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即时疗效的临床观察

2021-07-30 10:50戴丽娟王淑兰徐炳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21年7期
关键词:颈型颈椎病颈椎

戴丽娟 王淑兰 王 会 徐炳国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6)

颈椎病是指颈椎骨质增生、颈项韧带钙化、颈椎间盘萎缩退化等改变,刺激或压迫颈部神经、脊髓、血管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的综合征。随着电子产品的逐渐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久坐、低头,熬夜、劳损,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原因,已让颈椎病逐渐出现低龄化趋势,其患病率可达64.52%,颈型颈椎病占16.74%[1]。现代医学认为颈椎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机械压迫是颈椎病发病的主要原因,其次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是颈椎病发生的重要环节[2]。颈型颈椎病是颈椎病发病的初始阶段,同时也是治疗的最佳时机,是针灸优势病种之一[3],临床治疗方法多样。笔者用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取得了很好的即时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 诊断标准参考《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4]中颈型颈椎病的有关内容制定。纳入标准:符合诊断标准;年龄18周岁以上;依从性好,能准确理解并执行各项指标检测及坚持治疗者并签署治疗同意书。排除标准:由非颈椎病引起的颈、肩、背痛者;合并有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有颈部外伤史或手术史等者;病情危重,难以对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做出确切评价者;治疗穴位处皮肤有破损等情况者。脱落标准:未按预定方案完成治疗者;出现影响疗效评定的其他因素。

1.2 临床资料 选取2019年7月至2020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中医针灸科门诊就诊符合诊断标准的患者60例。按就诊先后顺序分配SPSS统计学软件生成的随机数字,按照随机数字表将患者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男性12例,女性18例;年龄22~65岁,平均(46.93±14.08)岁;病程1~36个月,平均(9.15±10.14)个月。对照组男性15例,女性15例;年龄23~62岁,平均(47.23±12.44)岁;病程2~36个月,平均(8.33±6.26)个月。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以及治疗前各项观察指标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参考《中华针灸临床诊疗规范》[4]中颈椎病的取穴及《刺法灸法学》[5]腕踝针取穴,取患侧天柱、肩井、大椎、阿是穴(患者压痛明显处)及腕踝针上5穴;患者采用侧卧位,充分暴露穴位局部皮肤,常规碘伏消毒后,选用佳健牌0.3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常规进针,局部有酸胀感后留针,接6805-D电针仪,选连续波,频率2 Hz,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腕踝针上5穴,针刺方向向上,平刺进针30 mm,针下松软感后留针,不加电针;留针30 min后下针,按压针孔。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揿针。先采取针刺治疗,后揿针埋针治疗。患者采用坐位,取穴与对照组相同;暴露穴位区域及附近皮肤,避开毛发,碘伏消毒后,选用鼎世医疗牌0.18 mm×1.2 mm一次性无菌揿针,贴按在所选穴位上,每穴1个,然后嘱患者做颈部活动,选取压痛点明显及肌肉紧张僵硬处继续埋针2~3个;腕踝针上5埋针方法与上相同,留针1 d。两组治疗均每天1次,6次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所有患者在第1次治疗前和第1次治疗结束30 min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6]评分。简化McGiLL疼痛量表对疼痛进行综合评定[7],包括疼痛分级指数(PRI)共11个知觉性词与4个情绪性词按程度分为无、轻、中、重4级,分别以0、1、2、3分表示,计算出PRI知觉分、情绪分以及总分;视觉模拟量表(VAS)为一条10 cm长的直线,两端分别代表无痛和剧痛,患者在直线上标记疼痛程度,反面读出数值记录;现有疼痛强度(PPI)分为无痛、轻度不适、不适、难受、可怕的疼痛、极为痛苦6级,分别以0、1、2、3、4、5分表示,分值越低,疗效越好。2)比较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ROM)[7]评分。1分,日常生活无影响,可以活动自如;2分,有一定影响,活动程度及范围轻度受限;3分,影响很大,活动时僵硬、费力;4分,基本不能活动,分值越低,疗效越好。测量颈部前屈、后伸、旋转(左、右侧旋转角度不同时,取旋转角度小侧评定)、侧弯(左、右侧侧弯角度不同时,取侧弯角度小侧评定)的活动范围变化。角度越大,疗效越好。

1.5 疗效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与疗效标准》[8]拟定。痊愈:颈项、肩、背部临床症状、阳性体征消失,活动功能恢复,可正常工作。好转:颈项、肩、背部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减轻,活动功能明显改善,不影响正常工作。无效:颈项、肩、背部临床症状、体征无改善。

2 结 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 见表1。两组在第1次治疗过程无脱落病例,均为30例,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治疗后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各项治疗后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分,±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cGiLL疼痛量表评分比较(分,±s)

注:与本组治疗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P<0.05。下同。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PRI知觉7.53±1.04 2.83±1.02*△7.73±1.26 3.66±1.24*PRI情绪3.70±0.65 1.70±0.88*△3.67±0.76 2.23±0.50*PRI总分11.23±1.22 4.53±1.22*△11.53±1.70 5.93±1.20*VAS评分6.91±0.62 2.73±0.75*△6.87±0.76 3.27±0.83*PPI评分3.53±0.51 1.80±0.89*△3.37±0.49 2.43±0.50*

