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水面防水抗渗材料在工程中的应用

2021-07-30 16:11王玉峰黄韬顾锡丽沈春林褚建军王福州
新型建筑材料 2021年7期
关键词:基面抗渗浆料

王玉峰,黄韬,顾锡丽,沈春林,褚建军,王福州

(1.苏州中材非金属矿工业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江苏 苏州 215004;2.郑州赛诺建材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41)

0 引言

混凝土为多孔结构,容易被水渗透。防水按部位分为迎水面、背水面。与水直接接触的基面为迎水面,不与水直接接触的基面为背水面。在迎水面上施工防水材料为迎水面防水,在背水面施工防水材料为背水面防水。防水通常是主动式防水;而对背水面进行止水、止漏、止渗是一种被动式防水。例如:地下室外墙、底板与土壤接触的一侧为迎水面,室内一侧为背水面;卫生间里的墙面为迎水面,客厅或卧室一侧的墙壁为背水面;楼房屋顶为迎水面,顶层住户的室内天花板为背水面;隧道、管廊内侧为背水面。

地下工程一旦渗漏,在迎水面难以实施治理,这就要在背水面防水堵漏施工。本文介绍背水面用防水抗渗材料及其施工。

1 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性能及特点

地下工程在水压的长期作用下,背水面涂层很容易脱落、开裂,导致防水失效。常淋水的背面墙体表面也容易变霉、变色、表面脱落。21世纪初,引进美国优巨力UGL(也称优吉乐)产品,国内称为背水压或背水涂防水抗渗材料,成为了行业内防水渗漏修缮用防水产品。随后国内也相继开发了性能更优异同类产品,成为21世纪发展起来的又一种新型刚性防水抗渗材料。

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是以水泥为基料,掺加特种助剂及活性化学物质,具有非常好的粘结性及抗渗能力,是优异的刚性抗渗防水材料。非常适合解决新老混凝土、砖墙、隧道、坑道、粮仓、水池、地窖、粉化墙面、挡土墙、回土墙、地基墙、景观墙、游泳池、地下室车库混凝土墙、砖墙、污水处理池、电梯井、卫生间顶面、屋顶反面及墙体等结构的迎、背水面防水抗渗问题。

产品特点:(1)抗渗透及非常好的粘接力、无重金属、无甲醛;(2)优良的透气性,并添加无害的绿色杀菌剂,防止墙面霉菌生长;(3)可在潮湿基层(但不能有流动水)表面直接涂刷,对于渗水墙面、风化墙面都可根治;(4)防潮、防霉、干燥等特点。施工后表面光滑、美观,是防霉防水首先涂料;(5)可与化学注浆堵漏配合使用完成防水堵漏工程。

2 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质量要求

在国内,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具有代表性是郑州赛诺建材有限公司的特种防水抗渗浆料,其产品质量要求见表1。

表1 特种防水抗渗浆料的技术要求

3 背水面用防水抗渗材料与传统刚性防水材料性能

JC/T 2090—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中含通用型和柔韧型2个产品,柔韧型类似于GB/T 23445—2009《聚合物水泥防水涂料》中Ⅲ型产品。而通用型产品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4.0、≥12 MPa,虽有抗渗压力要求,但产品的抗折、抗压强度不高,适用于抗渗压力要求不高的背、迎水面,如室内墙面、卫生间立面、别墅地下室。产品的柔韧性优于其他产品。也是目前背水面用防水材料用量最大的一种。

JC/T 984—2011《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中产品按物理力学性能分为Ⅰ型和Ⅱ型2种。Ⅰ型产品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6.0、≥18.0 MPa,Ⅱ型产品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为≥8.0、≥24 MPa。这2种产品的28 d抗渗压力均为≥1.5 MPa。产品适用于抗渗压力要求较高的背水面。

GB 18445—2012《水泥基渗透结晶型防水材料》,本身不具备防水功能,粘结料是水泥。28 d抗折强度仅≥2.8 MPa,抗压强度≥15 MPa,无抗渗压力要求。其作用是遇水激活产品中活性材料,与混凝土中的钙离子反应产生结晶体,从而堵塞混凝土细少裂缝,起到防水作用。

背水面用无机防水抗渗材料(郑州赛诺建材有限公司的特种防水抗渗浆料),28 d抗折、抗压强度分别≥10 MPa、≥30 MPa,已达到地下室混凝土的强度。产品性能优于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且不仅具有良好的抗渗性,同时具有良好的粘结性。可以起到加固混凝土的作用。特别适合抗渗压力要求较高的市政、隧道、坑道、电梯井等工程上应用。

也有用上述背水面用防水材料复合使用。如混凝土基面出现渗漏水时,先喷后堵,即先大面积喷涂背水面抗渗浆料,可以解决95%的渗漏,24~48 h后用无机防水堵漏材料速凝材料局部堵漏,大大节省施工时间和劳动强度。再用其他背水面防水材料进行大面积防水施工。如混凝土基面出现微渗时,先用无机防水堵漏材料缓凝型材料止渗,再用其他背水面防水材料大面积防水施工。

4 背水面防水材料施工

背水面防水材料施工以郑州赛诺建材有限公司的特种防水抗渗浆料为例。

4.1 基层处理

(1)基面要求干净、牢固、平整、无浮灰、无油污、无松动脱落现象;(2)清除混凝土(砂浆)基面上的白灰、涂料、保温砂浆等材料;(3)对混凝土(砂浆)基面上孔隙、裂缝等缺陷预先用特种修复水泥砂浆(渗透性结晶型高强度)修补抹平;(4)混凝土结构基面过于光滑的,需要打磨粗糙,以利于涂层与基面粘结牢固。

