 提升创新能力
初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蜗牛(共3则)
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