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对教育教学变革的影响

2021-08-01 08:13王婷
教学博览 2021年7期
关键词:人工智能融合改革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在未来教育中,能够为学习者的“深度学习”提供“导航式”服务,为学习者学习路径提供帮助,是一种自适应的学习方式。人工智能分析技术下,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人工智能将教师从“日常生活”中“解放”出来,人工智能不能完全代替教师,但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会取代不使用人工智能的教师。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入性结合,也是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特点。“人工智能 + 教育”正在引起教育的一场革命。人工智能现已深刻影响着我国教育发展,引发了教育的改革和教育未来发展的挑战,而如何及时把握这种挑战,如何为我们下一步的改革提供有效的政策和建议十分关键。

关键词:人工智能;教育;改革;融合

2018 年 7 月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发展报告》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现代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亟需促进人工智能与教育更加深度地融合,培养符合国际竞争需求的新型人才。2019 年 5 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报告明确指出,以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帮助教育系统利用数据推动教育平等、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帮助学生为迎接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挑战做好准备。随后国际人工智能与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通过了《人工智能与教育北京共识》,确立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的战略共识,并提出应充分发挥人工智能优势,促进教育创新变革,建设开放灵活的教育体系,确保包容和公平的优质教育,让全民终身享有学习机会。可见,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促进我国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现状分析

1. 多样成果

(1)智能教育机器人。智能教育机器人进入教学环境可替代教师承担一定教学工作,包括辅助教学、为教师提供课堂教学内容、帮助其管理教学过程、进行课后答疑等,将教师从繁琐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让教师有更多时间关注学生态度情感发展、良好品德养成及实践能力的提高。但现阶段智能教育机器人只是一种初级阶段的软件教育机器人,相对于互联网在线教学,智能教育机器人主要辅助教师聚焦于学生个性化发展,它表现出了更高的精准度,也给了学生更高的参与感。

(2)智能教学系统。该系统运用人工智能技术为教师提供学情分析、资源推荐、课堂管理、智慧环境创设、智能测评以及决策辅助等服务。具备综合学科资源的人工智能教学系统可为教育教学提供建设性学习环境,辅助个性化教与学,减轻教师教学负担。智能教学系统的优势是给学生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缓解当前大班教学环境下教师着重关注学生集体、缺乏对学生个体关注的问题。同时也为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科学平台,发展学生计算思维能力和抽象概念理解能力。多学科的内容更能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促进其综合素养的提高。

(3)智能在线学习平台。该平台使个体自主化、个性化学习成为可能。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在线学习平台,依据学生历史学习數据对其学习情况进行评估,预测学生后续学习需求和表现,智能化推荐适合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从而有针对性地提升学习效率。目前,智能自动化评测系统已广泛地应用于语言领域,包括自动化短文评价和口语评价,引发了评价方法、形式以及评价手段的重大变革。

2. 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缺乏人文关怀,教学形式机械。当前,人工智能与教育的融合仍局限于技术层面。把科技成果与教育教学置于同等地位,忽视教育活动以及教育发展所需的人文环境,忽略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终将使教育本质逐渐湮灭。

(2)教学评价过于量化,教育管理存在较大不确定性。人工智能技术为信息和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提供了很大便利,但也存在教育教学评价关注测验、考试等得到的客观数据,忽视了学生对实际操作、动手能力、语言等的表现性评价,致使教育教学评价更多关注量化评价而缺少质性评价。利用人工智能进行学校管理可提高决策质量和工作效率,促进治理体系精细化,但也增加了教育管理不确定性;同时人工智能也存在“不可知、不可控、不可用和不可靠”的挑战。

(3)对教师在角色定位、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人工智能把教师从重复繁琐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但也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目前实际应用中,教师队伍整体上不能正确理解人工智能技术,缺乏正确的应用方法和操作能力,从而不能真正发挥其教育教学价值;教师在对学生精准化辅导方面存在误区,致使人工智能教学更多流于形式,未能发挥真正价值;同时人工智能时代学生面对丰富多元的资源很容易盲目跟风,不能很好地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资源及学习策略。

二、人工智能与教育融合对教育教学变革的影响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注重教学过程中的动态性和交互性。为实现人工智能与教育深度融合,需重新确立教育理念,明确教育意义和发展目标。教育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是以通过对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延伸人类智能、推动社会发展,使人类更有尊严、智慧地生活。在当前教育与人工智能不断融合的时代,教育更应注重人文精神。

(2)注重教学评价的动态化和多元化,建立科学高效的管理系统。学校及相关教育部门应建立开放、共享的资源和组织系统,充分利用外界资源把学生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扩展到整个社会,建立由企业、学校、政府、科研机构等多个部门组成的优质开放的生态环境,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丰富的网络资源及日益成熟的人工智能技术为推动教育教学模式变革、教育教学评价方式创新提供了技术和现实支撑。

参考文献:

[1]梁迎丽,刘陈. 人工智能教育应用的现状分析、典型特征与发展趋势[J].中国电化教育,2018(3):24-30.

[2]林晓峰,谢康. 人工智能现状及其教育应用的理性思考[J].现代教育技术,2019,29(8):12-17.

作者简介;王婷(1982-),女,山西晋中人,晋中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

猜你喜欢
人工智能融合改革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破次元
融椅
2019: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与就业
数读人工智能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下一幕,人工智能!
改革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