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树林和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021-07-28 07:59麦峻辉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造句

麦峻辉

一、教材分析

《父亲、树林和鸟》中课文没有直接写“父亲”是怎样保护鸟或是为鸟的生活环境提供什么方便,而是通过“我”和“父亲”关于鸟的对话,让我们了解到“父亲”通过看动静、闻气味、听呼吸就知道树林中有鸟,还知道鸟儿什么时候爱唱歌,什么时候最容易收到伤害,感受到人与鸟是那么亲密无间,领略人与自然的融洽,体会到父亲对鸟的热爱。课文最后说:“我真高兴,父亲不是猎人。”多么稚气又多么纯真,蕴含着“我”的护鸟的心愿。

结合课文内容的特点,设计教学时,我采用以读悟情,在读中感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充分地读,以读促思,以读悟情,体会父亲爱鸟之情及我护鸟的心愿,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在读时让学生自己体会文中的语气。读的形式灵活多样:听读、自读、品读、分角色演读等,通过多种形式的读,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和朗读热情,用声音触摸文本,用心灵揣摩文本。在朗读过程中,我引导学生读出情,对小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读出神,悟出语言文字的言外之音。如从“我知道这也是父亲最快活的时刻。”“父亲喃喃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等语句和父亲的语言中领悟“父亲”的爱鸟,从“我也由衷地感到高兴,因为父亲不是猎人。”这一句中领会“我”的爱鸟、护鸟之情。这样,以读代讲,学生感受深刻。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会认5个生字,会写13个字。正确读写“父亲、童年、雾蒙蒙、鼻子、茫然”等19个词语。

2.过程与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关键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用“一瞬间”“舒畅”造句。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稳重的父亲是怎样留心观察生活的,激发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重点)

3.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感受课文生动的语言,积累喜欢的语句。(重点)

三、教学准备

說明学生学习本课需要做的学习准备;教师的教学准备;教学环境的设计与布置;教具的设计与准备。

朗读课文,感知课文。

1.认读生字,扫除障碍。

解词方法:

联系生活法——联系生活中的经验、认识、场景、事例等理解词语。

例如,“幽深”。联系生活,人迹罕至的树林,非常僻静,而且光线暗,看不到尽头,这就是“幽深”。

[设计意图:当在阅读过程中遇到不会的字词可以借助工具书和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识记,培养学生碰到困难自己解决的习惯]

四、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导入课文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想认识吗?播放牛汉简介。牛汉受父亲影响也成了热爱树林和鸟的人。[设计意图:增加学生对名人的认识,感受名人背后的艰辛和不屈的精神,激励学生刻苦努力,热爱写作。]

1.词语检查

一个春天的黎明;浓浓的草木气息;喃喃地说;舒畅地呼吸着;羽毛捂得热腾腾的;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

[设计意图:通过检查预习引导学生字词入手熟悉文本,夯实语文学习的基础,同时感知文本,理清文章脉络,实现长文短教,为品读文本做好铺垫。]

2.句子检查

我茫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

[设计意图:对于重点句子的理解,针对不同学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句子,尝试读一读说一说,又确保优等生的进一步发展。]

这些词语我们在课文中怎么理解呢?(查字典,联系上下文来想一想)

字典:茫然:①完全不知道的样子;②失意的样子

凝神静气:聚精会神

兀立:直立

父亲在聚精会神地、凝神静气地在做什么呢?预设:望着树,看鸟。

(二)品读感悟

我知道的与我想知道的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能从课文中读懂什么?知道什么?)[设计意图:读,是学生与文本进行情感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读的过程正式学生正确理解文本,领会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心灵深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

预设:我从课文中知道了什么?父亲一生中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鸟也有气味……

是的,同学们一下子在课文中读懂了这么多的内容,不过如果在读书的过程中发现自己有什么没有读懂的,能够提出问题来,那就更了不起了。

预设:树上没有鸟,为什么树叶在动呢?为什么我没有闻到鸟的气味,父亲闻到呢?黎明时的鸟,飞起来沉重呢?[设计意图:通过我读懂的与我想知道的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兴趣。]

(三)揣摩文本,情思相融

老师发现有一个问题最重要,就是课文第一自然段:为什么说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歌唱的鸟。如果这个问题解决好了,刚才所有的问题都能解决好。

