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CC油浆富芳烃抽出油组成分析

2021-07-29 05:00孙昱东
燃料化学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沸点芳烃化合物

冯 祎 ,孙昱东 ,张 帅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化学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580)

催化裂化是石油炼制的核心装置,在重油二次加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为了提高催化裂化装置的吃重能力,通常采用油浆外甩的操作方式,以达到增产轻质运输燃料的目的[1]。在中国每年外甩的油浆量占装置进料量的5%-10%[2]。外甩油浆的密度大、黏度高,且含有较多的催化剂粉尘,目前,大多数炼厂将其用作低附加值的燃料油调和组分使用,不仅经济效益低下,且造成了资源的极大浪费[3]。催化裂化油浆中含有大量的稠环芳烃,加工处理后可用作橡胶软化剂等高附加值产品的原料。为了有效利用油浆中的芳烃,首先要研究其中的芳烃种类及结构组成,以便制定合理的高附加值产品应用方案。

兰翔等[4,5]利用超临界流体萃取将大庆和辽河油浆切割为若干窄馏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结合质谱手段,得到了两种油浆窄馏分中饱和分的烷烃组成及芳香分的环系组成,并使用改进B-L法计算得到窄馏分的芳香分平均结构。王遥[6]结合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元素分析以及核磁共振氢谱,利用改进B-L法得到了洛阳石化油浆老化前后的平均分子结构。常泽军等[7]以石蜡基属的油浆为研究对象,利用高真空釜式蒸馏将其切割为7个窄馏分,采用常规分析方法并利用正离子ESI结合FT-ICR MS,得到了油浆窄馏分性质及其结构随沸点的变化规律。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法[8](FTIR),核磁共振波谱[9](1H-NMR、13C-NMR)和改进BL法[10]等手段可用于FCC油浆等重馏分油的结构组成表征。但以上方法均有一定局限性,分析得到的多为某馏分中烃类的平均分子结构,而非单体烃的详细结构组成[11]。近年来,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 × GC TOF MS)由于灵敏度和分辨率高,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重馏分油品的表征。本研究选取某中间基属的催化裂化油浆,利用溶剂抽提使芳烃富集得到抽出油,采用实沸点蒸馏将其切割为窄馏分,结合常规分析及GC ×GC TOF MS对窄馏分进行分析表征,研究窄馏分中芳烃结构和组成变化,为FCC油浆的高附加值利用提供指导。

1 实验部分

1.1 原料

实验原料为某中间基属FCC油浆,取自青岛炼化MIP-CGP装置,基本性质见表1。

表1 原料基本性质Table 1 Primary properties of the FCC slurry

1.2 实验方法

1.2.1 溶剂抽提

根据前期研究结果[12,13],使用自制复配溶剂对原料油浆进行抽提以得到高芳烃含量的抽提油,抽提条件为温度60 ℃,剂油质量比3∶1,抽提时间45 min。

1.2.2 实沸点蒸馏

利用Oilpro Distillation Technology VDS-06L-04A实沸点蒸馏装置对抽出油进行减压蒸馏,得到360-380、380-400、400-420、420-440、440-460、460-480、480-500 ℃、500 ℃-FBP等8个窄馏分。各窄馏分收率如表2所示。

表2 窄馏分收率分布Table 2 Extraction yield of each narrow fraction from the FCC slurry

1.3 分析方法

1.3.1 常规性质分析

分析方法见表3。

表3 原料及产物性质检测方法Table 3 Standards of testing methods of feedstock and products

1.3.2 其他分析

采用德国Elementar的Vario EL型元素分析仪进行C、H、S、N元素分析,使用氦气作为吹扫气和载气。

采用德国Bruker公司的AV500核磁共振仪,以DCl3为溶剂,TMS为内标物对窄馏分进行核磁共振分析。

采用美国LECO公司的全二维气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GC × GC-TOF MS)对窄馏分组成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其中,GC × GC系统包括Agilent 7890气相色谱仪及双喷口冷热调制器和自动进样器,TOF MS则为LECO公司生产的Pegasus,系统采用软件Chroma TOF。

2 结果与讨论

2.1 蒸馏曲线

图1为抽出油的实沸点蒸馏曲线,馏程主要分布在380-500 ℃,占比约为80%,高于500 ℃馏分为17%左右。

图1 抽出油实沸点蒸馏曲线Figure 1 True boiling point distillation curve of extracted oil

2.2 物性分析

表4为窄馏分的密度、残炭以及运动黏度的变化表。三者皆随馏程的升高而增大,尤其是420 ℃后馏分的变化明显,说明所含芳烃的结构发生了较大的改变。

表4 窄馏分物性变化Table 4 Physical properties of narrow fractions

2.3 平均分子结构变化

利用元素分析、VPO分子量、核磁共振波谱(1H-NMR、13C-NMR)等表征手段,结合改进的B-L法计算窄馏分结构参数,以得到不同窄馏分中芳烃结构之间的差异。

2.3.1 VPO分子量、元素及族组成分析

表5为窄馏分的元素及分子量分析结果。

由表5可知,随馏程增加,氢碳原子比呈递减趋势,说明窄馏分的不饱和度及芳香度逐渐增加;硫含量和氮含量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与原油中硫、氮含量分布规律不符,原因是高沸点组分中的含硫化合物和含氮化合物更不稳定,在催化裂化过程中易于发生分解和缩合反应而转移到气体和焦炭中,导致高沸点油浆中的硫和氮含量较低。

