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铁出地面风亭组艺术化设计方式分析
——梳理风亭组设计方式并以深圳地铁16号线坪山中学站为例

2021-08-02 06:04刘奕麟
建筑与装饰 2021年20期
关键词:卵石绿化景观

刘奕麟

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 100032

引言

因为一些大城市的用地情况限制,地下站常常是地铁车站的主要形式。地下站的出地面附属设施(包括地铁出入口、风亭、冷却塔、垂直电梯)成为一个地铁车站设计的重要部分。地铁作为一个城市的交通动脉,对一个城市的发展影响较大。同时,地铁作为一座城市中市民主要乘坐的交通工具,对市民的生活影响也比较大。因此,人流来往密集的地铁站可以说是一个城市的名片。其中,地铁的出地面附属设施影响着市容市貌,也间接地影响着市民的生活。地铁出地面风亭组是通风建设、地铁工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1 风亭设备的作用以及设计的难点

风亭是地铁出地面的附属建筑之一,是通风通道露出地面的部分,其主要作用是排风换气和引入新鲜的地面空气。风亭不能位于地面有空气污染的区域。地铁出地面风亭组可以保证地铁站地下部分的空气流通,向地面及时排除掉地铁运营过程中的有毒气体,防止地下封闭的环境中人体的健康受到威胁,保证了地铁线路的平稳运营。风亭分为矮风亭组与高风亭组。风井一般是指地下和地上通风排气的一整段通道,地铁风井是过风的空间也是预留的通风、排水、消防、逃生通道,风井连接了地下车站和地上空间。

低风亭高度一般为1.2m到2m,设置在土地资源不紧张的区域。低风亭的形式较高风亭的形式在城市中更为常见。一套合理的低风亭通风系统由不同功能的新风亭、排风亭、活塞风亭组成。新风亭负责吸入地面的新风,排风亭负责将地铁站内的空气排出。

高风亭风口底部距离地面为2m,高度大于5m。一般放置于用地条件不够宽松的地段,一套合理的高风亭通风系统由不同功能的新风亭、排风亭、活塞风亭组成。高风亭的作用是保证地下的空气流通,排除掉有毒气体,保护地下区域人员的健康,保障地铁顺利运营。

出地面风亭组是地铁的一部分。地铁是城市交通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市民出行的主要交通方式之一。因此风亭组对城市和市民生活都有影响。风亭组的设计对于市民生活安全健康有影响,也对城市的景观面貌有影响。因此,我们在设计地铁出地面风亭组时,应该考虑风亭组的功能、造型、文化因素、周边的景观形态、景观主题、绿化设计,与城市的融合度等多方面因素。

风亭的设计原则:不能超出设计红线,并保证周边交通运营畅通。同时,风亭组附近的空气质量需有保障,排出的风对路过的市民或者周围居民不能造成空气污染,威胁其健康。风亭口不能正对建筑物出入口和窗户。新风亭、排风亭风口距离建筑出入口和窗户距离大于5m;风亭与人防专业互相配套,考虑战争状态下通风井道的位置和满足过风面积规范。风亭的造型应该符合区域的标准。在配置高风亭或低风亭时,应该充分考虑限制条件,比如交通、规划、绿化等条件。低风亭的风口距离地面应该大于2m,风亭风口距离地面小于2m时,应在周围做绿化处理,同时,应该满足防淹要求。风亭底部设置电器设备时,风口做弯曲处理,并且保证排水要求[1]。

设计的难点:

风亭组体量大,有一定占地面积。在城市中一般位于地铁出站口附近、人流集散处,如果不美观,则影响市容市貌。

地铁出地面风亭组造型与当地城市特色结合难,与周围景观绿化巧妙结合,有设计感与新意的难度大。

风亭组融入当地的文化元素难。风亭组成为展示城市的一个精致小品,保证基本的换气排风功能情况下,应该艺术化地处理其造型。

2 现有风亭案例分析

风亭组在保证基本的排风换气功能同时,可以采用“消隐”的策略,减少对周边景观效果的影响。也可以采用“突显”的策略,成为周围景观效果的一个观赏点。总体来说,风亭组的设计应该与地铁周边其他景观相协调。

