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行业实行“新型学徒制”的探索与实践

2021-07-27 08:36和娅刘勇刘淑静黄欢
商业文化 2021年17期
关键词:新型学徒制物流德国

和娅 刘勇 刘淑静 黄欢

本文基于德国“双元制”的“新型学徒制”探讨了新型学徒制的国外和国内研究状况。在进行物流行业的探索与实践中,讨论了我国物流专业在德国“双元制”基础上开展新型学徒制的可能性。通过分析物流专业的社会属性,提出了物流专业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物流专业更好的服务物流产业链,提高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提供了方法。

研究背景与目的意义

人才强国是保障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也是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自2015年开始,为贯彻《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人社部相继颁布了《关于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通知》《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等文件,开始实施相关技能人员的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推进企业职工的培训工作,深化产教融合及校企合作,以便为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物流行业是我国流通体系建立与发展的重要支撑。我国物流行业的飞速发展,但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相对短缺。因此,建设符合现代化流通体系的人才队伍,对物流行业流通效率的提升有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本文对德国“雙元制”进行深入研究,与我国“新型学徒制”进行比较分析,通过借鉴“双元制”的相关经验,提出符合物流行业人才培养的具体措施,以期为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从“双元制”探讨物流领域新型学徒制的建设内涵

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内涵

德国的工业发展较早,发展水平处于世界顶端位置,“双元制”的人才培养机制支撑了德国工业的领先地位。其实施方式的具体内涵如下:

1.企业导师选拔标准

为了匹配适合企业的专业人才的技能培育,德国由政府主导,成立相应的协会对人才培养的企业导师建立选拔标准,围绕具体岗位的专业技能、道德品质、理论知识等多维度建立的考核体系,通过选拔的导师才有资格成为“师傅”。

2.课程设计及考核

双元制的课程设计较为注重实践培养,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学时比例3:7,同时,学校的课程主要是协助于企业的培养方向,在实际的结业考试中,通过考核后由协会颁发全国行业认可的从业资格证书。

3.相关部门权责分工

德国双元制以企业实践为中心,目标是培养有实操能力的行业人才,因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各利益相关者围绕人才培养承担了相应的责任,在政府层面,联邦教育研究部及相关部委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确定顶层的教育架构;州层面则是相应部门负责政策的执行与监管;行业协会发挥作用最大,充分发挥社会化组织的自律精神,有效推动政策在企业与教育机构的良性执行。

4.法律保障

早在1969年德国就颁布了《职业教育法》,并在双元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对双元制的具体实施建立了法律保障,使企业及院校切实执行政府的政策要求,切实为国家、行业、企业培养人才,使双元制深入到人才培养的利益相关者的观念之中。

“新型学徒制”培养模式的内涵

“新型学徒制”是在传统学徒制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拥有现代教育特点的职业教育形式。其特点与双元制相近,即“招生即招工,上课即上岗,毕业即就业”,但整体培养模式又有不同。

1.教学模式

中国的新型学徒制的人才培养模式也是由企业驱动的,根据企业人才的需求制定具体的培训任务。教学内容是必要的专业技能和知识,培训任务分别由企业和院校承担。根据从业资格标准的培养,学校建立相应的理论课程体系,企业则负责技能教学体系和职业素质体系等内容的建设。总的来说,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精神和安全生产标准等。

2.培养模式

中国的新型学徒制致力于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职业教育人才的培养质量。它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工学结合,通过师傅带实习生,使学生边做边学,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掌握专业知识及技能。

“双元制”教育模式对新型学徒制的启示

德国的模式是以实践为导向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注重实践的发展,这与国家发展阶段有关。作为发达国家,德国的发展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而发展中国家则要考虑专业人才的理论能力,除了就业还要考虑到创业的因素在内,因此双元制的实践是理论的实践行动和实践应用,以实践为导向。我们国家和德国在发展阶段以及国情层面是有区别的,不能生硬地照搬德国。双元制的实施本身在中国有很多局限性,例如人均教育资源所占的比例很低,而能够对接的公司并不多。因此,我们必须从双元制中学习适合中国国情的优秀而恰当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并将其融入中国的新实践体系中,从而使该体系成为现实。

