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空间家具设计研究

2021-07-29 03:07宋莎莎刘伊航SongShashaLiuYiha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21年7期
关键词:医养家具养老

■宋莎莎,刘伊航 Song Shasha & Liu Yihang

(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技术学院,北京 100083)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我国不断总结和积累经验,积极的探索和研究解决养老问题的措施。2013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中,开始明确提出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促进医疗资源进入养老机构[1]。2015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进一步推广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结合,更好地保障“老有所养”。2019年10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指出,要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完善医养结合体系,更好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2]。“医养结合”指的是医疗和养老结合的服务模式,除了提供照料服务,同时提供护理和诊治服务,整合医疗资源和养老服务资源,实现资源共享;家具作为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一类产品,在医疗护理领域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3]。“医养结合型家具”是指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而设计的家具,除了考虑老年人自身生理和心理的特点之外,同时关注老年人和护理人员共同使用的特殊情况。现阶段我国基于医养结合的养老空间家具设计研究起步较晚,发展比较缓慢,未来将会投入更多的设计和研究力量。

1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家具发展现状

家具作为老年人生活空间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医养家具在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服务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有着较为迫切的需求[4]。我国医养家具产品更新换代较慢,很多机构仍然使用年代较早的板床或者手动护理床;大量的坐具缺少扶手,起立落座时没有支撑点;储物柜内物品收纳混乱,空间不足;桌台的使用面积受到室内空间的限制,使用面积小,置物空间小。虽然我国的医养结合模式起步相对较晚,仍旧处于新型探索阶段,没有形成完整的体系,但是通过分析和归纳我国对老年住宅区域和适老化家具的理论研究成果,对医养家具的设计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定程度上启发了医养家具设计[5]。

■图1 艾菲娜髋关节高椅系列

■图2 “回”字形家具

在19至20世纪初,英国、日本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进入老龄社会。由于这些国家进入老龄社会的时期相对较早,不仅有完善的法律法规作为基础,并且对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服务有较为全面的理论体系支撑,医养家具也有许多成功的实践应用。英国通过整合照顾模式(Integrated care),使医疗资源不仅仅限于社区,形成了较为高效的医养服务[6];美国通过PACE计划,用户群体主要为55岁以上需要照顾的老人,实现了医养结合模式的照护计划[7];日本则提供对应的专业医护人员上门照料服务,提倡“介护分级”,使集中模式化逐渐变为定位细节化,促进了医养结合模式的发展[8]。图1是美国KI医养家具艾菲娜系列,通过升高座椅和脚踏板的高度,为做完髋关节或者膝关节手术的老年人提供舒适的解决方案。为了真正满足老年人对医疗和养老的需求,应当充分了解国外对于医养家具的设计方法和经验,从而促进我国医养结合型家具的发展。

2 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空间家具设计要点

由于我国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生活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并且老年人年龄逐渐增大,身体机能严重衰退,患病的比例更大,需要更加专业的照护服务和医疗诊治服务,因此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机构养老[9]。按照用户的功能需求,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机构主要可以划分为养老照护区、医疗诊治区和公共活动区,针对上述空间的家具设计,应当充分考虑老年人和专业照护人员共同使用的特殊性,确保照护和医疗过程的便利性。

2.1 养老照护区

养老照护区承担着老年人日常生活起居的功能,该空间家具主要包括床、床头柜、衣柜,是技术含量较高的家具种类,不仅应当满足老年人对睡眠舒适性的要求,还需要考虑人在睡觉时的心理安全需求。其床的边缘应当设置起夜灯,尽可能在不打扰其他人休息的同时,确保老年人夜间活动的安全;由于老年人肌肉和韧带弹性都有所降低,应当选择较硬的床垫,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选择可以调节角度的床屏,考虑到老年人的行为习惯,有利于提高老年人使用过程的舒适度;应当使用圆润的转角,减少尖锐的设计,避免老年人由于反应能力迟缓导致产生磕碰;床垫内设置监测和感应装置,能够监测老年人睡眠和休闲时的身体情况,一定程度上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效率。衣柜内应设置感应灯和可升降挂衣器,有利于老年人和护理人员查找选取衣物;衣柜内增设透明抽屉和活动层板,有利于老年人放置日常物品。床头柜应当设置夜间照明设备,同时保证高度与床面持平,尽可能确保老年人夜间活动的安全,避免出现磕碰。