图1 武汉地铁2号线三个站点风亭艺术化处理方式

武汉地铁2号线整条地铁线路提出一站一主题的文化策略,该线路对于9个站点的出地面附属设施进行了艺术化处理。文章选取其中三个车站的风亭进行分析。第一个站是积玉桥站。该地之前居民在附近捕鱼捞虾,并且此处有许多鲫鱼,因此被称为鲫鱼桥。出地面的附属设施外立面的设计结合并且运用了“剪纸”元素。出入口附近摆放了“鲤鱼跃龙门”的雕塑。第二个站是宝通寺站。该站用金属方管搭建起仿古建筑榫卯结构的框架。运用佛教中的佛掌元素,制作出镂空合金佛手,填充放置到金属榫卯结构框架中,形成有古韵的外围护结构。第三个站是街道口站,该站的风亭用植物作为元素进行装饰,以“树影”的方式制作风亭的外立面。“树影”的外表皮设计在都市中增添了一丝生态的意味[1]。

3 几种类型的风亭处理方式总结

文章列举了几种风亭的处理方式:低风亭处理方式、高风亭处理方式、在绿坡中的风亭组和地面附属的处理方式、在路中绿化隔离带中的风亭组和地面附属的处理方式。

3.1 低风亭处理方式

低风亭高度一般为1.2m到2m,因此在设计方法上,以消隐处理为主,让其与周边的城市景观相融合。

印刷的厚度与网板厚度有密切关系,除此之外,与焊膏特性、机器参数设定相关。印刷过程中经常需要调整刮刀的速度和压力,依此实现印刷的厚度微调。

3.1.1 低风亭消隐的处理方式——立体花坛。景观周边设置方形的立体花坛,花坛形式与风亭形式相同,让风亭组消隐在花坛中。花坛注意突出立体层次,高度设置成倍数关系。

满足了排风换气、工程线路、结构设施等各种功能要求的基础上,实现设计的外观上的优化。用平行交叠的矩形框架体系,做出精简的、立体的、嵌套的方形结构形式。用嵌套的方形的形式语言去呼应风亭方形的形式,将低风亭的体量感消解在立体花园之中。深圳的光热条件好,利于植物的生长。不同大小高度的花坛中种植不同种类的植物,花坛之间的植物颜色做出区别,视觉效果丰富,风亭组整体呈现为一组高低错落的立体花园。

图2 低风亭立体花坛处理方式

3.1.2 低风亭消隐的处理方式——微地形草坡覆盖。用微地形草坡覆盖风亭,另其消隐,使风亭成为城市景观绿化的一部分。文章总结了三种微地形草坡覆盖方式,第一种是三角形草坡,第二种是多边形立体草坡,第三种是单坡没有复杂造型的草坡。将风亭的形式直接变为三角坡(四面体),四面体的顶面从坡地直接起草坡,侧面作为风亭的排风口,设置排风格栅。设计难点在于三角形的风口使得过风面积变得局促,保障过风面积的同时需要加大风亭的面积,因此整体风亭组的面积与体积会增大,所需要的场地的面积也会增大。第二种多边形的草坡,没有三角形风亭造型设计感强,但是过风面积容易保障,城市用地面积也并未因造型因素而增大。

第三种微地形草坡造型较为简单,用堆土造坡、草皮覆坡来实现,成本造价低。造型普通,在城市景观中不会抢眼,是消解风亭的一种简单、经济、易操作的方式。(图为三种微地形草坡覆盖方式)。

图3 微地形草坡覆盖低风亭

图4 造型墙围挡低风亭

3.1.3 低风亭的处理方式——立面用造型墙围挡。用带有 造型的立面矮墙对风亭组进行围挡,立面高度与风亭高度相呼应。带有造型感的风亭立面形成一组20m左右长的墙面。设计的重点在于如何艺术化地处理墙面:可以在墙面上设计各种与站点特色相关的造型与文化符号等。