解决问题提示:

一边读一边想。看课文中都有哪些语句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1.你从哪里知道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呢?[设计意图:重视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充分学习课文,首先要读懂课文主要内容是什么,学会抓住主线,理清文章思路。开门见山带着问题学习课文会让学生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提高他们的思维概括能力和语言综合能力。]

[父亲突然站定,朝幽深的雾蒙蒙的树林,上上下下地望了又望,用鼻子闻了又闻。]这句话没有喜欢这个词啊?你怎么从这句话里感受到父亲喜欢树林和鸟呢?预设:上上下下,望了又望,闻了又闻

同学们想想看在我们生活中,我们会对什么东西望了一次不够,望了又望,闻了又闻。举例后,指导朗读。最后我们大家跟着父亲也来闻一闻。

预设:请问父亲望到了什么(鸟)?闻到了什么(鸟味)?(谁来读一读)

1.朗读指导

父亲指着一棵树的一根树枝对我说:“看那里,没有风,叶子为什么在动?”(指导轻轻的读,怕惊动鸟)我仔细找,没有找到动着的那几片叶子。(强调没有找到)

父亲看到了我没看到的鸟,父亲观察的真仔细。

用这种朗读方法,读一读父亲闻到了什么。

[设计意图:读,是学生语文本进行感情交流的纽带,因为学生只有真正的蕴含在语言文字中的情感,才能读出感情;而通过多种形式读的过程正是学生理解文本,领悟作者表达的过程,这种体验是心灵深处的,也是最长久、最深刻的。]

2.迁移朗读方法[设计意图:通过上面的朗读方法迁移,让学生抓住要表达的情感,读出自己的感觉,享受朗读的乐趣。]

[“还有鸟味。”父亲轻声说,他生怕惊动了鸟。我只闻到浓浓的苦苦的草木气息,没有闻到什么鸟的气味。]

父亲既望到了我望不到的鸟,又闻到了我闻不到的鸟味,还听到了我听不到什么?

[每一个张开的喙都舒畅地呼吸着,深深地呼吸着。

“鸟要准备唱歌了。”

父亲和我坐在树林边,鸟真的唱了起来。

“这是树林和鸟最快活的时刻。”父亲说。(快活)

我知道父亲此时也最快活。](我也快活)

(四)情感升华,夯实基础

我们通过父亲的“望、闻、听”,体会到了父亲非常爱鸟,而且父亲用了一生的时间去爱鸟。PS:所以我认为父亲是(不是)猎人。[设计意图:阅读教学要创设由内化向外化的转换,让学生切实地学好语言和表达,这是提高语文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语文教学走向科学、高效的途径之一。因而,教学时不仅引导学生理解感悟,还要表达。引导学生发现表达的特点,鼓励他们在口头和书面中迁移、运用。]

(五)总结全文,享受课文如诗般的美

我们再来观察和感受一下父亲对树林和鸟的爱吧。(带着自己的理解朗读课文,读出父亲爱鸟的感情,怜惜爱护)

五、拓展延伸,作业布置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些美丽可爱的小鸟吧。(看图)你喜欢吗?

1.其实作者牛汉心中还有一个大大的心愿,你知道吗?(保护鸟类)你可以帮他写一些保护鸟类保护大自然的標语来实现心愿吗?学生说各自的标语。

2.小练习。

()()狗尾草,()()银杏叶,()()柿子

3.小练笔。

如果你有兴趣,去看一看鸟是怎样飞的,听一听鸟的叫声,再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写下来。(tips:怎样叫,梳理羽毛,形态描写,动作描写,我们的眼神交流)

[设计意图:教学,不但要针对不同内容设计不同的学习方式,活动方式,而且要在统一学习任务中考虑到学生学习方式的差异,让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尝试机会,要给学生自由发挥的余地。]

六、板书设计

22.父亲、树林和鸟

看闻听

爱鸟、护鸟

[设计意图:这样的板书不仅体现了课文的重难点,体现了本科的知识体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结构,也是学生能从板书上教只管地看到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一看板书就能回忆起本课的内容,便于理解和掌握知识,利于学生记忆。同时也体现了课文内容与思维的同步,达到了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造句
从造句入手学写话
造句等
造句
造句
看图造句
我会拼,我会写
造句
我们是这样造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