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数字黑白木刻的艺术特征

2021-08-01 12:28梁兆威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天工 2021年7期
关键词:木刻肌理版画

梁兆威 广西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当下,黑白木刻作为一种独树一帜的艺术形式,在时代进步的同时结合新的时代技术,具备了数字化特征。诚然,在中外早期的CG探索中,由于出现了对数字艺术认识不够清晰的问题,对数字版画概念界定及有关的理论探索不够成熟,数字版画的出现甚至遭到了主流版画群体的质疑,但是随着木刻版画行业从业人员的不断探索,数字版画与木刻版画创作的关系也日益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并且借助数字技术的有利条件,定能探索出黑白木刻更广阔的艺术空间。

一、黑白木刻的发展现状

(一)当代视觉文化场域下的黑白木刻

人们往往认为艺术是“具有挑战性的、戏谑的、疯狂的、反常规的”,视觉上是绚丽多彩的,例如杰夫·坤斯的气球狗、班克西的涂鸦艺术、朱昱的食人表演等,以及新媒体技术下的VR影像、增强现实技术等,看上去人们并不需要黑白版画这种视觉体验,像村上隆、草间弥生等,波普艺术家似乎更不需要,他们更在乎商业运作和消费心理的研究。从客观层面上来说,这是属于他们的时代,一个新的视觉时代。在过去的六十年中,随着第四次科技革命的到来,互联网对人们信息传播的方式带来了艺术上的后现代主义的革命,人们的观看方式和视觉传播的载体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视觉艺术本身也跟着进行了革新。视觉展示的方式从传统的手绘插图再到今天的电子显示屏、全息投影、VR虚拟现实,人们对视觉“假象”的编辑愈发熟练并且真实,总的来说,视觉艺术在现实主义的道路上高奏凯歌。

然而,当我们在如此“丰富”的视觉体验中停下来审视今天的视觉文化时,当我们想要寻找一种纯粹的视觉体验时,当我们想要寻找一种更加强烈的视觉冲击时,我们发现,流行文化对黑白木刻似乎有一定的“冷落”,当我们对当今华美炫彩的视觉体验感到疲惫时,或许我们能够重新发现黑白木刻的魅力。

(二)黑白木刻的CG尝试

在黑白木刻与CG的相互借鉴中,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丰富的表现技法体系和绘制流程,就黑白插画仿传统木刻版画的表现效果而言,我们通常使用Illustrator绘制矢量图的方式去制作版画创作稿,或辅助制版与印刷,或者说直接通过打印机输出印刷。

二、数字黑白木刻的表现技法

CG模仿黑白木刻效果时有着显著的优势,甚至可以实现一些功能性取代。将原来的木板变成电脑中虚拟的画布,将阴刻阳刻纹路直接转化为黑白色块的绘制。对比传统的黑白木刻,数字版画在绘制流程和最终效果的呈现上有较多优势。

(一)具体优势

1.矢量图的输出像素清晰度与绘制时的分辨率无关,可以将它放大或者缩小,然后以任意的分辨率尺寸在输出设备上输出。

2.色彩方面:矢量图表现色彩时便于对大面积统一颜色进行填充、变色,做渐变效果或者噪点肌理效果,对于表现规则图形等简单直接的图像较为有利。

3.形状方面:矢量插画绘制的每一笔或者说每一个图形都会自动生成一个单独的单元,可以随时对这一单独的单元进行形状、大小、位置、颜色、透明度等的修改,也可以同时选中多个单元进行编组修改。

4.木刻效果图章画笔的制作

中央美院李桦先生借鉴中国画笔法论的论述语境提出了正锋、侧锋、卧锋、藏锋的木刻基本运刀方式,并推演为雕、刻、凿、拨、旋、冲六种类型,结合手势解释了正切刀、欹刀、覆刀、浅刀、摇刀、旋刀、浮沉刀、涩刀等十种刀法,又提出晕刻、刮刻、压刻、晕烘刻等特殊运刀方法。又根据刀触以及线刻的方向、长短、轻重、利钝、迟速等诸多因素的组合变化提出了木刻刀法四十八种参考图例,因其木刻刀法语言丰富直观的展现,迄今仍是木刻技法练习的最有影响的范本。

根据李桦先生总结的木刻刀法语言,笔者简单制作了一些仿木刻效果的笔刷,诚然无法达到传统木刻那种丰富的表现效果,但是亦可以用于传统木刻的起稿,起到一个效果预览的作用。

