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素描基础与中国山水画学习的思考

2021-08-02 05:51朱格雨
美与时代·美术学刊 2021年5期
关键词:构图色调素描

朱格雨

摘 要:如今,在各大院校绘画专业课程中,素描成为一个普遍要学习的科目,但素描艺术并不是在我们这片土地上土生土长的,而是舶来品。对任何艺术的借鉴都不能完全照搬,素描也是如此,如何将它更好地融入本民族的绘画至关重要。现代的绘画创作者应打好素描基础,将素描的一些绘画技法与中国山水画有机结合,使中国山水画焕发新的活力。

关键词:素描;山水画;构图;色调

明代以曾鲸为首的“波臣派”画人物时就将素描的要素引入,借助渲染和光影增强画面的立体感。“五四运动”以后,随着西方文化思想的传播与发展,西式艺术引进中国并逐渐普及,以徐悲鸿为代表的一代画家留学归国带回来素描技法与教学方法,对中国素描教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在特殊的社会历史背景下,知识分子纷纷提出改良传统中国画。西画逐渐成为国内各大艺术院校的教学内容,同时西方的绘画观念也越来越深入地影响中国传统绘画的创作。

目前国内的美术学习课程,仍然延续着20世纪下半叶流传下来的教学体制和课程设置,学生在进入各大高校学习前,西画中的素描是必须要学习的科目。只有个别院校中国画专业的美术考试以国画试题为主,其他美术类院校普遍以素描和水粉画成绩的高低排学生的名次。在进入美术学院学习前,学生为参加美术高考,要接受素描训练。在进入美术学院之后,素描人体、静物等课程内容仍然占有比较大的比重,这种状况也使学生在初期学习绘画时,用素描观念来认识其他类型的艺术创作。因此要想使山水画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需要寻找素描艺术和山水画之间的共通点,将素描艺术的一些优秀绘画技法应用于山水画创作,使山水画焕发新的活力。

一、素描的概念

人们对于素描的理解不尽相同,有人将速写归为素描,有人则将速写与素描分开来谈,通常人们一提到素描,头脑中出现的就是白色石膏、人像等。这些思维习惯无不体现着学生在学习初期形成的思维观念对日后学习的影响。一般认为素描是在二维平面上用单色线条将物体描绘出来,通过光影和物象的结构表现物象的立体感,以此来提高人们对人体结构、物象的认识和理解,提高创作者的观察能力。素描相对色彩而言,省略了颜色这一层,为了更好地塑造物象形体结构,创作者暂时避开色彩,通过黑、白和过渡色灰这样单纯的颜色来塑造形体。

素描作画非常方便快捷,可以简化物象并帮助创作者快速记忆,在创作中又能通过其块面组织出复杂的形体结构。

二、素描基础训练

素描现在成为进入高等学校之前和之后普遍要学习的内容。在考试之前进行素描集训,对学生进入美术院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动素描艺术的发展,提高学生对画面的把控能力,所以要对学生开展素描基础训练。但是这种素描培训存在一些问题,无论是教学的内容还是训练的手段,都较为单一僵化。在考前的培训基地中,素描教学内容大多是教学生描绘塑像、人体,一些抽象化绘画内容相对较少,学生的绘画有着具体的模板和操作步骤,主要为了锻炼学生的造型能力。

其实初期学生接受的绘画观念对个体的影响非常大,同样,学生先了解素描观念也会影响其对传统绘画理论、笔墨技巧的理解与学习。学生在接触中国传统山水画时,会不自觉地以素描的观点和视角去认识山水画。近现代画家将素描因素合理地融入山水画中,李可染是最具代表性的画家之一(图1)。

三、山水画与素描的对立与统一

(一)主次构图

传统山水画强调“经营位置”(置陈布势),在构图时,尤其注意画面物体间的主与次,同时也十分注重画面中的笔墨变化,通常减少画面中的形象,强调主体形象,减弱次要部分的存在感,尽可能地避免画面凌乱现象的出现。传统山水画作画还讲究“意在笔先”“笔笔生发”,用笔可以随着画面及时调整。但是素描则更强调忠实于客观对象,讲究结构严谨,以“焦点透视”观察事物并进行构图,区别于传统绘画的“散点透视”,依照自然科学规律进行创作。尽管素描和中国传统山水画在观察与构图方面有所差异,但最终画面都呈现出一定的秩序感和整体感。

素描把握画面构图布局和节奏感的绘画思路和山水画在一定程度上相吻合。在山水画的创作实践中,同样也有画家在作画之前,提前将客观物象在心中构思好,然后在画纸上落墨,整体勾勒点染。近现代以后,木炭条和炭棒等西式绘画工具也用于传统绘画的创作,部分创作者直接在宣纸上起笔落墨,这可以使自己更加迅速地进入创作中,但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创作者将“眼中之竹”化为“胸中之竹”的能力。笔者认为这种作画方式基于对画作的整体把握,与素描艺术有一些相似之处,表现出素描与山水画之间具有共性。

