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学会成立若干史实

2021-07-28 10:38马翠凤王鑫卢小莉刘国张孟伯柴新夏
地质论评 2021年4期
关键词: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大学会员

马翠凤,王鑫,卢小莉,刘国,张孟伯,柴新夏

中国地质图书馆,北京, 100083

内容提要: 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及档案查询,追寻中国地质学会成立时期的初心,传播科学精神,激励新时代地质人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追溯中国地质学会的历史,要回到民国的初年,在那个动荡的时代,同时又是西风东渐,新思潮、新知识、新技术不断涌入中国的时代。1922年1月27日在北京兵马司9号中国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现北京市西城区西单北大街西侧)召开成立大会,章鸿钊、翁文灏、王烈、李四光等26位我国地质学人,正式宣布成立了近现代史上中国人自己的地质学组织——中国地质学会。这是一个重大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事件,它标志着中国地质人开始有组织地迈进现代地质学的大门。从成立之初,到百年发展,百年来,中国地质学会在前进中不断壮大;从成立之初,到百年历程,百年来,中国地质学会见证了新中国的繁荣富强;从成立之初,到百年华诞,百年来,中国地质学会始终与新中国的各项事业发展同兴衰、共命运,在服务国家需求、促进地质科学发展、培育地学人才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业绩,发挥了重要作用。

1 创建的设想

根据现在搜集到的资料看,早在民国元年章鸿钊就提到了创办学术团体的重要性。从1912年章鸿钊发表在《地学杂志》上的“地学会❶应行事务之商榷”(章鸿钊, 1912b) 看,其与中国地质图书馆馆藏的章鸿钊手稿内容基本一致,文章写到“地学会者,为国人学术团体,其于地学范围内,不惟纯粹学理,即凡有裨补社会,指导政府等事,均宜集思广益,全部规划,督促进行。故该会之发展,有赖于政府与社会之辅助者,固不待言。……兹综举其应行之事,大要有四:一、研究:凡学以研究为旨,而地学研究之事项尤多…; 二、演讲:每年宜于春秋季各校放假之时开地学讲话会…;三、旅行: 地学研究尤重调查…; 四、编辑:地学杂志亦编辑之一种…。欲行此四者,则图书标本器具亦略,宜置备故地学图书室与列品室,亦为地学会应办之事。” 同时在其《中华地质调查私议》(章鸿钊,1912a)、《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章鸿钊,1937)等中就地质调查事业和地质学会的关系,也有明确的说明“调查地质,有学理与实用之两途。昔欧西以此委之于学会者,乃专为研究学理之时期”。“在欧洲各国,最初往往由学会调查入手,及著有成效,政府乃专设机关,详订计划,以利进行。这种办法在中国缓不济急,势难采用”。杨钟键(1947)在《中国地质事业之萌芽》一文中,也提到 “在最近承章先生亲示其所存文稿中,有一页,也是民元起草的‘地学会应行事务之商榷’。表示章先生也同时注意到学会的推进,认识学会的重要。” 但在当时的中国地质事业尚在萌芽时期, “在民元以前,国人几不知地质为何物,调查地质为何事”,成立学会更是难以实现。关于中国地质学会1922年成立时前期的设想和推动源于谁,夏湘蓉等(1982)、张九辰(2017)、王子贤等(1983)等对之有详细论述。

图1(a) 章鸿钊(1912b)“地学会应行事务之商榷”手稿; (b) 章鸿钊(1912a)“中华地质调查私议”手稿

图2(a) 章鸿钊(1912b)“地学会应行事务之商榷”; (b) 章鸿钊(1937)“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c)《地学杂志》1922年第2期刊发的“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纪闻”, 该文报道成立大会于1922年1月23日举行,与其他文献记载的 1月27日不同; (d) 章鸿钊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次常会(1922年3月23日)的演说辞“中国研究地质学之历史”(章鸿钊, 1922)

