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探讨

2021-07-28 22:34王建永路云广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病虫害防治小麦栽培技术

王建永 路云广

摘 要 山东省是我国小麦种植大省之一,其小麦种植产量对全国小麦总产量产生深远的影响。基于此,结合山东省小麦种植实际情况,介绍小麦种植主要技术,并探讨防治小麦田间病虫害的措施。

关键词 小麦;栽培技术;病虫害防治

中图分类号:S512.1 文献标志码: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11

作为我国小麦主产区之一,山东省一直高度重视小麦种植工作,对小麦种植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由于小麦种植环境相对复杂,有必要结合山东省实际条件说明小麦栽培技术以及预防病害的措施。

1 栽培技术要点

1.1 品种选择

小麦品种是决定小麦种植产量的根本因素,目前小麦品种数量很多,选择小麦品种时要考虑山东省的气候条件,使小麦品种充分适应生长环境。山东省小麦主产区年均温约为14 ℃,年降水量在650 mm,平均年日照时间在2 300 h,年内降水呈现出分布不均、高度集中于夏季的特征。上述气候条件都会影响到小麦栽培生长效果,因此在选择小麦品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气候和土壤特征,保证适宜的生长条件。

1.2 种子预处理

选择小麦品种后需对种子进行筛选和预处理,确保处理后的种子成分优良并提升发芽率。农民选择的小麦种子的质量通常参差不齐,每批种子中均包含数量不等的杂质种子,甚至存在部分已经遭受病害的种子。如果不通过预处理对种子进行筛选,将有大量杂质、病虫害种子投入到栽培生长中,不利于单位面积小麦产量的提升。因此,播种前需要筛选出品质优良的种子,为后续发芽奠定重要的基础。预处理过程中需要晾晒种子,消除种子内部的霉变或病虫害,缩短种子的休眠状态并有效提升发芽概率。

1.3 播种

1.3.1 时机选择

小麦根据播种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冬小麦和春小麦,结合山东省自然环境条件,秋分前后播种冬小麦为最佳时机,雨水节气前后播种春小麦最为适宜。

1.3.2 密度选择

当前小麦播种主要采用密植方式,通过合理密植保证小麦栽培生长质量,同时降低小麦栽培中的成本开销。通常情况下,每667 m2地的小麦播种量应在8~10 kg,进而实现最佳小麦密植效果。密植小麦时,还需要结合小麦的品种以及播种环境的承载能力。山东农业土地资源以旱地为主,土壤肥沃性一般,因此在密植小麦时要注意小麦的分蘖能力,播种时要侧重于分蘖能力偏弱的小麦;如果小麦分蘖能力强,或者当地土地资源肥沃度较好,则可以适当少播小麦。

1.3.3 方式选择

小麦播种时通常选择分条播种的方式,使用机械化设备完成播种。基于提升生长效果的目的,播种时要注意间距以及深度,通常情况下每条间距约在20 cm。深度的选择要结合实际播种经验,最佳播种深度为4 cm,理想区间为4 cm±1 cm。同时,方式的选择还需要秉承因地制宜的原则,选择依据包括土壤肥沃程度、播种时机、生长条件,如果上述条件不佳则需要选择浅播方式,反之则选择深播方式。小麦种子的体积同样是选择播种方式时需考虑的因素之一,通常使用浅播方式播种小籽粒麦种,对较大的麦种则采取深播处理[1]。

1.4 田间土壤处理

通过田间土壤处理能够提升播种土壤肥沃性,创造小麦良好生长的基础条件,从而实现最好的增产效果。处理时,要注意清理周围环境中的杂草,避免杂草与小麦争夺生长养分,保证土壤养分被小麦充分吸收。使用机械化农业装备在播种前对播种土地统一处理,保证小麦播种土地平整软硬适宜,同时合理控制小麦耕地深度,以25 cm为最佳状态。

1.5 施肥

肥料是影响小麦生长质量的重要因素,与此同时生长环境中土壤肥沃程度、当地气候也是决定施肥方案的重要因素。如果单位土地内产量要求较高,意味着该环境内需要较充足的养分。小麦籽粒生长所需的主要元素包括氮、磷、鉀等,假设需要生产50 kg籽粒,则需要吸收1.5 kg氮元素、0.5~0.75 kg五氧化二磷、1~2 kg氧化钾。因此,在山东省小麦种植中基于经济可行性目的,可以使用1.5 kg氮素、0.5 kg五氧化二磷及1.5 kg氧化钾,3种肥料的比例为3∶1∶3[2]。

1.6 收获

小麦栽培产量与收获时间关系密切,如果没有把握合适的收获时机,则会导致产量以及千粒质量降低。通常在蜡熟末期收获小麦,精准把握蜡熟末期尤为重要,种植者要掌握判断蜡熟末期的特征因素。当小麦进入到蜡熟末期时,植株叶片、茎秆全部呈现枯黄状态,小麦籽粒内部呈明显蜡质特征,植株茎秆尚存有少量弹性。从外观角度,处于蜡熟末期的小麦品相已经接近成熟品种光泽,小麦籽粒含水率应达到30%,用手指甲能够掐断小麦籽粒。

2 病虫害防治

2.1 防治方法

病虫害防治始终是小麦种植中的重点问题,农业技术的快速发展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丰富的手段。种植者在病虫害防治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应用物理防治、化学防治、生物防治等方法,将其与农业生产、农事预防相结合,进而提升病虫害防治科学性和效率[3]。