(二)色調层次

素描的表现形式丰富多样,以铅笔炭棒等为作画工具,这些工具与传统绘画工具有相似之处,比如铅笔炭棒在有棱角时画出的是线(毛笔中锋出现线),在磨平时画出的是面(毛笔侧锋出现面),面与面组合为体。通过不同笔迹间的组合产生丰富的色调,并展现出画面的层次感,最终影响到画面效果的呈现。素描在处理黑、白、灰色调关系时,通常是借助照射在客观物体上光线,由光线塑造物体明暗变化,以具体可视的形体结构为参照,再主观性地对画面黑、白、灰色调进行调整、减弱等处理,使画面更加和谐统一,营造画面的层次感、纵深感、空间感。

传统山水画可以借鉴素描艺术中多方面的要素,如光、色、层次、体积等,这些要素对传统绘画观察方法、构图等方面具有重要的借鉴作用。但是传统山水画与素描艺术也有一些相冲突的部分,比如素描过于对物象进行忠实描绘,导致绘画给人僵、板、硬的感觉,而传统山水画艺术更多强调画面的用笔、韵律、意境。此外,在观察方法上素描艺术一般是采用“焦点透视”,而传统山水画通常采用“散点透视”,若是刻板地将素描套用到山水画创作中,反而会减弱传统山水画特有的优势。

(三)线与面

素描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局部刻画的能力。素描强调造型的严密性,注重“焦点透视”和光影的运用,有着科学理性的造型手段,依靠光线阴影展现物体的形体和结构。素描主要以块面和阴影的运用为主,线条在其中并没有占据主要地位,被理解成从表面转移到与视线重合的形体边缘的“面”。在进行素描创作时,创作者常借助光和影,注重光影明暗效果,通过一层层的块面塑造物象,从而减弱了线的作用。

中国传统山水画则强调墨线的作用,以线立骨,充分发挥线条的魅力。创作者追求线条的质量和形状,一个人的喜、怒、哀、乐都可以通过线条侧面体现出来。从这一角度来看,素描的作画方式与传统山水画的绘画手法是冲突的,但山水画讲究对墨块的运用,大面积地使用水墨晕染或罩染,在这一点上和素描的明暗调子有共通之处。将素描中块面、调子引入传统山水画,可以使山水画的体量感更足,画面更为厚重。在近现代的山水画创作中,很多创作者已经使用大的墨块,这证明了部分素描造型手法可以被合理地运用到山水画创作当中。

四、结语

山水画是传统中国画的一个分支,从某种程度上也能代表中国传统绘画艺术。通过分析,可以发现素描艺术与传统绘画之间对立又统一。

随着借助西方素描改良中国传统绘画的探索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对此做法持有不同的态度,甚至一度否定用素描来改造传统中国画,对此笔者认为借助素描来改造传统中国画不应该全盘肯定或否定,这种实践与评判应经过时间的考验。把素描作为基本的绘画科目无可非议,但过分强调具象写实与形体的准确性,在某种程度上会割裂素描与艺术的关系。为了应对考试,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素描成绩,程式化模板化的素描训练是难免的,但会对后期的绘画学习会产生不良的影响。创作者不可能在短时间内有很高的艺术造诣,都会经历一个过程和阶段。个体的认识存在一定局限性,而这种文化性的艺术实践问题更是复杂的,需要长期不断探索和解决。

中西文化和思维方式存有差异,也正是因为这些差异让不同文化间各自具有不同的特征和属性。绘画同样如此,不同民族和地域的绘画,在主题、格调、材料和绘画语言等方面都会有一定的差异。但绘画作为视觉艺术,都服务于人类社会,中国画与西方绘画之间有共通之处。素描艺术能体现造型艺术的一些基本规律,中国画与素描之间也存在诸多的内在联系。在当今文化不断交流与融合的社会中,我们要站在国际化的视角看待民族艺术的发展,既保持本土文化的纯洁性,又要不断吸收外来优秀文化,在借鉴外来知识成果时,要学会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要将其转化为适用于本民族的艺术语言。

参考文献:

[1]蔣兆和.关于中国画的素描教学[J].美术研究,1959(2):3.

[2]李桦.改造中国画的基本问题[J].人民美术,1950(1):2-3.

[3]赵勇.中国当代素描艺术发展现状及展望[J].美术教育研究,2012(15):54-55.

作者单位:

首都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构图色调素描
武汉素描
素描
ROMANTIC PARTY
马拉喀什记忆
肆意融合
跟踪导练(一)4
凡·高的早期素描
解读阿恩海姆的艺术“张力”理论
论中国国画构图中的构成元素
浅析电视剧叙事艺术与画面技术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