3(a) Ting V K(丁文江) (1922)“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history of organization”; (b) 《学生杂志》报道中国地质学会成立;(c) Science杂志报道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d) 章鸿钊在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次常会(1922年3月23日)演说辞 “中国研究地质学之历史”打印稿

图4(a) 、 (b) 内务部公函一件,章鸿钊组织中国地质学会已准予备案; (c)、(d) 《中国地质学会志》第1~4期封面

2 学会的成立

1922年1月27日中国地质学会召开成立大会。1922年《地学杂志》第2期(图2c)、《学生杂志》第4期(图3b)、《史地学报》第3期、《矿业》第1期、国内著名报纸《申报》以及世界著名的《Science》杂志(图3c)等都报道了相关消息。但有关此次会议的原始纪要资料很少,国内已有的主要来自《中国地质学会志》及相关“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纪闻”的新闻报道,报道说: “地质学为晚近五十年来进步最速之一科学,其应用于农工商矿诸业者至广,以故欧美人士,研究探讨不遗余力。吾国古无专科研究地质学者,清宣统元年,京师大学堂始设科研究地质。民国元年,南京临时政府始于实业部设地质科,是为‘地质’二字,见于吾国学术界、政界之始。五年农商部始开办地质研究所,(以上详见说郛章演群❷先生在地质学会第一次常会演说辞)……最近该所同人及北大地质系诸教授,又共同组织一中国地质学会,以图地质学及关系诸地质学科之发达为宗旨。并期与世界各国之地质学会互相提携,收集广益之效。也于本年一月二十三日开成立大会于北京西城兵马司。是日到会者约五十余人,当场讨论会章,选举职员及评议员。其结果:理学士章鸿钊当选为正会长,翁文灏博士、李仲揆❸教授为副会长,谢家荣为书记,李学清为会计。前地质调查所所长丁文江、北京大学教授王烈、王宠佑、董常及美国葛利普博士、瑞典安特生博士为评议员。该会定章每年开大会一次。讨论会务、讲演学术,随时又得举行临时讲演及旅行等事。年刊会志数种,关于会员研究心得调查报告,则要选载以期于世界学者相考证。入会资格分会员与会友两种,凡曾专究地质及与地质学有关系之诸学科者,得为会员。其曾修地质学,尚在肄业期中者,得为会友。会员年纳会费五元,会友纳费二元。现暂时以北京丰盛胡同地质调查所为会所及通信机关”等。主要是讲述了地质学在中国的发展现状,强调了建立全国性的团体组织的必要性。世界著名的《Science》杂志在1922年第55卷257~258页的“科学事件”栏目中也有详细的报道,报道中也说到学会成立的目的、学会计划组织的学术活动、创办的刊物、参加学会的专业人员等等。这是目前能检索到国外文献对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的相关记载资料。

《地学杂志》报道的成立时间为1月23日与《学生杂志》、《矿业》以及1922年创刊的《中国地质学会志》第一卷第1~4期“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history of organization”中所记载的开会时间(1月27日)不一致,推测其应为笔误(同样是《地学杂志》的记载, 1922年3月23日“该会于西城兵马司地质图书馆开第一次常会”。“是日晚八点五十分开会,到会者约五十人”。也是五十人,也是23日,似有可能把成立大会与第一次常会时间弄混淆了)❹。

笔者等在历史档案中,翻检到北洋政府1923年879号函《内务部公函一件 章鸿钊组织中国地质学会已准予备案》(现存于南京第二历史档案馆)。其中写到:“迳启者:据京师警察厅呈报章鸿钊组织中国地质学会,请予备案。”这应该是目前能查到有关地质学会成立的官方记载。

图6 1930年北京大学在校“北大地质学会”全体会员合影(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 1930)

