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雕《胜利大营救》背后的爱国情

2021-07-28 08:21赵盼盼
南风 2021年17期
关键词:民主人士宝安胜利

文/图 赵盼盼

“作为一名从事雕塑艺术的创作者,构思《胜利大营救》这组作品的确花费了很多时间。”深圳市宝安区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宝安雕塑艺术家梁冰说,“在不断改变构图形式、丰富内涵的基础上,我用饱满的热情精心创作,力争达到真实性与完美性相统一的艺术效果。”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 周年之际,宝安区将策划开展《伟大的丰碑》主题展览。在这场主题展览中,组雕艺术作品《胜利大营救》将惊艳亮相。《胜利大营救》以雕塑艺术的形式展现了发生在宝安大地上的历史事件——香港大营救。

1941 年12 月,太平洋战争爆发,香港沦陷,数百名被日军搜捕的抗日爱国文化界人士和民主人士等暂居香港,情况十分危险。此次秘密大营救共救出抗日爱国民主人士、文化界知名人士以及被驱入日军集中营的外国军人等共八百余人(文化界知名人士有邹韬奋、茅盾、夏衍等,爱国民主人士有何香凝、柳亚子等)。不仅延续了中国文化的血脉,也对推动全民族抗战起到了关键作用。它曾被文学大师茅盾先生称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创作《胜利大营救》是为了大力弘扬中国共产党的优秀传统和真实发生在宝安的历史事件,那段不平凡的峥嵘岁月铭记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英勇营救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反法西斯阵线被日军驱入集中营的外国军人的英勇事迹。”作为一位在宝安生活了30 年的艺术工作者,梁冰心潮澎湃。

“创作这组雕塑作品,首先遇到的困难是资料太少,要花费很多时间寻找。”梁冰说,为创作组雕艺术作品《胜利大营救》,他不止一次参观了东江纵队纪念馆、曾生纪念馆,并深入白石龙村和阳台山等地考察。他表示,从组织构图到泥塑创作,再到反复修改,每个步骤都要花费大量时间。重要历史人物的创作就更加困难了,每一位历史人物都要有当年真实的照片,这需要花费不少时间去寻找并下功夫努力创作。

组雕艺术作品《胜利大营救》

谈及本次创作的感受,梁冰用三个词概括——感动、学习、体会。他表示,感动的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共产党对民主人士、文化界人士的爱护温暖人心;学习的是中国共产党高瞻远瞩,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信念和明确的奋斗目标;体会的是艺术工作者一定要秉承对历史负责、对艺术负责、对社会负责、对人民负责的创作态度和认真求精的创作精神。“创作的过程是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我从中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的历史成就,我十分珍惜这次创作机会。”梁冰说。

猜你喜欢
民主人士宝安胜利
坚持就是胜利
“爱国民主人士——新四军之友”征文启事
简述在沪爱国民主人士拥护和响应“五一口号”
坚持
中共一大在民主人士李书城家召开
十九大胜利召开
相亲
“我在路上,还没干够呢”
民主人士翟宗文在芜湖革命活动述略
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