表5 C、H、S、N元素分析及VPO分子量Table 5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molecular weight of all narrow fractions

2.3.21H-NMR和13C-NMR分析

利用MestReNova核磁分析软件对核磁共振氢谱分析结果进行谱图解析,得到窄馏分中不同类型氢含量,结果见表6。由表6可知,与芳香碳直接相连的氢HA及芳环上的α氢占比较大,而芳环上的β氢占比较小,且几乎不含γ氢,说明各窄馏分中所含物质基本为短侧链芳烃,且侧链以甲基为主,几乎不含等于或大于C3的烷基侧链。随沸点升高,芳碳上的氢呈递增趋势,而α氢、β氢和γ氢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说明芳环的缩合度增加,侧链数变少,且链长变短。

表6 窄馏分中不同化学位移氢的含量Table 6 Content of hydrogen species (%) of different chemical shifts in each narrow fraction determined by 1H-NMR

表7为以1H-NMR分析结果为基础,通过改进B-L法计算得到的窄馏分结构参数,随馏程变重,芳环数自2-3环增长至5-6环;芳香碳取代率σ呈递减趋势,与表6氢谱解析的侧链数减少一致;芳碳率随馏程变重呈递增趋势,而总饱和碳率则相反;缩合度参数减小,所含芳烃的缩合度增加。

表8为核磁共振碳谱的解析结果,可以看出随馏程变重,芳碳率呈递增趋势,且所含碳类型以质子化芳碳为主,饱和碳率则呈现递减趋势,进一步验证了表7的结果。

表7 窄馏分核磁共振H谱结构参数Table 7 Structural parameters of narrow fractions derived by the improved B-L method based on the 1H-NMR results

表8 窄馏分中不同化学位移碳的含量Table 8 Fractions of carbon species (%) of different chemical shifts in each narrow fraction determined by 13C-NMR

2.4 GC × GC-TOF MS表征

为更好了解中间基属油浆不同窄馏分的芳烃组成及含量,利用GC × GC-TOF MS对窄馏分的芳烃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由于设备的局限性,过高升温会破坏色谱柱,故本研究仅选取380-400、400-420、420-440、440-460、460-480 ℃馏分进行检测,结果见图2。

图2 抽出油窄馏分芳烃组成Figure 2 Aromatic composition of different narrow fractions determined by GC×GC-TOFMS.

FCC油浆抽出油的饱和烃含量极低,主要以芳烃为主。由图2可知,中间基属油浆中的芳烃主要以三、四、五环为主,几乎不含单环芳烃和六环芳烃,且随馏分变重,高芳环数烃占比增加。五环芳烃自400-420 ℃馏分开始出现,420-440 ℃之后馏分出现明显的递增趋势,这也可以解释为何各物性指标从420-440 ℃馏分出现较大变化幅度,主要是五环芳烃含量发生较大变化的缘故。380-440 ℃馏分(尤其是420-440 ℃馏分)中,主要以三、四环芳烃为主,其他环数芳烃占比极低,有学者提出[14],短侧链三、四环芳烃是生产针状焦的优质原料,故此馏分经预处理后,可用作优质针状焦的生产。

图3为窄馏分中杂原子化合物的分布情况。由图3可知,FCC油浆中的杂原子化合物主要以含硫和含氧化合物为主。随馏分变重,含硫化合物呈递减趋势,而含氧化合物则在420-440 ℃达到最大值,含氧化合物的分布与原油中氧化物的分布规律[15]有所不同,原因及组成有待于后续进一步研究。相较于含硫、含氧化合物,氮化物的含量较低。

图3 抽出油窄馏分杂原子化合物分布Figure 3 Distribution of heteroatomic compounds in various narrow fractions

3 结 论

中间基属FCC油浆抽出油的馏程分布主要在380-500 ℃,随沸点升高,窄馏分的密度、残炭以及运动黏度均呈递增趋势,且在420-440 ℃馏分后变化尤为明显,主要是芳烃的种类及组成发生了明显变化所致。

随沸点升高,窄馏分分子量显著增加且氢碳原子比呈递减趋势,芳碳上的氢呈递增趋势,而α氢、β氢和γ氢呈现明显的递减趋势,说明芳环的缩合度增加,侧链数变少,且链长变短。

改进的B-L法和GC × GC-TOF MS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窄馏分中芳烃的类型和含量相差较大,420-440 ℃之前馏分中以三、四环芳烃为主,400-420 ℃馏分中开始出现五环芳烃,且随馏分变重五环芳烃含量急剧增加,导致各物性指标从420-440 ℃馏分开始出现较大的变化幅度。抽出油窄馏分中杂原子化合物主要是硫化物和氧化物,氮化物含量极低。

猜你喜欢
沸点芳烃化合物
南瓜器官中多环芳烃的分布与积累
关于重芳烃轻质化与分离的若干思考
分析答题错误根源 扫除熔沸点比较雷区
柱芳烃固有手性研究进展
人物2020年度沸点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例谈氯及其化合物的学习与考查
有机化学专项训练(二)
钒及其化合物在高考中的考查
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