地质学会成立后也是通过广泛宣传,招收会员。在1922年第5卷第2期的《矿业杂志》 “矿业界消息·国内“栏目, “中国地质学会之进行”一文中写到“中国地质学会创立甫两月,而中外专门家加入者络绎不绝。”同时在1922年3月12日第三版《北京大学日刊》中,也有“地质研究会通告第五十五号”的记载,大意是收到中国地质学会来函一件,包括地质学会的章程等特别公布于此。“迳启者,兹附上敝会章程五份祈即,查收。贵会诸君如愿入会,无任欢迎。专此敬请北大地质研究会公鉴。中国地质学会启·三月七日”。此函中所说的贵会即为北大地质学会,北大地质学会由杨钟健等几位北京大学地质系学生推动成立于1920年10月10日,其原因为“我国学术之未发达,研究不易,而于地质尤觉困难,爰组织一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用便相互启发,实收集思广益之勃”(田奇王隽, 1920)。在1921年《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年刊》第一期中刊载有赵国宾于1921年5月17日所写的追记“本会筹备时代纪要”, 其中也写到“本校为全国最高学府,同人学识鄙陋,以应速创一会,互相研究,增长课外之学识,议决创立地质研究会”(赵国宾,1921)。1929年11月26日北大地质研究会经“全体大会议决更名为北大地质学会”(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 1930)。

3 学会的刊物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后,最重要的是创办了丁文江为主编的以刊发外文为主的期刊《The Bullletin of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中国地质学会志)(图4c、d),主要刊载研究报告及学术论文、会议记录等。在后来出版的会志征订启示上是这样说的“本志每年一卷分四期,内载各地会员研究论文,皆专门贡献极有学术研究即中国学者留学论文及外国学者在华考察,亦多旁采兼收,实为研究中国地质唯一重要刊物。”在创刊号第一卷上主要刊载了中国地质学会组织历史、会章、第一次常会记事和研究论文等内容。并在 “会章”中确立了学会“The object of this society shall be the advancement of geology and its allied sciences.”的宗旨。并以“第一次常会记事”(proceedings of the first general meeting)纪录了当时的情形,其中文大意是“中国地质学会第一次全体大会于1922年3月2日在北京地质调查所图书馆礼堂举办。与会人员包括国内外科学家和一位观众。这次会议是值得纪念的,不仅因为它标志着中国的知识时代和科学生活新纪元的开启,同时也是科学历史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那些有幸出席并参与该会议的人说,这是一次独特的经历。当他们回顾这次会议时,认为这是他们学术生活中的一个重要时刻。” 并在刊物最后,刊发了“会员录”,从会员录中,可知道会员为三种:创始(立)会员、终生会员、普通会员。在此后的发展中,会员又扩大为创始(立)会员、终生会员、普通会员、名誉会员、通信会员、会友等。会员录名单中的他们在此后大潮起伏的时代风云中,走上了各自不同的人生道路,他们中的大多数虽不为人所熟知,但他们的名字已经永远地铭刻在中国地质学发展的历史之中。

在1922~1951年的30年间,《中国地质学会志》共出版了31卷,其中1922~1935 年在北平出版,1936年南迁至南京出版, 1938 年在长沙出版, 1939~1945 年搬迁至重庆出版,1946年在北平出版(第25卷封面上注明民国三十五年十月北平出版),1947~1950年在南京出版,1951年又迁回北平出版。中国地质学会在“1936年刊行了中文双月刊《地质论评》。这两种刊物在国际和国内地质学界起了很大的宣传推动作用”。1936~1937年《地质论评》在北平兵马司出版,1937年第5、6期~1938年在长沙上黎家坡出版,长沙陷落后,遂迁重庆北碚出版。1947年迁南京高楼门出版,总发行部为北平西城兵马司9号地质图书馆,分发行部为南京珠江路942号地质图书馆, 1951年迁回北京沙滩北京大学校内。