物流领域实践新型学徒制存在的问题

1.一些试点公司疏于培养,积极性差。目前企业经常会出现了“短期行为”的现象,即一些公司更加关注即时收益,但对技能人才的储备却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他们没有看到能够提高企业实质竞争力的长期价值,导致企业对于人才培养的积极性不高,甚至只是简单应对的情况,最终形成了高校“绑架”企业参与的“伪新实践”的实践培养。

2.校企之间的协议缺乏约束。一些物流公司和试点机构对选择性逃避关键条款要求,由于物流行业的工作强度较大,培训人员只是简单的让实习学生成为“帮工”,而缺少实际的专业实践经验的培训。

3.培训人员及学生的素质缺乏严格要求。新型学徒制的实施缺乏人员专业素养的监控机制,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第一,学生在学校的专业实践不足。许多物流课程的教学方法基本上都是以教师为中心,未形成参与式学习的教学氛围,导致学生参与度不高,实践基础较差。第二,是缺乏标准化的培训标准。试点公司没有签订相关协议明确师父和实习生的权利和义务,也没有按照工作要求进行师父的评估和评价,存在“不确定性评价”的现象。

4.课程设置不合理。通过对相关物流企业的调查,发现物流管理课程的定义与企业的实际实施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该课程强调理论学习,缺乏对实际物流企业的实际操作和案例分析,这使得从企业中招募的毕业生无法快速融入工作,创新、发现、分析能力不足。

物流领域新型学徒制发展的趋势和建议

1.以主动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为导向,制定物流业新实习学习标准。教育是国家人力资源开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人才、传承技术技能、促进就业创业的重要职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结构的转变以及习近平同志对于物流行业的发展要求,物流行业的用人需求也在逐渐发生转变。所以物流行业的新型学徒制实践,应以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为导向,在国家层面应以主动适应社会和技术发展的指导原则,借鉴以培养职业实践能力为目的,指導院校制订物流行业相关专业的实施方案。

2.充分利用已有成果,加快完善中国特色新型学徒制建设。在我国职业教育建设过程中,积累了许多实践经验。然而,总结和提炼理论实践经验并能够有效指导实践工作的成果仍然很少,需要加快理论体系建设。通过借鉴德国的经验教训,将德国职业教育教学理论与中国的教学实践相结合,通过不断的“实践到理论—理论到实践”的探索,尽快建设成熟的,能够指导企业生产、院校人才输出的人才培养机制。

3.推动政府补贴扶持人才培养。政府是我国经济建设中的直接负责主体,是我国各项事业建设的推动者、执行者和监督者等。建立人才培养体系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与扶持。因此,政府应该针对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进行重点引导和扶持,在相应法律法规逐步完善的基础上,进一步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和指导意见,建立切实可行的物流行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以此推动我国经济新常态下的双循环战略。

4.推动行业协会的行业自律,形成规范化、专业化的人才培养社会监督体系。行业协会应该是代表人才培养相关企业及院校的共同利益,并作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及时传达企业及学校的要求,同时协助政府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的发展规划、产业政策、行政法规等相关法律。同时,应先于政策制定出台相应的标准及规范,协调校企与学生之间的行为,并对人才培养的实施过程进行严格监督,从而形成物流企业主动要求与学校建立合作、培养人才的局面。未来应推动行业向正规化发展,加强行业自律,定期出版刊物、举办展览、组织会议等,做好政府、企业、学校间的服务工作。

[本文系基金项目:2020年河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研究课题科研合作项目“河北省物流行业新型学徒制校企‘双元育人创新模式实践与问题研究”(课题编号:JRSHZ-2020-02068);河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产业转型背景下河北省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JRS-2020-3047)的项目成果。]

(河北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高明.德国职业教育体系对我国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启示[J].高等农业教育,2014(29):92-95.

[2]德国联邦教科部.双元制职业教育问答[J].职教通讯,1998.

[3]周奎.“双主体”模式下校企合作保障机制的研究[J].机械职业教育,2015(03).

猜你喜欢
新型学徒制物流德国
物流线上的毒品追踪
“梦梦”“娇庆”德国行
阿根廷庇隆时期新型学徒制的发展背景、特点及影响
王钦峰 完善并扩大“新型学徒制”试点
浅谈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学徒制”教学问题及对策
关于构建职业院校“新型学徒制”模式的思考与探索
新中国科技60年(3)
2009年本刊重点关注之物流展会、交流会
开始敲门
非常演奏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