3.2 高风亭处理方式

3.2.1 高风亭消隐的处理方式——花坛。高风亭高度5M以上。高风亭立面的艺术化处理方式与低风亭类似。第一种是用消隐,文章设计了“立体花坛”这种消隐的方式。因为高风亭的高度比较高,风亭立面设计为暗色,用精简的、立体的、白色平行线性的框架结构嵌套在风亭上,方形框架结构在形式语言上与立体花坛相呼应。

3.2.2 高风亭消隐的处理方式——带有造型的连续立面围墙。去围合风亭。在立面上留出风亭排风口的位置,保证透空率,满足过风面积。折线形的单板模拟电子线路板。深圳16号线地铁一些站点的出站口周围为工业园区,线路板的造型语言符合工业风格的设计概念,与周围工业区区位特点相呼应。

图5 高风亭的三种处理方式:立体花坛/连续立面围挡/造型立面围挡

3.2.3 高风亭的处理方式——整体的连续的造型墙面围挡。整体的连续的造型墙面也可以设计成不同风格和材质。文章中两组设计案例均是采用几组立体的造型去挡住风亭。第一组连续的艺术墙面采用平行的石材,几组大小不一的方形石材组成一组完整的墙面。第二组连续的艺术墙面采用折线的元素,中间留出线性的透空空间,三个大小不一的挡板前后错落,互相形成遮挡关系。两组整体的艺术墙面均采用较为简单的造型语言,形成对高风亭组的围挡,消解了风亭组对于城市环境美观度的不利影响。艺术墙面有多种设计方式,可以结合具体的站点的主题,选取和站点相关的设计元素和设计形态。

3.3 在绿坡中的风亭组和地面附属

图7 坡地中风亭组

地势条件的影响,一些风亭组位于坡地之中,在处理斜面中的风亭组时,用阶梯式绿化的形式去消解坡地地势,风亭组的造型和周边坡地景观造型语言相呼应,阶梯式的绿化随地形高度设置不同层次的花坛,使风亭组在城市的立面中不会过于凸显。随着坡地设置阶梯式的一些城市家具和立体绿化。

3.4 在路中绿化隔离带中的风亭组和地面附属。

图8 绿化隔离带中的风亭组

包含风亭组的路中绿化带景观,将路中绿化隔离带处理为一个连续的景观长廊和生态斑块,路中隔离带景观不仅满足行车人在行驶过程中的观赏需求、安全需求。同时,隔离带减少了交通事故的发生。隔离带的绿化景观,缓解驾驶员行车过程中的视觉和心理疲劳。本文将路中的矮风亭设计为圆形、出入口也设计为圆形。间隔的条带状状绿化植物也呈弧形,风亭组、出入口、绿化区域三者之间的造型相互呼应。路中的风亭组的处理,需要综合考虑场地、植物、出入口、设计规范等因素[2]。

4 深圳16号线坪山中学站风亭设计具体方案

以深圳地铁16号线坪山中学站的风亭组设计方案为例,来具体探讨风亭艺术化处理方式。轨道交通行业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迅速崛起,符合条件的重点城市纷纷开始修建地铁。地铁的出地面设备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一个因素,地铁出地面设备在气味、视觉效果、噪音等方面给城市带来影响。出地面附属设施应该在满足其功能的前提下,结合城市特点、站点特色、线路概念,周边环境,提出合理的布局形式和外观设计方案。

深圳是座移民城市,1979年,深圳提出口号,要发扬特区改革的创新精神。之后,深圳提出文化立市与文化强市的目标。现如今,深圳提出打造现代化的国际创新型城市的口号。

坪山中学站位于深圳市坪山区。站位毗邻均田城市更新区域,临近地铁地块用地性质为商业用地(城市综合体-MALL),总建设用地7.5万㎡,建筑面积38万㎡ ,其中商业10万㎡,酒店、办公及公寓8万㎡。坪山中学站南侧是心海城MALL,北侧是居住区中星小区,东西两侧分别是坪山小学和坪山中学。本次设计范围是1号风亭组以及其场地周围的景观绿化(人行广场、休闲座椅和花池绿化)。1号风亭组位于心海城MALL的入口处,距离坪山中学260m,距离大万世居文化遗址500m。

