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赋能报业高质量发展

2021-07-29 11:02
传媒 2021年14期
关键词:报业融合内容

中宣部副部长 张建春:作为党的新闻舆论阵地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家园,中国报业融入百年风云际会、记录百年沧桑巨变,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面对新时代的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面对前进道路上的新形势、新挑战,报业必须坚持创新驱动、深化创新引领,牢牢把握守正创新的总体要求,奋力实现建成新型主流媒体的主要目标,努力谱写新时代宣传思想工作的精彩篇章。一要创新思路理念,引领新时代报业发展新征程;二要创新战略谋划,建立新型报业传播体系;三要创新内容生产,发挥报业主流价值影响力;四要创新传播技术,激发报业改革发展新动能;五要创新形态业态,提升报业市场竞争力;六要创新体制机制,释放报业文化生产力;七要创新队伍建设,打牢报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基础;八要创新监督管理,营造报业良好发展环境。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 赵嘉鸣:人民日报的媒体融合发展,现在已经进入全面发力、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新阶段。一是坚持正确导向,壮大主流舆论。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归根结底是为进一步壮大主流舆论、坚持“两个巩固”根本任务提供有力支撑。二是坚持移动为先,抢占传播高地。读者在哪里,受众在哪里,宣传报道的触角就要伸向哪里,宣传思想工作的着力点和落脚点就要放在哪里。三是坚持内容为王,提升供给质量。无论什么时候,好的内容永远是舆论场上的“硬通货”。四是坚持创新为要,推进深度融合。

四川日报报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陈岚: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着力以先进技术为支撑,把“科技强媒”这一战略考量,融入优质内容生产、创新团队建设、媒体治理升级、产业提质增效等各项工作,积极探索一条自建核心技术团队、自研拳头技术产品、自创特色技术品牌的技术创新之路,以“智媒+”引领新型主流媒体集团建设。一是创新技术体系,从“工具”到“引擎”;二是驱动内容创新,从“主流”到“新主流”;三是赋能智媒生产,从“终端”到“云端”;四是助力产业升级,从“传媒”到“传媒+”,力争在数字传媒产业的新赛道脱颖而出。

中国教育报刊社党委书记、社长 翟博:中国教育报刊社是教育部主管的教育主流媒体,是教育新闻舆论宣传的重要阵地,主办有《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杂志等“两报四刊三网两端”,以及80个移动端平台号,形成了纸媒、网媒、掌媒三大方阵聚合的立体化、全媒体新闻舆论宣传矩阵。一是改革创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二是深耕行业,做大做强新型主流教育媒体;三是面向未来,构建媒体深度融合新格局。我们进一步深化与媒体深度融合相适应的体系体制机制改革,精心勾画了“新三步走”的媒体深度融合蓝图:力争近两年实现从内部融合向教育系统媒体融合,从国内向海外拓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 任天阳:近两年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围绕把集团建成宣传阐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重要窗口工作主线,依托《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深圳先行示范区等国家战略,紧紧把握全媒体建设的先机,牢记推进媒体深度融合的使命任务,大力发展“媒体、智库、数据、交易”四大核心业务,全力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和改革创新。一是发挥资源禀赋,打造最具影响力的财经客户端。二是把握趋势规律,积极抢占财经数据领域话语权。

厦门日报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 蔡廷谦:厦门日报在创新发展模式,服务中心工作和城市治理上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始终坚持实用实效、够用管用的原则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二是始终秉持心中有党性、眼中有百姓的理念做强主流舆论。三是我们始终坚持锻造铁心向党、铁肩担责、铁纪带兵的党媒精神服务大局。现在传统报业转型正站在历史性的重要关口,我们要更加坚定不移地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的决策部署,按照中宣部的工作要求,把握根本遵循、着眼大局大势,坚持创新驱动融合发展,不断提升服务中心工作与城市治理的整体效能,全面承担起光荣而艰巨的职责使命。

中国青年报社党委书记、中国青年网董事长 张坤:检验媒体真假融合,至少有四把标尺:第一把标尺,是不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二把标尺,是不是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第三把标尺,是不是真正实现了“一支队伍,多个平台”,并正在转型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体?第四把标尺,是不是真正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是不是充分传承和发扬主流媒体内容、人才优势并推出融媒体精品?

北京日报社副总编辑 李学梅:纸媒的工作重心早已经从报纸端走向手机端,媒体融合进入深水区,改革融合、守正创新、未来可期。媒体融合是一场不容回避的自我革命,核心问题是从根本上解决“融”和“通”的问题。北京日报社提出三个“守正”、三个“创新”——坚守方向导向之正、坚守格调趣味之正,以及创内容话语之新、创技术手段之新、创体制机制之新。我们要继续补齐短板,瞄准发展趋势,加强对新技术的前瞻性研究,开门办技术,开门强技术。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党委委员、副总编辑、钱江晚报总编辑 邓崴:全媒体时代都市报媒体融合的现状,即订户流失、广告下降,这不仅仅是都市报商业模式的问题,而是在新的传播环境下,媒体与群众联系弱化甚至失联的一个反映。群众就是江山,用户就是市场,重建深化用户连接,在服务群众中增强影响力,巩固自己的区域领先优势,实现内容品牌和影响力的变现,这是我们初步走出来的一条感觉还可行的转型路径。

人民网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刘鹏:近年来,人民网不断加大新技术领域的资源投入和产业布局,构建支撑人民网日常业务发展的平台层,包括人工智能引擎、风控大脑、视频能力平台和智慧聚发平台,助推人民网核心业务发展,同时瞄准智能化方向,坚持内容主业,建设内容原创、内容运营、内容风控和内容聚发四个层次的内容业务体系以及各类垂直应用。未来,我们将向行业开放一系列技术能力并免费共享,这些开放能力包含技术支撑能力、智能生产能力、内容服务能力和渠道传播能力,将其贯穿媒体日常工作、内容生产的全链条。

中国经营报社总编辑 李佩钰:中国经营报利用36年来积累的忠实读者队伍和深厚内容沉淀,以及作为专业财经媒体的传播影响力,谋划智库建设。中经报智库一方面利用媒体优势助力高端智库的研究成果廣泛传播、提升影响力;另一方面搭建头部专家和企业交流平台,助力企业在全球实现业务突围及创新发展。与此同时,中经报智库还延伸出不同的垂直智库——金融、汽车、营销、医药、地产、能源经营等,中国经营报联合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头部商学院、第三方研究机构等近万人,形成权威、实战、专业有价值的中国经济“最强大脑”。

澎湃新闻董事会、总裁办主任 李萌:澎湃新闻“清穹”内容风控智能平台项目是澎湃在不断推进平台化与生态化的过程中,对自有内容审核业务的深度融合发展和延伸探索。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大背景下,内容风控需求激增。由此,澎湃“清穹”平台尝试全方位介入第三方内容审核、人员培训、系统监测评估等。项目核心逻辑在于打造技术+人工+制度的内容审核与安全管理平台。澎湃新闻开展内容风控项目旨在将党媒党网在内容把控方面的核心优势升级转化,推动内容风控产业的合理发展和行业整体审核水平,助力互联网尤其是商业平台信息内容生态良性发展,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本期微观点摘自2021年中国报业创新发展大会嘉宾演讲内容)

猜你喜欢
报业融合内容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增强资本运作促进报业经济发展
融椅
数字报业发展趋势及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