4.2 拌料

双组分型按配比进行,对单组分型先把定量的水倒入桶内,再加入材料,每次最低搅拌量为25 kg。电动搅拌均匀后静置10~15 min,再次搅拌均匀后方可使用。施工时以在1 h内使用完毕为宜。

4.3 施工

施工前基面必须潮湿(但不能有明水);若基面干燥,要提前喷洒几遍水使其充分湿润后再施工。

采用涂刷或喷涂施工,涂刷时力度均匀,施工时不能漏刷;前后2遍保持垂直相交的角度,以充分覆盖到位;单次施工不宜过厚(小于1 mm),防止干固后产生裂缝。

4.4 养护、保护

施工终凝后建议用湿布覆盖涂层或喷雾洒水对涂层进行养护,在完全干固前禁止踩踏、雨水、暴晒、尖锐损伤,特别是在后期装修时要特别注意不能破坏防水层。

4.5 质量检查

涂刷时一定要细致,涂刷后仔细检查,防水涂层固化后不应出现起泡、空鼓、皱折、露胎、起皮等,否则需重新做防水。

4.6 背水面防水材料施工注意事项

(1)基层处理是防水施工的关键,如果基层处理不干净,材料喷涂后容易产生空鼓、起层、开裂、脱落等现象。

(2)配料用水一定要采用清洁干净的水,不要使用污水或者含有其他成分或杂质的水,否则影响材料的强度及防水效果。

(3)因为材料需要和水充分反应后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基层太干燥,或者空气温度过高,空气对流较强等原因导致材料本身脱水太快,反应不充分,容易出现起层、开裂、起粉或者强度不高,防水效果不佳等现象。

(4)配好的混合料须在1 h内使用完毕。禁止凝结后继续加水使用,防水施工后需保持通风。

(5)新浇注的混凝土应终凝后再做防水施工。

4.6 材料用量

聚合物水泥防水浆料建议厚度1.5 mm,分2次刮涂,每遍厚度不超过1 mm。

按照GB 50108—2008《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要求,作为1道防水层,聚合物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单层施工宜为6~8 mm,双层施工宜为10~12 mm。掺外加剂或掺合物的水泥防水砂浆厚度宜为10~20 mm。

5 背水面渗漏治理

住宅室内渗漏是迎水面防水失去作用造成的。常见住宅室内渗漏水有:顶棚屋面漏水、室内墙面及门窗渗漏水、卫生间地面、水池、游泳池、地下室渗漏等。要解决住宅室内渗漏水问题,需要熟悉建筑结构与构造、掌握相关材料性能、了解一般土建施工工艺、判断渗漏路径,通过分析产生渗漏的原因,针对性提出渗漏治理方案。

对于不复杂的建筑结构,可按下面进行防水堵漏、抗渗处理。

(1)漏水比较严重的点漏,应先采用化学注浆堵漏的方式进行止水,无渗漏时再大面积施工背水面防水材料;(2)局部漏水但压力不是很大的漏水点,可先局部开槽,用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先将漏水严重的地方压实、抹平,使其形成慢性渗水或者暂时不漏水,再大面积施工背水面防水材料;(3)裂缝渗漏水,沿着施工缝将混凝土凿成宽20 mm,深10~20 mm的U型槽,用速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堵漏,并预埋注浆管引水,再用化学注浆堵漏方式进行止水,无渗漏时再大面积施工背水面防水材料;(4)基层局部或大面积潮湿、出汗或慢性渗水,只要背水面材料施工后不被水冲掉,可用缓凝型无机防水堵漏材料进行止渗处理,再大面积施工背水面防水材料或者直接大面积施工背水面防水材料;(5)因上面住户的卫生间防水失效,造成楼下住户的卫生间顶面渗漏,在无水时,清理基面,再整面施工背水面防水材料;(6)对管根渗漏,先要对管根进行柔性处理,再施工背水面防水材料;(7)需要注意防水薄弱、抗渗压力高的地方,背水面防水材料用量需要多一点。无论施工防水层厚与薄,一定要保持均匀。工程案例见图1~图3。

图1 宝兰客运专线铁路隧道渗漏水治理

图3 郑州地铁3号电缆隧道渗漏治理案例

图2 无锡某占地12万m2地下车库地板大面积渗漏治理

6 结语

(1)背水面防抗渗材料在国内应用多年,且增长速度迅猛。产品是一种刚性环保型防水材料,施工方便无污染,防水抗渗效果好。符合国家低碳环保的节能方针。

(2)迎水面一时无法解决或要解决渗漏代价太大时,用背水面防水材料进行渗漏修补不失为一种渗漏治理的好方法。

(3)背水面防水虽然也是防渗漏,但是无法保护结构不受水的侵蚀,甚至会对基层结构造成影响,室内墙面渗水,如果采用背水面防水的话,墙体长时间处于潮湿的状态也会影响它的结构牢固性。

(4)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CECS)《背水面用防水抗渗材料》标准正在制订之中,通过制订背水面用防水抗渗透材料产品标准,建立统一质量要求、试验方法,有利于检验与控制产品质量,从而有利于保证建筑防水工程质量,有利于背水面用防水抗渗材料的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基面抗渗浆料
大型熔铝炉用特种抗渗高铝砖的研制与应用
基于抗渗性试验的混凝土自修复材料研究
分散剂对二氧化硅微粉浆料流变性的影响
水位资料考证及水位订正方法浅析
冻结基面的理论阐述
测站考证相关概念及基本原则探讨
碳纳米管对铜电子浆料导电性能的影响
玻璃浆料键合中的孔洞抑制和微复合调控
2015年兴化片各站测站考证
浅述混凝土抗渗性能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