1号风亭组在商业中心入口处,位置醒目,周围商业店铺林立。文章结合场地特点,提出风亭组具体设计策略:融入周围场地的现代氛围,做出造型,凸显新意与趣味。原来版本方案问题:仅用方形立面围合风井,与周围场地商业氛围不融洽,美观度差,缺少新意。具体策略是对风亭的造型进行艺术化处理,形成地景性构筑物。该站设计结合坪山中学站站点特色、线路概念,周边环境特点,提出恰当的设计概念,为1号风亭组造型外壳做艺术化处理。

坪山中学站的设计定位是:时尚又有传统意蕴,既古又新。1号风亭组距离大万世居仅有500m。大万世居是深圳客家围屋,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民俗等历史价值。围屋村落,是深圳这座速生超大城市宝贵的文化遗产资源。不同年代的现代围屋,正在逐渐被深圳大都市的钢筋混凝土建筑吞并。坪山中学站可以提取大万世居的相关元素作为设计概念。

大万世居建筑群中有不少区域为卵石砌墙或者卵石拼花铺地。墙面、街巷、地面均有卵石的影子。密集的卵石犹如龙鳞,也称“花胎”。卵石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从造型角度看,卵石常年被水流冲刷着,富有微妙的体积变化。这种造型结合的金属、钢等材料,会呈现出现代的时尚新潮感。风亭组造型与周围商场氛围相呼应,传统感和现代感相结合。

卵石是深圳当地比较容易取得的石材,客家的文化中祈求多子多福,成片铺设卵石也有“多子”的美好寓意。

天街布局为纵六横三,间有小巷,纵横交错,井井有条,街巷地面全用灰沙或鹅卵石铺砌。后院比其他院的地面高一米以上且为坡形,面层粘铺卵石,客家人龙身,卵石犹如鳞片,俗称“花胎”。

图9 大万世居卵石铺地区域以及卵石意向图和最终风亭方案效果图

1号风亭组包括三组风亭,造型结合卵石,大小方向形态根据视觉均衡的原则进行微调。风亭组周围三米设置绿化隔离区,风亭的顶部设置格栅,满足过风面积要求,兼有安全防护作用。材料上,风亭外壳主体结构采用蓝灰色铝单板、银色铝单板和灰色铝单板,风亭顶部装有白色装饰性格栅。周围景观设计采用水纹样流线型铺装。风亭组周边设置白色花坛兼座椅,座椅造型与风亭造型相互呼应。从车行视角看,风井高度不宜过高,不遮挡商场主要立面;从人行视角看,行人之间视线应较通透,风亭尽量少遮挡商业建筑主立面[3]。

5 结束语

地铁出地面附属设备是影响城市环境的一个重要因素,地铁出地面设备从噪音、气味、视觉美观度等方面给城市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地铁出入口地面附属风亭的设计研究对于城市景观的美化、市民生活的便利度是有很大积极意义的。文章总结与列举了几种风亭组(低风亭组、高风亭组、坡地上的风亭组、路中绿化带中的风亭组)的处理方式,并在深圳地铁16号线的一些站点的风亭设计中运用这些方式。本文将坪山中学站风亭组的设计作为重点来阐述,三组风亭的外壳结合卵石造型做了艺术化的处理,在表达传统的设计理念同时,将风亭组融入周边商业氛围。总体来说,地铁风亭组的艺术化处理方式应该结合站点特色、周边环境,风亭功能,合理布局兼顾美观效果。

猜你喜欢
卵石绿化景观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深厚卵石层基坑支护案例分析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绿化用女贞树上的果实,可以采来入药吗?
城市绿地绿化种植与养护
建国以来我国历次大规模绿化历程及成效
钻石和卵石
冒充鸡蛋的卵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