2.1.1 物理防治

使用物理防治方法可以有效防治小麦病虫害,种植者在掌握害虫适宜生长条件的前提下,合理使用光照、红外线等物理手段可以消杀小麦种植区域内的害虫,同时不会影响到小麦的正常生长。1)超声波技术在小麦病虫害防治中广泛应用,通过超声波波长影响病虫生活状态,进而达到杀死害虫的效果;红外线、超声波等技术在实现消杀病虫的同时体现绿色环保理念。2)拔除杂草也是常见的物理措施,杂草的生长不仅与小麦争夺养料,同时意味着小麦生长环境中不可控因素的增多;拔除杂草则保证小麦生长在规范可控的环境中,从多方面保证小麦品质,同时促进小麦生长环境内的空气流通。去除杂草时,还需要注意杂草的种类,例如针对花科杂草可以采用棉花与小麦间种方式,达到更好的抑制杂草生长效果。

2.1.2 化学防治

病虫害防治中常见的化学手段是喷洒农药或杀虫剂,具体操作中将农药喷洒在小麦植株的不同位置起到杀虫效果,或者可以在小麦种子内适当加入化学农药。化学手段操作简易且对种植者要求较低,因此在病虫害防治体系中应用最为广泛。在白粉病、麦锈病防治中,可以应用粉锈宁可湿性粉剂,将其稀释在小麦种植土壤中;对小麦蚜虫的方式可以采用乐果乳油,操作中将乐果乳油稀释在土地中。对吸浆虫的防治则采用甲基异柳磷粉剂,将其撒播在种植田间。

2.1.3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方法充分利用到自然界中的食物链原理,为病虫害防治提供了新思路。在确定常见害虫极其天敌的情况下,在小麦种植田间环境中适当培养虫害的天敌,使其捕食虫害,在不影响小麦生长环境前提下保证小麦的健康生长。生物因素防止产生的污染效应最低,充分体现环保防治病虫害理念。

当前我国在昆虫培养领域取得一定成果,利用昆虫结合食物链原理有效防止田间害虫;例如,利用蜘蛛能够捕食多种小麦田间害虫,达到理想化的生物防治效果。病虫在田间通常会有排卵行为,产生日后害虫生长的虫卵;因此可以使用抑制昆虫性行为的激素制剂抑制昆虫的交配。

2.2 各生长阶段的防治措施

2.2.1 播种期防治措施

小麦播种期常见的病害有白粉病、黄矮病等,不能放松对田间害虫的防治工作。小麦在播种期中处于萌发状态,脆弱性强、对周围环境承受力差,使用物理措施防控可能影响小麦种子的正常生长,对小麦苗产生损伤。因此,播种期最佳方式方案是使用化学手段,将农药按照一定配比拌种在小麦种子内,从而抑制地下害虫的生长条件,在消杀蚜虫、病虫的同时避免条锈病、黄矮病的发生[4]。

2.2.2 分蘖期防治措施

分蘖期是小麦病虫害防治的重要時期,呈现出病害表现特征复杂、病虫种类多等特征。分蘖期常见的害虫由金针虫、蝼蛄,在病虫影响下产生的病害类型有锈病和纹枯病。在分蘖期要加强对小麦田间的监测力度,通常选择物理化学防治相结合的方式;实际操作中可以及时清除田间杂草或者向小麦植株喷洒相应的农药。

2.2.3 返青期防治措施

返青期常见的病虫害是地下红蜘蛛,常见病种类型是白粉病。防治小麦返青期白粉病通常采用化学措施,秉承及时发现防治的原则向小麦喷洒农药或杀虫剂。使用化学措施时要注意杀虫剂以及农药的用量,使用前要严格界定种植范围内地下红蜘蛛数量以及病害的严重程度,保证喷洒化学制剂适量[5]。

2.2.4 孕穗期防治措施

孕穗期阶段内整体呈现出病虫种类、病害表现多样化的特征,蚜虫、吸浆虫是最常见的病虫,赤霉病、条锈病等病害在孕穗期内多见。化学措施仍旧是防治措施的首选,在病虫害治疗时要根据病虫害类型合理选择农药杀虫剂,确保杀虫剂使用达到最大效果。另外,在施肥过程中按照配比合理喷施农药,进而达到预防效果。

3 结语

山东省小麦种植体系的健康发展离不开栽培技术的妥当选择以及恰到好处的病虫害防治工作。当地农业部门要重视技术选择以及病害防治工作,通过合理的技术与措施选择保证小麦种植产量与质量。

参考文献:

[1] 梁凤荣.试论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0(22):83-84.

[2] 李伟.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田间管理要点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世界热带农业信息,2020(09):23-24.

[3] 陈新峰,赵军涛,张勇,等.小麦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探讨[J].种子科技,2020,38(17):93-94.

[4] 陈敏.小麦高产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措施[J].农家参谋,2020(13):76.

[5] 席新顺.水稻收前撒播小麦栽培技术[J].中国农技推广,2000(05):1.

(责任编辑:刘 昀)

猜你喜欢
病虫害防治小麦栽培技术
解读山东小麦栽培技术要点及发展前景
小麦,你好
防止小麦倒伏和增加穗数及穗重的措施
我的英国朋友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