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坡林场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策略

2021-07-28 23:00刘春花黄超群覃艳李建升韦晓竞梁志诚罗创福
南方农业·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生态林业森林资源管理

刘春花 黄超群 覃艳 李建升 韦晓竞 梁志诚 罗创福

摘 要 在我国大力倡导可持续发展、绿色生态的背景下,良好的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基于此,以广西国有七坡林场2019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七坡林场自然环境和森林资源现状,探究森林资源管理和生态林业建设策略。

关键词 森林资源;管理;生态林业;七坡林场

中图分类号:F326.2;S757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1.09.040

森林資源是林业生产的物质基础,是现代生态林业建设的载体[1],加强林业资源管理有利于构建生态文明体系,保证生态环境的平衡发展,改善生态环境问题,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2]。因此,在建立完善的资源管理档案、编制林地林木管理限额、实施科学的森林分类经营规划等基础工作上,可以指导和规范森林经营,促进林业生态建设,满足社会的现代化发展需求。

1 七坡林场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土地、生物等,对森林的生长发育和地域分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1.1 地理位置

七坡林场地处南宁市西南郊,地跨南宁市江南区、良庆区、西乡塘区、南宁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崇左市扶绥县,东西长32 km,南北宽33 km,地理坐标为东经107°59′~108°18′、北纬22°28′~22°46′。总场位于距离南宁市区16 km处的友谊公路北侧,距南宁吴圩国际机场8 km。地形整体上由西南向东北逐渐降低,丘陵地貌占全场总面积的90%以上,其余为平原台地。中心区的中丘地带山峰尖削,山谷狭窄,地势较高,海拔在200 m以上,最高峰为六林林站的栏头岭(海拔401.4 m),相对高差50~100 m,坡度在20°~30°。南北两侧为低丘和平原台地,地势较低,平坦而开阔,海拔在200 m以下,相对高差20~50 m。

1.2 气候和水文

七坡林场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南亚热带气候。年均日照时间在1 800 h以上,年太阳辐射量在439.5~460.4 kJ·cm-2。多年平均降雨量1 200~1 300 mm,受季风影响,降雨季节分配不均,干湿季节明显,其中4—9月为湿季,10月至翌年3月为干季。全年平均气温21~22 ℃,极端高温38.4 ℃,极端低温-2.6 ℃,≥10 ℃的活动积温7 500 ℃。年均蒸发量1 600~1 800 mm,相对湿度为79%左右。

1.3 土壤条件

七坡林场土壤类型以赤红壤为主,同时分布有少量紫色土和棕色石灰土,其中:赤红壤占99.6%,紫色土和棕色石灰土各占0.2%。赤红壤发育于硅质岩、砂岩、页岩和第四纪红土母质,土层较厚,中厚土层土壤占80%以上;土壤酸碱性以强酸性或极强酸性为主,表土中约50%为极强酸性(pH<4.5);土壤肥力中等,多数质地较轻;土壤有机质含量大于或等于2%的占13.5%,其余均小于2%,土壤中的氮、磷、钾含量为中等或中上水平。

1.4 生物资源

七坡林场地处南亚热带南缘,原生植被属于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由于人为活动干扰,原生植被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桉树林、松树林、杉木林、米老排、火力楠、龙眼林和荔枝林等人工林。天然林主要是灌木林,次生性强,面积小,分布在林场沟谷地带,群落主要由桃金娘、野牡丹、山芝麻、岗松、岗柃和白背叶等组成,草本层有铁芒箕、五节芒、金茅、画眉草和鹧鸪草等。

2 森林资源的现状及特点

2.1 森林面积、蓄积量双增长

通过更新造林和积极发展场外租地造林,加强森林管护,延长采伐周期,实施桉树提质增效工程,七坡林场实现了森林面积和蓄积双增长的目标。其中,林场经营的森林面积由2016年的27 497.6 hm2增加到2019年的29 761.0 hm2,蓄积量由253.6万立方米增加到2019年的339.1万立方米。

2.2 森林质量显著提高

七坡林场实施桉树提质增效工程,推进精品林、达标林、目的林和目标树定向培育,林场单位面积蓄积量从93m3·hm-2提升到108.6 m3·hm-2,增加了11.8%,达标林年均每667 m2蓄积增长量在2 m3以上,精品林年均每667 m2蓄积增长在3 m3以上,基本实现达标林稳定高效、精品林高质高量的目标。

2.3 森林结构明显优化

在提高森林单位面积蓄积量和生长量的同时,七坡林场积极调整树种结构、林层结构和龄组结构,大力发展乡土阔叶树种,持续推进桉树近自然林经营,培育异龄和复层混交林,森林结构不断得到优化。2019年,乡土阔叶树种种植面积较2016年增加了1 305 hm2,桉树林面积占比由87%下降到78%,桉树和乡土阔叶树种混交林面积较2016年增加了730 hm2,乔木混交林比例由2%提高到了18%,森林结构持续优化。

