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南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路径探析

2021-08-02 06:21王乃霞
美与时代·城市版 2021年5期
关键词:碧山传统村落保护

王乃霞

摘 要:黟县作为古徽州一府六县之一,保留着丰富的物质与非物质遗存。如今传统村落物质遗存普遍性价值得到肯定与保护,传统村落发展如何体现出各自的特殊性需要探索更多的路径。文章以黟县碧山村为例,对当地村落保护现状以及特色资源进行梳理,并根据村落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问题提出针对性建议,以期为周边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传统村落;碧山;保护;发展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传统村落在这一浪潮中也面临着快速的改造与发展,问题也随之而来,如传统村落空间肌理改变、传统建筑大拆大建、村落活态历史文化的日趋式微等。同时,中南大学中国传统村落文化智库、科学文献出版社等研究机构发布的我国首部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蓝皮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调查报告(2017)》中提出当前问题之首即传统村落数量锐减,以上的现实情况都表明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迫在眉睫。传统村落历经千百年的沉淀,其形成的村落环境、建筑形式、风土习俗、人际交往等内容包含丰富的历史信息,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文化、科学、社会价值,因此也吸引国家以及相关学者对其展开保护与研究。

一、传统村落发展的困境

黟县境内有世界文化遗产宏村、西递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南屏、屏山、卢村与关麓,它们因物质遗存保留较好且具有较高文化价值,选择开发旅游来保护与发展村落的模式,但是有相当多类似于碧山这样既非世界文化遗产也非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的传统村落,它们亦属于徽州整体环境的一部分,村落中零星分布着较为珍贵的物质遗存,维持着传统的生活方式,我们需要更多地关注此类传统村落如何实现更好地保护与发展。这类村落的发展困境可概括为四个方面:第一,缺乏相关具体保护条例;第二,大量中青年外出务工,村落缺乏活力;第三,建筑遗存年久失修,破败倒塌;第四,村落特色以及发展方向不明确。

二、碧山村基本情况

碧山村始建于公元362年,古称黄陂,又名三都,为明代黟县十二都(集市)之一,是徽州传统聚族而居的古村落。碧山村位于黟县西北方向,约距县城5公里,环城公路沿村而过,交通便利。碧山村由原先的碧东村与碧西村合并而成,农业收入为当地主要经济来源。碧山村自然景观优美,古有“三都八景”,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民风淳朴。

徽州传统村落大多讲究风水堪舆,顺应地形地势,因地制宜,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碧山村北枕黄山余脉碧山,南临黟县盆地,村落前方是大面积地形平整的农田,整体布局背山面田。新安江水系横江源头漳河沿村而过,街巷与建筑自然生长,维持着传统空间肌理。传统民居多是木构架承重,空间讲究中轴对称,建筑外墙不开或开极小的窗,通风采光多依靠室内天井。马头墙是徽州建筑的标志物,因当地建筑布局紧凑,马头墙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隔断火源,形成了富有地域特色的建筑外观形式。

三、碧山村特色资源

近些年,碧山村以优美的村落环境及淳朴的乡村民风,吸引了很多投资人及文艺界人士等的关注,艺术家、建筑师、策展人等各界工作者以艺术形式介入乡村建设中,运用他们的设计视角结合发展需求对传统建筑进行保护与更新,这是一种区别于宏村、西递对物质遗存以博物馆式保护供参观的发展路径。以艺术介入乡村发展在多地有过尝试,例如日本越后妻有地区,由于地理位置偏远且人口老龄化严重,乡村逐渐失去活力,但其还保留了传统的生活方式以及富有地域特色的传统农业景观,经过艺术家、村民、当地政府等多方努力,充分利用村落优势举办艺术节活动,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使得不同思想、行业、区域产生碰撞,是一次创新的尝试,引起了人们对传统村落发展更多的关注与思考。而碧山村也正在尝试以艺术的方式参与乡村建设,并初见成效。

碧山村特色资源可概括为四方面。一是历史物质遗存。除碧山民居被列为黟县历史建筑民居外,碧山村还有多处特色遗存,如:南宋时期私家园林遗址培筠园,经历了数百年的变迁,对其的保护可作为江南园林研究的史料补充;宋式六角形制古塔云门塔,建于1782年,塔下原有云门书屋,后已倒塌;明代私塾耕读园,园中有池塘,桂花树、罗汉松已百年,从现存内部空间仍能窥探当年的读书环境;始建于清代的祠堂十三门大本堂(汪氏祠堂),建筑占地800多平方米,整座祠堂空间宽广、梁柱雄伟、用料硕大,给人壮观威严之感;碧东何家溪乐成桥,建于清嘉庆四年,单孔石拱桥,造型秀丽,是电影《小花》取景地,桥于1991年被大水冲倒,后重建。村中物质遗存还包括汪勃纪念馆、西门桥、章山题壁等。二是传统建筑空间活化利用。碧山工销社,由原先20世纪60年代的农村供销社改造而成,2018年日本品牌D&DEPARTMENT在中国的第二家分店坐落于此,店面布局依然采用60年代橱柜与展柜的方式,陈列着中日日常生活用具,传达着一种“长效设计”的理念,很多游人慕名而来。碧山书局,原为村落家祠,南京先锋书店对其进行改造设计,保留建筑原貌,使其成为先锋首家鄉村书店,被读者们评为世界最美书店。碧山猪栏酒吧,名为酒吧,实为“吃喝住玩”为一体的乡村客栈,由上海诗人郑小光夫妇在一栋老油厂的基础上改造而成,充分利用旧物装饰,处处体现了传统物件与现代审美的结合,通过网络宣传推广,以及名人效应,接待过很多国际巨星如朱丽叶·比诺什、久石让等,在民宿界产生很大影响力。狗窝酒吧,作为村里唯一的酒吧,由包子铺改造而成,由一位艺术世家的年轻人经营,定期研发碧山精酿系列瓶酒,并结合传统文化对啤酒外观进行设计,使产品既富有地方性也具现代感。芳芳小舍,是一位爱好摄影的退休小学老师的会客厅,将空间布置成展厅,陈列个人摄影作品,多是对碧山日常生活与景观的记录。三是非物质遗存。由于村落还未大规模开发,村民多延续传统生活方式,风俗习惯保留较好,不同时节会制作各式食物,生活用具类多手工制作,人际交往良好。四是优美的自然环境。碧山村大面积农田景观是其特色,据史记考,李白的好友汪伦是黟县碧山人,从相关的物证及李白的诗中可知其曾到过碧山并写下:“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从李白的诗中可畅想碧山世外桃源般的景色,令人心生向往。