2.2 医疗诊治区

医疗诊治区包括监测室、诊治等候室、输液室等,该区域的家具主要包括沙发、椅子、凳、柜,是养老机构空间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坐具,其座面应当根据老人的动作行为,选择便于起身的高度;应当选择可调节的靠背,能够满足老年人不同姿势的需求,从而起到支撑的作用;考虑到用户群体为老年人和医护人员,不应当使用包角式底座,从而提高服务效率;增加扶手,提供抓握位置,确保老年人起立落座时的安全性;设置一定的检测和提示装置,这也是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家具特点之一,能够避免老年人由于久坐或者昏睡等行为导致身体不适。储物柜应当设置专门的健康档案储存位置,有利于提高医护人员查房和监测的效率;台面应当为850mm左右,不仅能够放置日常生活用品,同时起到扶手的作用。储药柜是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柜类家具的特点之一,通过利用颜色或者材料进行提示,减少拿取常用药品的时间,有利于提高专业医护人员工作的便利性。

■图3 家具案例图

■图4 家具案例图

2.3 公共活动区

公共活动区是满足老年人日常娱乐、休闲的空间,常见的家具有书桌、餐桌、沙发以及茶几等,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机构中存在许多公共活动空间,因此该模式下的桌类家具不仅要保证结构上的稳定性,同时要具备一定的社交性。桌的四角、横撑以及边缘部位应当使用圆角,减少尖锐的设计;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退,腰部和腿部的活动灵活性降低,书桌不应当设置抽屉,确保老年人充足的活动空间;考虑到老年人更容易感到寒冷的特征,桌下设置加热或者保温系统,有利于提高老年人阅读或者书写的舒适性,降低温度差异带来的不适;设置监测阅读装置,避免老年人长时间读写造成用眼过度的结果;餐桌的尺寸应当充分满足轮椅或者其他辅助用具的使用空间,确保老年人用餐时的交流和互动;茶几的抽屉或隔板的位置应当尽可能地提高,不能阻碍老年人伸缩腿部的行为活动;茶几应当设计轻巧灵便,便于移动,可以设置脚轮,方便老年人的生活作息。沙发应当选择较硬的坐垫,有利于老年人起身落座。

3 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空间家具设计研究

3.1 材料设计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具有护理和医疗的双重功能,因此应当选择更有利于老年人的身体健康发展的自然材料,比如木材、竹材以及石材等。但由于木材资源日渐匮乏,“以竹代木”的方法越来越受到关注,竹材不仅具有强度高、硬度大、韧性强、耐磨性好等优良的力学性能,而且竹材能满足多样化家具造型的需求。竹集成材作为竹材的种类之一,不仅抗压和抗拉强度均优于常用硬木材料(见表1),且满足工业化的生产条件[10]。同时,竹集成材制备过程中使用是UF改性树脂胶,在游离甲醛量与人造板材相比明显降低(见表2),并在制备过程中进行了高温蒸煮、漂白和碳化等步骤,彻底消除无机物,降低了化学物质对老年人身体造成损害。另外,研究表明,竹集成材长时间的使用能够降低风湿、关节炎和心脏病的发病率,对避免过敏性呼吸道疾病有积极作用,有利于老年人保持身体健康[11];同时,竹集成材的表面纹理对紫外线有吸收作用,能充分缓解视觉疲劳,有助于起到保护老年人视力的作用。

表1 竹集成材与常见木材物理性能对比

表2 竹集成材与人造板材游离甲醛释放量对比

因此,医养结合家具的材料选择以竹集成材为基础和主体,结合木材、皮革、纺织面料等进行家具创新设计,比如图2是由Marlene Schroeder设计的“回”字形家具系列,竹集成材与纺织面料进行结合,一方面能够保留竹集成材本身的性能优点,同时能赋予家具更丰富的结构形式和视觉效果,从而使家具充分满足用户的需求,更适用于医养结合模式的养老空间设计。

3.2 色彩设计

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包含医疗康复、居住生活、休闲娱乐、沟通交流以及办公辅助等多种功能区,每一种功能区都有自己特定的空间色,因此家具的色彩与对应功能空间的色彩要相匹配,起到平衡和协调空间视觉感受的功能,带给老年人和专业照护人员心理愉悦感[12]。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医养结合型家具大多数选择以白色为主,带来干净卫生的心理感受。但是,随着医学的不断进步发展,有研究表明,色彩与老年人的身心状态存在一定的相关性(见表3)。对于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而言,可以根据不同空间的功能作用选择合适的家具色彩,如图3在北京国际设计周展出的“解决日常问题系列”产品,应用了明快的蓝绿色,缓解了老年人心理的压抑感。