2.4 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成效初显

近年来,七坡林场加快建设美丽城市森林,增加森林游憩面积,持续近自然林改造培育多功能森林超过3 000 hm2,加大森林旅游产业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提升森林旅游资源质量,积极融入环绿城南宁森林旅游圈,促进森林旅游健康发展,年均旅游休闲约50万人次。探索公益林下积极发展林下经济,形成林下养鸡、林下养蜂、林下养鸽、林下种中药材、林下种花卉、林下种竹笋和林下种蔬菜等林下经济种养模式。

2.5 森林资源保护成效显著

七坡林场在公益林和天然林管护、防火、病虫害防治及林地回收等方面成效明显。新增公益林面积630 hm2,把林场内100%的天然商品林纳入了保护范围,生态区位重要的森林得到有效保护。森林防火上采取“积极预防,积极消灭”的方针,森林火灾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取得良好效果,森林火灾与林业有害生物成灾发生率均在目标控制范围内,森林保持健康。初步组建林场行政执法队伍,加强森林资源保护,有效弥补森林公安转隶改革的空档。抓住林地管理专项督查的契机,扎实推动问题整改,严厉打击涉林违法案件。

2.6 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全面提升

2019年,七坡林场全年产值8.4亿元,指标完成率144.8%,职工人均年收入9.6万元,指标完成率136.4%,林场经济健康发展。大王滩水库周边、高速路、铁路等道路两侧生态区位重要的区域划入公益林范围;改造低效公益林、提升森林的生态功能;种植乡土阔叶树种;培育乔木混交林、复层林,提高生物多样性,森林覆盖率达82.1%,指标完成率达108.5%,生态效益显著提高。大力发展储备林建设,提高木材的自主安全,有效降低国际木材市场波动风险。森林蓄积量增长1.3倍,碳汇能力得到提高。

3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伴随社會文明程度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生态意识逐渐提高,林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因此森林资源管理也逐渐受到重视。七坡林场在森林经营管理方面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也取得显著的成效,但与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在森林结构、经营模式、发展方式、产品多元化、质效和生产效率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和亟待解决的问题[3-4]。

3.1 乡土树种占比小,森林结构有待优化

近年来,七坡林场扩大乡土树种种植,积极培育异龄复层林和混交林,统筹协调森林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共同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但部分森林经营模式还处于探索试验阶段,未进行规模化种植。以桉树为优势树种的乔木林依然占场内乔木林面积的78.9%,桉树纯林占乔木林的68.1%,乡土树种种植规模及复层林仍占比较少。七坡林场树种单一、林层结构简单的现状还未有根本改变。

3.2 林产品单一,木材以小径材为主

在当前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要求下,市场对木材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但林场依然存在过度追求规模和短期效益的情况,对产品规格的提升和价值的创造重视度不够。当前对森林资源的经营以培育用材林为主,生产的木材以小径材居多,中大径材少,大多数木材未达到国家林业行业标准中大径材的规格和标准,导致木材价格偏低,附加值不高,市场竞争力不强。

3.3 森林旅游潜力挖掘不够,林下经济可推广模式少

2019年,七坡林场森林旅游人次达50万人次,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林场的林下经济发展很快,但成套技术体系尚不健全,特色不突出,对于新引进种植的林药、林笋和林菜等林下经济品种,规范化种植技术还不够完善,缺乏林下经济生产标准化体系和可复制可推广的经营模式。现代化栽培设施配套不足,水肥一体化、自动喷灌、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产品质量检测监测设备等现代化配套设施设备不完善,不能满足项目区节约、有机高效高质栽培的现代化管理要求。

3.4 生产方式落后,管理不够精细

1)在营林生产方面,七坡林场仍停留在原始低效落后的人工作业状态,仍然在使用锄头、镰刀和油锯等传统生产工具,虽然对半人工半机械化模式进行了探索,但仅在桉树采伐生产时用抓机代替人工进行装车,其他如修枝、挖坑、施肥和搬运等方面的机械化运用仍没有突破。2)营林管理方面,营造林生产、森林资源管护和林木调查设计等日常工作仍通过人工一对一、点对点开展,资源数据比较碎片化、模糊化,未能真正全面实现精细化、信息化、系统化和智慧化,智能化水平有待加强。3)发展方式方面,林场长期以来延续着传统的大砍大造大种的营造林模式,经营模式仍然比较粗放,林业经营始终采用比较分散、粗放经营的模式,科技含量、资源利用率和投入产出率不高,新的林业技术推广力度不够,各项管理措施不精细不到位,经营机制活力不足[5]。