2.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颈部活动范围比较 见表2。两组在第1次治疗过程无脱落病例,均为30例,治疗结果显示两组各项治疗后评分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颈前屈及后伸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颈部活动范围比较(±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颈椎活动度、颈部活动范围比较(±s)

组别治疗组(n=30)对照组(n=30)时间治疗前治疗后治疗前治疗后颈椎活动度(分)3.33±0.48 2.00±0.59*△3.37±0.49 2.37±0.67*颈前屈(°)23.17±3.89 35.17±4.25*△24.00±4.81 32.00±4.84*颈后伸(°)21.83±3.34 34.50±4.22*△23.00±3.85 32.00±4.66*颈旋转(°)34.33±6.91 59.83±8.15*33.68±7.97 56.50±10.18*颈侧弯(°)20.50±3.56 32.17±5.36*21.67±3.56 30.83±4.93*

2.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3。对照组因个人原因在最后一次治疗中脱落1例。两组治疗后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痊愈率80.00%明显高于对照组51.72%(P<0.05)。

表3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3 讨 论

3.1 中医对颈椎病的认识 现代中医学称颈椎病为“颈痹”,属于“痹证”范畴。其证属本虚标实,多因感受寒湿、动作失度、气滞血瘀等引起“不通则痛”或者肝肾不足、气血虚亏、筋骨失养等所致“失荣则痛”。正如《类证治裁》所述“诸痹,良有营卫先虚,风邪侵犯,导致气血凝涩,久而成痹”。张仲景《金匮要略》所言“人年五六十,其病脉大者,痹挟背行……皆因劳得之”。中医学认为颈椎病的病位主要在肌肉、筋、骨,且脾司运化主肌肉,肝司疏泄主筋,肾司藏精主骨,故颈椎病发病与脾、肝、肾诸脏密不可分[9]。故而针灸治疗原则以“急则治其标”活血通经,舒筋活络,解除疼痛、缓解局部症状,与之后“缓则治其本”调理脾、肝、肾功能,防止复发为主要治则。

3.2 治疗选穴的意义及依据 根据《黄帝内经》“在筋守筋,在骨守骨”“经脉所通,主治所及”的治疗理论,本病以局部取穴为主。取足太阳、足少阳、督脉等,以天柱、肩井、大椎、阿是穴为主,这些穴位均位于患病局部,解剖结构由浅到深为皮肤、皮下组织、斜方肌、头夹肌、半脊肌、肩胛提肌、棘上韧带、棘间韧带等,针灸可以直达病所,达到活血舒筋的目的。有研究表明局部取穴为主治疗颈型颈椎病疗效确切[10]。腕踝针是由张心曙教授团队从实践中逐渐探索出来的一种简便有效的针刺疗法[11],其作用机制是通过针刺皮下引起神经末梢的传导解除病灶部位的肌肉痉挛,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从而使症状缓解或消除[12]。上5穴属远端取穴,主治颈后部、肩背部痛[4]。局部取穴与远端取穴相结合体现了针灸选穴的治疗规律。

3.3 揿针治疗的依据及目的 揿针即皮下埋针,属“静以久留”,具有浅刺、无针感、久留针等特点,对皮部以微弱而较长时间的刺激,以防治疾病。属于皮部理论和腧穴理论相结合的具体运用。正如《灵枢·九针十二原》中所言“毫针者,尖如蚊虻喙,静以徐往,微以久留之而养,以取痛痹”。揿针的治疗机制从现代医学的角度主要是微弱持久的刺激神经末梢感受器,产生微电流,从而改变局部的电位差,促进局部物质交换,这可能是针刺即时疗效产生的机制之一[13]。其次可以激活神经系统调节,释放吗啡肽、前列腺素等化学物质,此类物质可有效抑制中枢痛觉的形成,产生内源性阿片效应,实现局部镇痛[14]。揿针针刺皮部,可通过皮部和络脉调节经络而发挥作用[15]。临床研究表明揿针治疗颈椎病颈痛具有较好的中长期止痛效果,且持续效应较好[16],而即时疗效未见报道。本文研究发现揿针疗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即时疗效确切,在改善疼痛症状及颈部前屈、后伸活动范围方面更优于针刺疗法,同时可以提高临床治愈率。并且揿针留针期间患者的治疗体验良好,首次治疗效果加强了患者治疗的信心,维持了更佳的依从性。揿针治疗颈型颈椎病具有良好的即时疗效、短期疗效及长期疗效且相对舒适,易于被接受等特点,在以后的临床研究和实验研究方面必会逐渐深入,其疗效也会得到进一步证实。

随着年龄的增长,颈椎的退行性改变不可避免[17]。中医“未病先防”理论指明加强颈肩部的肌肉锻炼,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充分认识颈椎病的发病原因,健康宣教对颈椎病的预防、发生、复发可起到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颈型颈椎病颈椎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四式一运”治疗颈型颈椎病30例
骨痛灵酊联合TDP治疗仪治疗颈型颈椎病的疗效观察
颈椎病与老年痴呆
游泳 赶走颈椎病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颈椎病的简便贴敷疗法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复方南星止痛膏配合颈椎牵引治疗颈型颈椎病36例的临床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