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在日本的接受考察分析

2021-07-28 09:07任超
速读·中旬 2021年1期
关键词:接受电影中国

任超

◆摘  要: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各行业各领域的交流也逐渐深入,电影产业也包括其中。中国在世界各国之间,自然离不开与其他各国的交往。目前,拥有着较多的文化资源,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与文化输出的任务越来越紧迫,中国电影产业要发展、如何发展,自然离不开国际电影行业的影响。好莱坞电影在全世界都有极大影响,多数发达国家也重点发展电影行业,中国电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和空前的压力,也拥有着极大的发展潜力。本文以中国电影在日本为例,简要分析中国电影在日本的接受程度和原因,希望对中国电影的发展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国;电影;日本;接受

1前言

中国是一个文化大国,电影产业也跟随着文化输出走进了世界其他各国,同经济全球化一同走向国际化,对中国与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流都产生了重要影响。目前,中国电影较之其他国家相比,仍有很大发展潜力,进步空间也较大,但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接受和认可,国际化趋势锐不可当。为了将中国电影做大做强,本文从中国电影在日本的接受度出发,管中窥豹,为中国电影更好地走向国际提出建议,希望对中国电影走向更深层次的国际化有所帮助。

2中国电影在日本接受程度与原因分析

电影,不仅映射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也是文化软实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和日本一衣带水,两国文化交流日益密切,特别是自2006年开始企划并运营中日友好电影节活动,见证两国电影发展的同时,中国电影也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日本人所接受,对中国电影走向国际化方向有极大地借鉴意义。一些在国内票房较高的电影,同样也在日本受到了热烈欢迎,诸如《霸王别姬》《暖春》等;但也有一些电影在中日两国呈现出了一定差距,如《那人 那山 那狗》《我的父亲母亲》等,其中《那人 那山 那狗》票房差异尤为明显。以《那人 那山 那狗》为例,这两部成本较低的小资电影,我认为其之所以在日本比较受欢迎,主要有以下几方面原因:

第一,这两部影响都具有较强的本土传统民族文化特色,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起日本人的共鸣。对于大部分日本观众来说,中日两国一衣带水,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一种既陌生又熟悉、既疏离又亲近、既接受又好奇的感受。如日本观众评论《我的父亲母亲》深刻表达了中国农村那份最简单质朴而又纯真的爱,这种纯爱几乎是被现代人所遗忘的;评论《那山 那人 那狗》将简单纯粹而又深沉的父子关系展现在大家面前,不禁联想其自己和父子的关系。可以看出,日本观众在观看影片时,完全将自己置身于情境当中,将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与电影密切融合。

第二,日本的放映环境拥有特定受众群。在日本,有大多数影院采用会员制经营方式,这种经营方式能够聚集有着共同爱好的固定观众,从而保证某类特色电影的票房。据了解,《我的父亲母亲》《那山 那人 那狗》是在类型化营销模式的影院公映,诸如日本文化村电影院等等,这些影院会定期为会员提供即将上映的影片信息,基本能够保证观看此类影片的都是具有共同爱好的观众,让影片既能引起共鸣又能达到宣传效果。

第三,做了大量的影片包装和宣传推广工作。一部好的影视作品是多方成就的,既要有好的题材、好的演绎,又要有好的包装与宣传,这些都是影视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以《那山 那人 那狗》为例,日本资深发行人深泽一夫对影片做了大量工作,全面了解影片内容和所表达的情感,周密策划精心宣传,不仅联合了日本著名影院的支持,还得到了许多宣传媒介诸如日本权威电影杂志的支持。为了扩大宣传力度,日本发行商将影片辑印成册,还专门出版发行了日文版短篇小说合集八万余册。影片之所以被广泛接受,与其精心包装和宣传是分不开的。

第四,具有好的故事情节。故事是电影的筋骨,要在电影中塑造良好的视觉形象来讲好中国电影故事。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文明,造就了独特的历史文化。随着电影技术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电影人将中国故事讲到影片中,观众对影片故事情节和剧情情感表达的要求也随之提高。笔者认为,中国电影之所以能被日本观众所接受,是因为中国电影用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视角,通过人类共通的柔性表达,将故事中蕴含的传统美德、精神内核和普世性世界观表达出来,力图让受众都能用自己的思维逻辑来体会到情感共鸣。

3结语

中国有着不同于其他西方国家的文化传统,这种文化传统使得中国电影文化具有独特魅力。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电影产业也受到了政府层面越来越多的重视。中国电影要想在日本等世界其他各国扩大市场份额,需要统筹考虑、多方合作,既要充分发挥政府、电影行业的作用,又要从剧本、籌划、制作、推广、发行等方面共同发力,通过加强与日本等国家的交流与合作,寻找文化的共同点,利用科技来实现技术与文化的统一。本文虽重点以《我的父亲母亲》《那山 那人 那狗》为例,简要分析了其在日本受到接受且被广泛关注的原因,但是以上几点因素同样适用于其他电影。

总之,中国电影要想提高国际化水平,还需进一步了解各地受众的接受程度、喜好和文化认同感等等,从而帮助中国电影产业实现更高的社会价值和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海福.中国电影在日本的接受[D].杭州:浙江大学,2015.

[2]刘艳清.日本电影在中国的跨文化传播研究——基于41部电影的文化价值观分析[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9.

猜你喜欢
接受电影中国
文学可以定义吗?
略论刘勰对王粲诗赋的接受
中国当代文学海外翻译出版与接受
肯尼·格雷特,爵士的“中国”调子
汤姆?提克威影片的审美特征
解读张艺谋影片的视觉审美
后现代视域下香港电影的解构与建构
国产“现象级”影片的跨文化症候
玛丽·安·伊万斯小说在中国的出版与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