在此类笔刷制作的过程中亦可以通过具体参数的调整,实现模仿不同木刻笔触的效果。下面以三角刀为例。

首先我们使用椭圆形工具绘制一个像线条一样的形状,要求两端尖中间宽,参考图1左上角第一个笔刷效果,然后拖到右边的画笔工具栏中,点选“艺术画笔”工具,之后画笔的宽度调整选择“压力”,着色选择“单色”,笔尖方向朝下,这样就可以得到一个基本的两头尖中间宽的木刻笔触效果了。如果想要获得其他形状的木刻效果,可以在用椭圆形工具绘制形状时,将这个形状用选择工具编辑成所需的形状。

图1

(二)木刻中的光影效果与装饰性表现

木刻版画的制作分为阴刻与阳刻两个方面,在刻制过程中,阴刻往往比阳刻要容易得多,刀刻之处即为白色,阳刻则较为麻烦,与白色相反的即为黑色,在传统版画的制作中素有“知白守黑、放刀直干、随机应变”的运刀三术。在数字绘画的过程中,彻底克服了阳刻需要预留和镜像的问题,吸纳以书入画的形式,直接对阳刻的黑色部分进行绘制,同时也克服了木刻版画中“刻坏”这一无法修改的情况。在数字绘画的过程中,对于白色部分的表现笔者依然遵循传统木刻的制作流程,先建立一个黑色的背景图层,然后在黑色背景图层上用白色画笔进行“雕刻”,在雕刻的过程中遵循传统的光影规律,根据具体造型去刻画亮面型,在灰面的表现中,黑色实际上是不容易做出灰色调子的,但并不意味着在木刻版画中无法做出灰色调子,我们通常通过黑色线条的不同粗细和疏密的对比变化如细雨点、暗格点、半圆点、网状线或者乱纹斑等来营造出灰色调。灰色调通常对黑白面起到过渡作用,由于其组织形式丰富有特点,也可以作为装饰性表现,对画面起到丰富作用。

(三)对比关系的处理

对于木刻版画而言,由于其是单色,画面组成往往是硬边的图形,相比较油画等其他画种,表现语言较为单一,主要利用黑白语言去塑造,因此,对比关系在这里就显得尤为重要。这种对比关系详细表现在画面中的点、线、面的构造中,把多种不同规格的点精心安排在一个平面中,从小的点到大的点,从大面积的点到小范围的点,做以对比。用线也是如此,线的长短、粗细、直线、曲线、断断续续的线、边缘光滑的线、边缘粗糙的线等通过对比以获得不同的效果,也可交叉连接,实际上是利用线条的粗细、长短、重叠、聚散等排列方法在画布上根据物象分割、占据,利用强弱、大小、虚实及各种透视原理,暗示出空间的感觉,或做装饰性表现,综上所述,以上种种最终是为了画面服务的。

(四)“高染”肌理与纸张肌理的制作

黑白木刻在印制过程中因为纸张的质地、肌理、厚度、韧性、吸水性、吸油性的不同以及承印物的不同,着墨的效果会产生变化,也就是所谓的“纸味”。为了模仿这些效果,笔者研究出了模仿油印的“高染”,一种类似画像石拓片的效果,模仿水印的局部透明度抖动和叠色,以及选择合适的纸张肌理,将图像放在纸张肌理的上一图层,然后选择图层样式正片叠底的效果。

目前这种数字模拟对传统手工印制的模仿效果尚还有一定的局限性,且远不能达到传统木刻的生动性和偶发性带来的丰富感。因此数字版画的制作更多的是带有实验性,最终并不是纠结于一张作品的呈现,而是重在将过程融入整体中。相比较黑白木刻的印制,数字版画结合新技术还有其他的印制选择,比如用特殊油墨进行3D打印,可以有同于传统打印的特殊效果。相信随着数字化配套技术的发展,在一批又一批的践行者的努力下,数字版画会有更多的呈现可能。

三、结语

以上是笔者对黑白木刻的CG表现,结合中外传统版画基础,并用于数字版画创作的发展,做出的一些经验探索和认识,并对这一“新方式”做了理论总结。

数字绘画将是艺术史下一步发展的必然去向。因此,随着技术的进步,数字绘画的现实性基础增强,这一基于计算机虚拟交互生成的艺术形式,既保留了传统绘画本体的笔触语言及视觉特征,又克服了传统绘画的一些弊端。数字绘画如何作为传统绘画的补充和发展,如何在数字时代被激活,如何更好地与时代结合,这是我们艺术从业人员所要思考的问题。

猜你喜欢
木刻肌理版画
版画作品选登
《爱情神话》台词点到为止 描摹深入肌理
木刻年画
肌理的感受与表达
与奢侈品说不——绘创动物中的“肌理”美
桌上盆景(外一幅)
逐风骑行——擦色刻版画
李富贵木刻作品
以木为纸 以刀为笔
拓印版画是这样做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