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及实践

2021-07-28 00:19张胜芳
速读·下旬 2021年3期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园教学实践

张胜芳

◆摘  要:故事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利用这种教学方法能够让孩子将注意力集中到故事情节中,丰富孩子的情感体验,提高孩子对教学活动的参与热情,在故事中国领悟更多知识和人生道理。本文将对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加以探讨,并处出故事教学的实践策略,希望能够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

◆关键词:故事教学;幼儿园教学;意义;实践;策略

幼儿年龄通常在3-6岁之间,他们对身边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对故事具有天生的兴趣。利用故事教学方式,能够让孩子从故事中领悟到身边事物发展规律,在获得愉悦体验的同时,满足自己的求知欲望,从而提高幼儿园教学效率。

一、故事教学的含义

爱听故事是幼儿园孩子的天性,故事教学理念就是从幼儿兴趣出发,利用生活故事、寓言、童话等进行幼儿教学的一种特殊方式。故事教学中所用故事通常有教师精心选择,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教育性,孩子在听教师讲故事或者自己复述故事中,能够感悟到其中蕴含的道理,从而提高幼儿认知事物的能力,丰富幼儿的情感。

二、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

(一)故事教学能够提高孩子的学习兴趣

1.故事教学能够促进幼儿兴趣迁移

幼儿年龄尚小,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依赖于对事物的感性认识。故事教学中所采用的故事不仅具有儿童化的语言,还有具有趣味性的情节,又可爱的人物形象,这些故事元素符合孩子认知能力和思维特点,在孩子头脑中会出现各种故事中的形象,被故事情节深深吸引。通过教师的引导和启发,孩子会在故事中习得更所知识,领悟更多道理,自然而然地将教学中的知识性和故事的趣味性联系在一起,由对故事的喜爱逐渐迁移到对知识的渴望。

例如:利用童话《小蝌蚪找妈妈》进行幼儿教学,在还的头脑中会出现小蝌蚪可爱的形象,小蝌蚪在找妈妈的过程中,身体逐渐发生了变化,长出前腿和后腿,身体颜色也从黑色变成了翠绿色,变成了一致可爱的小青蛙。孩子在听故事的同时,了解了小蝌蚪变成青蛙的全过程,进而让孩子从最初对故事感兴趣,逐渐演变成对自然科学的学习兴趣。

由此可见,故事教学有助于增强幼儿对知识探究的动了。

2.故事教学有助于拓增强幼儿好奇心

幼儿在认知事物中,是将原有经验与新知识联系在一起,形成新的认知体系,以此不断实现新知识向原有经验的转化,逐渐扩大知识面。幼儿教育中采用故事教学,故事中的人物、事件等均符合孩子原有的认知,孩子以这些已有经验作为线索,融入新的认知,进而让想象空间不断扩大,让孩子无限遐想中获得愉悦感,进而提高孩子对新知识和新事物的好奇心。

(三)故事教学能增强幼儿记忆的持久性

幼儿园教学中所用的小故事是知识和文化的载体,这些知识和文化具有较强的抽象性,对于易感性认知为主的幼儿,理解起来十分困难,但是,这些知识与故事联系在一起,孩子很容易对小故事加以记忆,进而懂得更多知识和道理。

例如:教师在培养孩子勤于动脑的习惯时,向孩子讲述了《司马光砸缸》的小故事,教师如果单纯依赖于“讲道理”讲述“勤于动脑”的重要性,孩子会感觉到枯燥乏味。而利用故事教学,孩子在记住小故事的同时,也这些道理记在了心理。因此,采用故事教学能够让幼儿记忆更加持久。

(四)故事教学有助于提高幼儿语言能力

故事教学与幼儿语言教育具有密切的联系,幼儿园孩子处于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阶段,采用故事教学,能够为孩子学习语言提供更多机会,孩子能够在教学中学会倾听他人的讲话,思考他人说话的内容;还能在故事的复述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策略

(一)结合幼儿园教学目标,对故事合理选择

故事教学中既有故事的趣味性,又具备教学的目的性,因此,故事教学中所采用的生活化故事、童话故事并非只为博孩子一笑,而是需要教师根据幼儿园教学目标收集和创编的具有教育性的小故事。

例如:教师在教育孩子要养成诚实待人品质时,根据教学目标选择了《狼来了》小故事。故事中放羊的孩子感覺在山上放羊很无聊,就对村里大声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听到喊声都纷纷跑来救援,放羊的孩子看到村民被骗了十分开心。放羊孩子接连骗了村民两次,等到狼真的来了,放羊的孩子在喊“狼来了,狼来了!”,村民再也不相信了,后来小羊全被狼吃掉了。

教师在选择故事时,不仅要考虑故事的教育性,还要兼顾到孩子的认知特点,符合孩子的已有经验,这样才能让故事教学发挥出理想的应用效果。

(二)利用音乐烘托故事教学氛围

要提高故事教学在实践中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选择符合孩子兴趣和认知特点的故事,还要善于运用音乐等方式创设教学情境,利用多重展示效果,将孩子的注意力吸引到故事情节中。

例如:在教育培养孩子互相帮助品格时,教师选用了《三个和尚》小故事。教师在讲述“一个和尚提水喝,两个和尚担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故事过程中,运用了明快而滑稽的音乐,将故事情节和音乐契合起来,让孩子展开想象,从故事中领悟出“相互配合、团结一致”的重要性。

(三)鼓励幼儿进行故事复述,锻炼幼儿语言能力

幼儿阶段是培养孩子语言能力的关键期,教师利用故事教学法进行教学时,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习兴趣,让孩子领悟更多道理,还要引导和鼓励孩子对故事加以复述,一方面锻炼孩子的思维,另一方便培养孩子语言表达能力。教师在孩子复述时,要适时地对孩子进行积极评价,给予孩子适当的赞扬和夸奖,帮助孩子树立表达的自信心。

四、结束语

故事教学法是幼儿园教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教师需要对此教学法具有成分的认识,了解故事教学法在幼儿园教学中的意义,加强故事的有效选择,鼓励孩子进行故事复述,在丰富孩子认知的同时,培养孩子语言思维。

参考文献

[1]赵冬花.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策略探究[J].环球慈善,2020:13-13.

[2]何正苹.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20:159-160.

[3]陈丽萍.故事教学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践[J].情感读本,2019:24-24.

猜你喜欢
故事教学幼儿园教学实践
在故事教学中培养学生英语语用能力
幼儿园教学提问存在的问题及有效措施
模仿故事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