1952年《中国地质学会志》与《地质论评》合并并改名为《地质学报》,在1952年第32卷1~2合期出版的《地质学报》上印有“原名《中国地质学会志》;以前出版的《地质论评》也予以并入”的字样,合并后的卷期号继承《中国地质学会志》。孟宪民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岳希新与张炳熺为副主任,1967年《地质学报》停刊,1973年复刊出版至今。1957年由于“近年来地质工作大量发展,国际交流日益频繁,根据国内、外的要求,中国地质学会理事会决定恢复《地质论评》的出刊”。并继承其1951年时的卷期号。

《地质论评》、《地质学报》作为中国出版发行最早、时间最长、影响力最大的地质科学学术期刊一直出版至今。今天的我们已经很难想象为了刊物的连续出版,在内忧外患的动荡中,刊物的编辑们付出过怎样的艰辛和努力(段晓微,2010)。风烟已昨,精神永存。

百年时光百转千回,百年时光蓬勃激昂,令人感叹,催人奋进。追忆前事,启迪后人,寻找当年地质学家对地质科学发展的思考和探索,展现老一辈中国地质学家的初心和使命,凝炼推动学会事业发展的核心价值观,在接力的奋斗中,用实际行动迎接中国地质学会百年华诞,为实现中国梦努力奋斗。

注 释/Notes

❶ 此“地学会”与后来成立的中国地质学会不是同一组织。 中国地学会成立于1909年9月28日,首任会长为张相文。是我国最早研究地理学的组织。1950年中国地学会与1934年成立的中国地理学会合并组成新的中国地理学会。

❷ 章演群 (1877~1951),名鸿钊,字演群,笔名半粟,浙江湖州人。

❸ 李仲揆(1889~1971) 系李四光原名, 湖北黄冈人。

❹ 编者注: 经查,1922年1月27日为农历辛酉年十二月三十,星期五。几十人大年三十聚集开成立大会,似也有点疑问。

参 考 文 献/References

段晓微. 2010.他们也是战士——从《地质论评》看抗战烽火中我国地质学科的发展及对抗战的贡献. 地质论评,56(4):604-608.

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 1930. 北大地质学会启事. 国立北京大学地质学会会刊,(4):封二.

田奇王隽,罗运磷,杨钟键,赵国宾,吴国贤,李芳洲,曾钦英. 1920.筹备地质研究会同人致全校教职员公函. [N] 北京大学日刊,1920-10-02.

王子贤,王恒礼. 1983. 简明地质学史.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266.

夏湘蓉,王根元. 1982. 中国地质学会史. 北京:地质出版社:1~254.

杨钟健. 1947. 中国地质事业之萌芽(地质调查所创办三十年史要第一章). 地质论评,12(Z1):49~62.

佚名. 1922.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 学生杂志,9(4)94.

佚名. 1922.中国地质学会之进行. 矿业杂志,5(4):153.

张尔平. 2006.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了[N]. 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07-07.

张九辰. 2015. 科学史事的时代解读:对中国地质学史的案例分析. 自然科学史研究, 34(1):74~87.

张银玲. 2005. 中国地质学期刊的演进.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7(4):32~38.

章鸿钊. 1912a. 中华地质调查私议. 地学杂志,(1):1~8.

章鸿钊. 1912b. 地学会应行事务之商榷. 地学杂志,(3~4):171~176.

章鸿钊. 1922. 中国研究地质学之历史.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1(1~4): 27~31.

章鸿钊. 1937. 中国地质学发展小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1~149.

赵国宾. 1921. 本会筹备时代纪要.国立北京大学地质研究会年刊,(1):116.

中国地质学会. 1922. 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纪闻. 地学杂志, (2):115~116.

Anonymity. 1922.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Science, 55(1419): 258.

Ting V K(丁文江). 1922.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history of organization. Bulletin of the Geological Society of China, 1(1~4):1~2.

猜你喜欢
中国地质学会北京大学会员
中国地质学会百年诞辰系列专题(一)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2)举行
会员之窗
北京大学首都发展新年论坛(2021)举行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会员之窗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评选的2019年度十大地质找矿成果揭晓
中国地质学会组织评选的2019年度十大地质科技进展揭晓
就任北京大学校长之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