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叔衡:此生合是忘家客

2021-07-27 08:03孙意谋
文史博览·文史 2021年5期
关键词:何叔衡中央大街宁乡

孙意谋

但凡到过黑龙江哈尔滨的人,大多都会去中央大街逛逛。这条亚洲最大最长的百年老街,地面上铺满了花岗岩雕琢而成的方石,大街两边清一色的欧式建筑风格各异,徘徊其中,仿佛置身于西方建筑博物馆,欧洲最具魅力的近300年建筑文化发展史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

如同叶脉一般,从中央大街向外延伸的,还有许多小街巷,红专街就是其中之一。当年的哈尔滨秘密交通站就坐落于此。那是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何叔衡(1876—1935)曾经奋斗过的地方。

1927年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失败以后,革命形势陷入低潮,国民党四处抓捕共产党员。1928年6月,根据中共中央的决定,何叔衡离开上海,准备前往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途经哈尔滨时,他住进了位于红专街的秘密交通站。在这里,他给女儿实山、实嗣写了一封信,向她们表达了自己的离国心情,也希望她们坚定理想信念,等待革命胜利的那一天。在信中,他附了一首诗:身上征衣杂酒痕,远游何处不消魂。此生合是忘家客,风雨登轮出国门。

这首诗改自陆游著名的《剑门道中遇微雨》一诗。原诗是这样的:衣上征尘杂酒痕,远游无处不消魂。此身合是诗人未?细雨骑驴入剑门。

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冬天,47岁的陆游由南郑(今陕西汉中)前线被调回成都。途经剑门关时,留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陆游生于金兵入侵的南宋初年,自幼志在恢复中原,然而年近半百才得以奔赴陕西前线,过上一段“铁马秋风”的军旅生涯。但这段生活只持续了8个月,旋即,他又要去后方充任闲职,重做纸上谈兵的诗人了,这使他很不甘心。所以,“此身合是诗人未”,并非这位爱国志士的欣然自得,而是他无可奈何的自嘲、自叹。

而何叔衡将“此身合是诗人未”改为“此生合是忘家客”,则是以诗言志,表明他已经坚定了为党的事业、为国家甘愿牺牲自我、贡献一切的革命意志。

此时,何叔衡已经52岁了。自从他参加革命以来,亲人屡遭国民党地方当局的迫害和逮捕,但他却从未动摇过革命意志。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何叔衡一家被逐出何氏宗祠,何家年青一代的20个兄弟姐妹没有一家不被反复抄劫。悬赏捉拿何叔衡父女的通缉令贴满宁乡各个路口,宣称“抓到何叔衡,赏大洋三千”。在何叔衡家长大的一个孤儿名叫何贵初,国民党为了逼迫他交代何叔衡的下落,竟用铁片把他身上的肉一块块一丝丝地刮掉,还把他的头颅挂在宁乡街上示众三天。当时,何叔衡的两个女儿实山和实嗣隐藏在宁乡唐市张氏族学。1928年4月初的一天清晨,当地团防悄悄包围了该校。在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何氏姐妹化装成农村妇女,在群众的掩护下逃出虎口。

何叔衡的结发妻子袁少娥也为丈夫的革命理想默默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袁少娥虽然读书不多,但通情达理,在家侍奉父母,操持家务,无条件支持丈夫、子女参加革命,担惊受怕却毫无怨言,尤其在关键时刻,更表现出异常的清醒与坚定。何叔衡深深理解妻子,在莫斯科学习期间,他在信中写道:“我是要永远对得起我的骨肉和您的啊!我要问您,假使我遭了危险,您是求死呢,还是求生呢?”他还说,“我不希望我家活多人,只望活的人要真活,不要活着还不如死。”对于丈夫,袁少娥给予了全部理解,1957年,83岁高龄的袁少娥在弥留之际,对女儿们说:“我只有一个要求,我孤单了一辈子,死了还是要和你们父亲葬在一起……”

1935年2月26日,何叔衡在福建长汀壮烈牺牲。牺牲前,他喊出了那句著名的“我要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如果说这是他的革命理想,那么探究他的心路历程,自1928年当他在哈尔滨念出“此生合是忘家客”的那一刻起,他就坚定了这样的信念:为了一个崭新的中国,可以牺牲自己的小家,抛洒自己的热血,直到奉献出全部。

如今的红专街,高楼林立,游人如织,早已不是一百多年前的模样,当年的秘密交通站也已经变身为哈尔滨书画院。我们在这里邂逅了一位老者,他熱情地告诉我们,这里是新中国成立以后重新建立起来的,当年的秘密交通站应当非常简陋,也非常隐蔽,不会是如今这样的气派,也没有这样的规模。

站在这里,我想,何叔衡心中未来中国的样子,也许就是今天这样的风貌,这样的雄姿吧。深秋的风从红专街上吹过,街边一棵梧桐树上,一片金黄的树叶悠然飘下,欢喜而宁静,像实现了一个梦寐以求的心愿。

(责任编辑:叶筱)

猜你喜欢
何叔衡中央大街宁乡
家乡的中央大街
何叔衡:用生命践行铮铮誓言
一件简简单单的毛衣
何叔衡:“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一大代表
月览天下
我的爸爸
宁乡市中小学开学微信缴费全覆盖“智慧教育”持续推进
何叔衡,一个穷秀才的革命
小荷初露
为你撑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