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及方法

2021-07-28 07:02王丽博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心理特点高中生心理

王丽博

◆摘  要: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时,由于一些教师在课堂上以平叙直述为主,使得地理课堂缺乏感染力。同时教师的教学评价比较单一,忽略了学生的心理特点,导致学生的学习动力不强,对于高中地理知识不感兴趣,甚至还会对考试产生厌倦心理,形成一系列心理问题,最终出现教师辛苦讲课学生也没有听懂的现象。本文就结合当前高中生地理心理学习的特点,探讨地理教师应当如何遵循教学规律,认识到学生学习的特点开展教学,构建高效的地理课堂,希望对高中地理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有所启发。

◆关键词:高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

地理是一门包罗万象的学科,包括自然、人文、信息技术等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地理学科的特点,导致了学生需要记忆许多的内容,学习起来比较困难,一些高中生在学习中会逐渐失去信心。因此教师就需要加强对学生学习心理的研究,切实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

一、高中生地理学习的心理特点

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影响了他们的正常学习和发展。因此,教师就需要关注学生的地理学习心理特点,采用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习地理知识。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主要表现为:

1.记忆力特点。由于地理学科有许多内容需要记忆,学习地理的过程也是不断进行知识积累的过程,因此记忆力的高低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重要的影响。但是学习地理的记忆并不是死记硬背,而是在理解的基础上不断对学习到的内容进行加工重组,形成完善的知识体系。通过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查研究,可以发现在应用机械记忆学习地理知识的学生中,女生占到了较大的比例。在记忆时,有些情况下还需要建立起空间思维图,例如具体的空间位置、空间联系等等,这也是地理学习的特点之一。

2.学习动机特点。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学习动机是十分重要的。教师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挖掘学生的潜能。地理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地理知识的重要动力,也是激励学生进一步学习地理知识的需求。而高中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机是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的,个人因素方面包括学生对地理兴趣、未来想要的就业方向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外界因素包括学校的教学环境、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国家的相关政策等等。在开展地理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机,让学生保持持续的学习动力,推动地理教学顺利进行。

3.学习意志力特点。地理学习不仅需要智力因素的参与,同时也需要学生情感、意志等等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对于高中生来说,非智力因素一样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至关重要的影响。高中地理教学中,学习意志指的是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对学习的态度,也就是当学生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仍然能够坚持学习。在高中地理学习过程中学生通常会遇到理解和记忆方面的困难,这时教师就要关注他们,培养学生的学习意志力。学习意志同时还包括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方面的特征,在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意志力问题。

二、研究方法

1.文献法。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在当前各个学科教学中,开始重视将教育心理学和学科教学相联系。应用资料和文献能为开展教育研究工作提供更好的便利,通过对相关书籍、论文等等文献资料的查阅,了解当前国内外对于学生学习心理方面的研究情况。并以此为内容展开深入的探究,结合教育学、心理学、课程教学论等等相关的内容,综合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因素,在此基础上开展研究,希望能够为高中地理教师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研究学生在学习地理中存在的心理问题,揭示学习心理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从而借助科学的手段引导学生学习,提升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2.调查研究法。针对高中生的地理学习心理情况展开调查研究,可以采用问卷调查和课堂跟踪两种方法。

(1)问卷调查法。对高中生学习心理的研究是教育界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也是推进素质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在此对前人的研究成果进行分析,从学生的学习特点出发,应用调查的方式分析当前学生出现各种学习心理问题的原因。并且结合教育学、心理学等等方面的理论,提出相对应的策略。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是为了获得更加真实的数据,收集到第一手的研究资料,通过调查问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问卷主要从学生的兴趣、动机,意志、情感、态度等等方面进行编写,每一方面分别设计了五到六个题目,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同时在最后还设置开放性的问题,收集学生对地理学习中的一些个人想法。调查共发放了300份问卷,涉及不同的年级,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课堂跟踪法。为了得到更加可靠的一手研究资料,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听取了各个学校具备丰富地理教学经验教师的公开课程。这一过程中记录了教师的教学内容,观察学生们的学习情况,了解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对学生的心理状况有了初步的了解。同时对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评价进行分析,为提出有效的教学模式提供参考。

三、开展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高中生处于青春发育期,他们的思维方式和性格特点还没有定性,在教学中教师追求成绩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学生的学习心理情况。在前人的研究中,只是单方面针对学生的学习心理开展研究,或者对地理学科进行教学研究,却没有将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地理学科教学相联系。本文的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是心理存在一定的差异,导致他们的学习效果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结合地理教学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提出相对应的策略。

1.提升教学质量。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同时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也会给学生的学习心理带来一定的影響,教师要学会应用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武装头脑,采用科学的教学手段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实践。在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尊重学生们的个人想法,由于学生们容易受到教师的影响,因此教师也要具备正确的教学理念。

2.培养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第一,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提高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明确学习目的,可以借助多种形式让他们感受到地理学习的魅力。第二,培养学生的兴趣,教师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式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可以采用多媒体形式开展教学活动。第三,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高中是学生学习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要打好基础,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在授课过程中,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让学生具备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为后续的学习做好技能储备。

3.加强合作教学。在开展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合作教学。第一,要和学生之间建立起和谐的关系,融洽的师生关系能帮助学生形成正向的学习心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上和教师共同完成教学活动。在授课过程中教师以平等的姿态和学生沟通,尊重学生的想法。第二,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在小组学习过程中弥补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不足,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让学生在合作中学习地理知识,激发学习动力。

四、总结

高中生正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时期,地理教师在教学中不能忽略学生的心理特点,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开展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落实新课程改革的基本要求,善于分析学生的心理特点,为他们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提升学生的学习意愿。在了解学生心理特点后有针对性的采取教学策略,做到有的放矢,构建高效的高中地理教学课堂。

通讯作者:董玉芝

参考文献

[1]刘岩.基于高中生心理认知特点的地理概念教学研究[J].北京教育教学研究,2013.

[2]赵海燕.探索高中区域地理的学科特点以及学习方法研究[J].赢未来,2018(13):49-49.

[3]刘宏友.中学生地理学习心理特点及应对策略[J].当代教育论坛(学科教育研究),2007(09):127-128.

猜你喜欢
心理特点高中生心理
关于山区高中班主任专业能力访谈
高中生学习·阅读与写作2020年7、8期合刊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中国出了本(高中生)
浅议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心理小测试
炒股心理错觉一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