四、碧山村保护与发展困境

(一)传统建筑面临冲击

2019年《黟县拟公布历史建筑名单》中,碧山村有九十多栋县级历史保护建筑,它们以点状形式分散在村落各处,增加了保护工作的难度,其中有二十多处建筑性质为闲置,六十栋建筑性质为居住,剩余作为商业、展示、文化之用。闲置建筑如不加以修护将面临破败倒塌的风险,居住的历史建筑维修造价高,建筑多处部件、结构年久失修。新式楼房的样式多根据自身喜好而建,使用的材料、装饰、建筑形制等各不相同,对传统建筑形成冲击。

(二)基础设施不完善

碧山村基础设施不完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村落导视系统欠缺,除村口墙面上有一张村落主道路与节点地图外,村中并无重要节点的走向指引,仅有简易的路名标牌或建筑单体标牌;第二,缺乏公共活动空间,供村民活动的场地较少,村落空地未有相关配套设施,如运动器械或是座椅等,村民多在家门口活动聊天;第三,缺乏便民服务设施,碧山村现阶段已吸引不少游人前往,但未见旅游公厕、相关资讯处等服务设施。

(三)缺乏对历史文化资源整合

碧山村的旅游资源较为可观,慕名而来的游人多是在网上搜寻相关打卡点,其中名气较大的即猪栏酒吧、南京先锋书店碧山分店以及工销社三处流量聚集地。根据与游人访谈可知,他们对碧山的整体印象良好,认为村落没有过度商业化,乡风淳朴、景观优美,但游玩的点很少,碧山对历史文化资源缺乏整体规划。

五、碧山村保护与发展建议

(一)完善相关保护条例,拓展资金渠道

目前村落的保护法律依据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安徽省皖南古民居保护条例》《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等,以上保护条例更适用于世遗村落以及历史文化名村,而对于非此二类并大量存在的普通传统村落而言,需结合村落发展的实际情况以及整体的规划定位,提出适用于此类传统村落具体保护条例。村落的发展需要大量资金支持,除了国家专项资金补贴外,需要运用市场运作、企业赞助及个人投资等多渠道筹措村落保护与发展资金,对资金进行专项管理与监督,使其运用到实际环境的改善中。

(二)协同多方共同参与管理

传统村落旅游有“政府+企业+村民”的发展模式,或是“政府+村民”共同管理经营,无论哪一种形式都需历史文化的创造者群众的加入,引导村民参与村落环境建设中,提高对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村民的文化自信,尽可能让村民在村落发展中有所受益。传统村落保护不仅在于物质遗存的保护与传承,非物质遗存及活态精神的保护也至关重要。在整体保护规划编制中,会涉及相当多专业领域问题,需聘请相关专家参与,结合政府整体规划与专家的意见,多方共同为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出谋划策。

(三)整合历史资源,打造多元文化产业

碧山发展现状为特色“点”知名度高及人流量集中,但较为分散且数量有限。对于碧山村特色资源应进行整合,拓展碧山特色“点”参观,逐步发展“点线”参观。而对于线路的規划与选择应做好市场细分,可从乡村休闲、民俗民宿体验、饮食文化、文创产业等方面提高资源利用能力,充分挖掘富有特色的体验式活动,构建多元产业结构,多从参观者角度出发,留得住人才能促进村落更好发展。

六、结语

碧山村以艺术介入乡村建设的保护与发展路径探索目前正处于初期阶段,需充分挖掘碧山村的特色与优势。其与世界文化遗产地宏村、西递相隔不远,可以其成熟景区游客为依托,发展自身特色文化产业,区域协同发展。在村落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府、村民、专家、企业等多方力量,为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探索出更多新路径。

参考文献:

[1]黟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黟县志[M].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9.

[2]张怡琳,王勇.乡土建筑的活化再利用:浅谈碧山工销社及周边建筑改造[J].公共艺术,2018(5):38-43.

[3]王伟武,王智伟.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进展与展望[J].规划师论丛,2020(1):281-287.

作者单位:

澳门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猜你喜欢
碧山传统村落保护
夜来碧山书院练字抒怀
碧山春寒(七绝)
民族地区传统村落文化安全建设的新视角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利用方式初探
刍议增强林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效途
浅谈遗址公园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