4 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建设策略

4.1 创新森林经营模式

以近自然林经营或全周期经营模式为指导,逐步将单一树种、残次林和成片桉树纯林改造成乡土珍贵树种混交林,形成多层次、复合式的多彩化森林。深化森林分类经营和创新管理模式,进一步调整树种结构,积极发展乡土阔叶树种,积极开展林相改造,探索和推进异龄复层混交林经营,推广乡土阔叶树混交林、针阔混交林、桉树+阔叶树混交林和乡土阔叶树种+油茶等营林模式,改善林分林层结构,营造近自然林,经营复层林,通过“以短养长、长短结合、树种多样”的经营模式,进一步提升森林生态功能。

4.2 创新营林产品

1)继续实施精品林、达标林、目的林、目标树定向培育,加强中幼林抚育管护,森林经营上注重林分质量提升。2)优化采伐方式,逐步将采伐方式由皆伐调整为择伐。3)大力培育桉树大径材,采用间伐择伐模式实行目标管理的大径材目标林,培育中大径材胸径达到24 cm、树高25 m以上,单株蓄积量达0.5 m3以上,林分每667 m2出材量达17 m3以上,初步形成每667 m2产值超1万元的高质林。4)大力培育乡土珍贵树种优质大径材,在低效林改造过程中探索推广种植红锥、米老排、灰木莲、火力楠及大花序桉等乡土珍贵树种用材林,用于建筑、高档家具和乐器及手工艺木制品制作等方面,增加森林资源储备。

4.3 创新营林生产方式

充分利用全国林业信息化示范单位与全区林业信息化试点单位的有利条件,发挥国家对林业信息化和机械化的政策资金支持作用,导入信息化、机械化项目,升级林场信息化软、硬件,研发适应林场林地特点的林业机械,提高信息化和机械化普及率,推进林地标准化作业。化整为零,将林地整体化破碎,大块变小块,做好规划设计,在预留主干道的同时,根据使用机械的标准,科学规划机耕路,根据不同林地设计标准株行距,确定合理栽植密度,从而建立标准化地块,形成标准化作业空间,提高生产效率。

4.4 创新营林管理方式

近年来,我国林业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全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生态福祉和绿色财富。随着社会不断发展,生态林业建设需兼具规模化、多样化、经济性和生态化等特点,可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1)紧跟时代潮流,推进信息技术的研发与推广,促使林业产业完善信息化建设,提升森林资源管理的水平与效率,推动我国自然生态环境长远、稳健发展[3]。2)继续探索桉树科研及“互联网+”、大数据平台并将研究成果转化到森林经营实践中,充分利用好资源一张图、卫星定位、无人机和天眼系统扫描等技术,由传统管理、护林模式转为智慧管理和大数据管理。结合林场实际,充分利用无人机技术,进一步实现森林资源管理等的可视化。加快建设集经营管理、木材管理、物资管理和巡护管理等多个模块的“森林经营管理”系统,逐步实现森林经营全程电子化和数据化管理;实现林区小班可视化、权属清晰化和管理精细化;实现项目规范化和管理科学化,让林场走向“信息化引领、一体化集成、智慧化创新”的发展道路[5]。

4.5 创新营林发展方式

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加大科技研发力度,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林下经济发展示范园区,发展林下种植中草药、林下竹笋和林下蔬菜等,结合森林人家建设打造集推广示范、科普文化、采摘游乐、农事体验、餐饮文化和休闲观光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林业产业核心示范区,全力打造多功能现代林业科技示范综合体。

5 结语

目前,七坡林场已成功获批建立广西东盟(南宁)林业科技示范园,森林经营技术创新成为全国、全区学习的典范,这得益于森林资源管理取得的成果。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工作是全民性、长久性的,且需要不断创新、不断改进和持续不懈的努力,它不只是国家和林业工作人员的事情,也和每个人息息相关。森林资源的利用和保护需不断加强森林资源管理基础建设,充分发挥现有科技手段,采取高效智能化措施,提升森林资源利用和保护水平,保证木材战略需求,为人类生存创造长期稳定、可持续发展和宜居的自然环境。

参考文献:

[1] 张君毅.浅谈建设现代生态林业的重要性[J].农民致富之友,2019(10):213.

[2] 邵珊珊.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的有效路径[J].基层建设,2019(31):74-75.

[3] 陈伟琴.林业信息化建设与森林资源管理概述[J].科学与信息化,2020(27):158-159.

[4] 完代才让.林地资源保护管理与生态林业的建设探究[J].中国战略新兴产业(理论版),2019(23):1.

[5] 农爱生.森林资源管理与生态林业发展的有效策略分析[J].消费导刊,2020(08):235.

(责任编辑:赵中正)

猜你喜欢
生态林业森林资源管理
森林资源及其保护
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促进生态环境建设
如何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措施研究
可持续发展下的森林资源保护与管理分析
重视生态林业建设 打造完美新型生态发展体系
加强气象监测预警 服务生态林业建设
科学建设生态林业 维持地球环境生态平衡
采用C—NCAP 2006年版管理规则
营销管理
“这下管理创新了!等7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