表3 色彩与老年人心理和生理相关性

3.3 结构设计

3.3.1 模块化

模块化设计指的是模块单元能够通过特定的结构组成一个整体的系统,每一个模块是一个标准的独立单元,具有明确的功能,既能组成系统也能从整体中分离。由于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划分出许多功能区,不同功能区域对家具的要求不同,家具模块化能够迅速准确的满足多样化的功能需求,并且降低成本和资源的损耗。比如图4的家具产品,通过模块化的设计理论和方法,可以应对健康状况不同的老年人对家具的差异化需求,为医养结合型家具提供新的设计方向[14]。

3.3.2 智能化

智能化广义上被认为是对材料、功能以及结构设计的重组,不仅增加了造型的样式,也奠定了使用过程的人性化和专业化的基础[15]。把智能家具融入医养结合模式下的智能养老空间系统中,使家具能够减少甚至代替人的部分操作,能更好为老年人和专业照护人员提供便利,提高了服务效率,为医养结合型家具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16]。

通过SWOT-PEST矩阵分析模型,基于优势(S)、劣势(W)、机遇(O)、威胁(T),将政治(P)、经济(E)、社会(S)、技术(T)因素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从而导出4种基于医养结合模式的智能家具发展的方向:S-O、S-T、W-O、W-T,并以此为基础,提出相应解决对策(见表4)[17]。SWOT-PEST矩阵分析模型显示了智能家具应用在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的可行性,并且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在目前愈发严峻的社会老龄化背景下,应当抓住机遇,从容应对挑战,积极的推动医养结合型智能家具的发展,提升老年人生活的幸福指数[18-19]。

表4 SWOT-PEST分析矩阵

4 医养结合模式下养老空间家具设计原则

按照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可以分成三种类型:自理、介助(也指半自理)、介护(也指不能自理)[20]。由于老年人在生理和心理均表现出一定的变化,家具更应当以老年人为中心而设计[21]。

4.1 安全性

老年人的自我保护能力下降,缺乏一定的安全感,如果结构不稳定,很容易造成意外,甚至出现严重事故。因此,家具设计应当选择低重心的造型,显示更稳定的视觉效果[22]。同时选择圆角设计,避免锋利的外观,适当增加扶手的数量,有助于老年人借力和倚靠;家具结合部位不应该有裂痕,接合应当紧密,减少螺钉的使用,尽量选择榫卯结构;每一个部件的装配都应当保证稳固,且配套开关应当容易使用[23]。

4.2 便捷性

由于老年人的记忆力逐渐衰退,学习能力也随之下降,操作过程复杂的家具难以令人接受,应当尽量简洁便利,符合老年人自身的生活经验和行为习惯[24]。可以选择透明材质作为收纳柜门,方便进行收纳整理;使用全自动、一键操作等操作模式,可减轻老人的使用压力。同时,家具布局应当充分考虑照护人员和老年人共同使用的场景,方便护理人员提供专业的医疗诊治服务,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创造高效的工作环境[25]。

4.3 人性化

“以人为本”受到广泛的关注,从老年人和医护人员的角度出发,不仅满足生活工作需求,同时满足精神需求,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9]。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家具应当是一种健康绿色家具,减少对老年人身体的毒害和安全隐患的同时,促进老年人的身体健康。比如通过模块化的设计方法,能提高家具材料的重复利用效率;在选材方面,竹集成材的天然特性在减少对环境污染的同时不会危害身体健康;通过人机工程学的研究,尽量简化造型,简化使用方式,在节省资源的同时也能保证老年人使用的舒适性[26-27]。

5 结语

医养结合模式是一种新型养老模式,不仅有助于提高老年人晚年生活的舒适性,也能缓解我国日益增长的养老压力。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家具设计应当以老年人为中心,提高老年人使用的舒适度,并确保与医护人员共同使用的便利性,从而营造一个健康、安全、方便的养老空间。医养结合型家具的创新设计应当符合安全性、便捷性以及人性化等设计原则,为医养结合模式下的养老空间家具设计发展提供新的理论参考。

猜你喜欢
医养家具养老
医养当兴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养生不是养老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养老之要在于“安”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