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俚曲【玉娥郎】装饰型润腔的演唱分析

2021-08-03 06:54蔡凤萍
戏剧之家 2021年22期
关键词:淄川声调蒲松龄

蔡凤萍

(湖北艺术职业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0)

润腔在中国的民族音乐中运用非常广泛,特别在演唱声乐作品上,既可以解决依字行腔中的倒字问题;也是在准确表达各地方不同音乐风格的作品中所必不可少的二度创作手段。润腔又分为旋律润腔、力度润腔、音色润腔、节奏润腔。所谓装饰型润腔所属旋律润腔,指的是以装饰音的形式对作品进行再诠释,装饰型润腔既是情感表达也是风格体现的重要手段。

一、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方言声调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采用了当地民间流传的小调,结合山东淄川地方的方言土语创作而成。淄川隶属于山东省淄博市,位于淄博市中部,淄博位于中国华东地区、山东省中部,淄川就像整个山东的中心,淄川方言在山东方言乃至官话中都具有一定的地位。由于我国幅员辽阔,民间歌谣蕴藏极其丰富,特色鲜明、风格各异,在区别这些民歌的音乐表现方法和音乐特征时,其中一大特点就是在语言上。歌唱是语言的音乐,语言不仅是歌唱者表情达意的媒介,也是体现地域艺术风格的重要载体。准确地把握地方语言的声调、语气、语调对体现地域艺术风格至关重要。要想演唱出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地方风格,掌握好方言声调是至关重要的。

魏良辅的《曲律》中说到“五音以四声为主,四声不得宜,则五音废矣。”这恰恰说明中国传统歌曲的旋律走向总是与歌词声调走向大致吻合,从根本上说,歌曲的旋律形成是以当地的语言语音为依据的。作者根据淄川方言的声调:上声:214;平声:55;去声:31,运用五度制调值标记法对淄川人李学军整首歌词的朗读语音进行分析,如表1。

通过以上分析方法,可以得出,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方言声调上声占了25%,平声占了26%,去声占了47%,轻声占了2%。声调是语言的色彩,每一个声调都表达出一种它独有的色彩。唐《元和韵谱》中对四声的调型描绘是:“平声哀而安,上声厉而举,去声清而远,入声直而促”。明真空和尚《玉钥匙歌诀》对四声的描绘是:“平声平道莫低昂,上声高呼猛烈强,去声分明哀远道,入声短促急收藏”。由此可见,蒲松龄俚曲【玉娥郎】全曲以去声色彩为主,表现出人物哀伤的情绪。

二、蒲松龄俚曲【玉娥郎】中的装饰型润腔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装饰音中有单倚音,也有复倚音;有顺倚音,也有逆倚音;有近音程倚音,也有远音程倚音。这些装饰有的在谱中标注,使语言的发声轨迹与演唱的发声轨迹相吻合,从而在演唱时装饰音轻巧落至主音,连贯形成一个自然的整体。而有很多的是谱中并没有标注,在演唱中需要增加装饰型润腔处理,以解决倒字问题,或者增加歌唱的律动性和色彩,从而符合歌唱中所需要表达的人物情绪与情感。下面作者根据依字行腔的原则以及从作品人物情感处理所需,对曲中的装饰型润腔作出如下分析。

表1:【玉娥郎】第一段(部分)淄川方言语音分析表

(一)顺字

其中顺字声调的有:上、俺、是、二、又。这些在淄川方言里为去声,语言发声轨迹为“↘”,谱面中演唱发声轨迹也是是“↘”,形成旋律走向与歌词声调走向的相吻合,演唱时装饰音轻巧落至主音,连贯形成一个自然的整体(如图1)。

图1

(二)倒字

如“里”字在淄川方言里为上声,语言发声轨迹是“↘↗”,谱面中“里”的演唱发声轨迹是“↘”,实际演唱中要注意这种大音程的倚音虽然听觉上造成一种巨大的下滑落差,但演唱时不能太生硬,在la 延长音的尾端加上一个上行的倚音,以符合“里”字的语言发声轨迹“↘↗”(见图2)。

图2

“走、明、头”字在淄川方言里为平声,语言发声轨迹为“→”。谱面中“走”演唱的发声轨迹是“↗↘”,在这里,旋律对应的“走”字其实是个平声,但“走”这个字是一个动词,需要表达一种律动和前进的声音形态,延长音的装饰正好使旋律形成一种波形流动,演唱时就有律动前进的感觉(如图3)。谱面中“明”演唱的发声轨迹为“↘”,在演唱时则可以弱化装饰音,重音落在主音的延长音上,不致造成下行去声的错觉。而谱面中“头”的装饰是尾部上行小三度装饰,演唱的发声轨迹为“↗”,在演唱中则应尽量弱化上扬的装饰,忌唱成轻佻喜悦,而是清明祭奠先人的悲伤,模仿声音抽泣的声音形态,表达演唱者这种悲伤的心情。

图3

“风”字在淄川方言里为上声,语言发声轨迹为“↘↗”,谱面中“风”演唱的发声轨迹为“↗”。演唱时,实际演唱中在主音mi 前后分别加了轻巧的上行小三度前倚音下行小三度后倚音,使演唱的发声轨迹为“↘↗”,更贴近地方方言(见图4)。

图4

“万、正、月”字在淄川方言里均为去声,语言发声轨迹为“↘”,“万、正”谱面中演唱发声轨迹为“↗↘”,实际演唱时强调后部分“↘”,以强调去声的感觉,旋律走向吻合歌词。谱面中“月”的演唱发声轨迹是“↘↗”,而且声调向下“↘”是装饰,向上“↗”是主音,声调和旋律走向是互逆的。那么在实际演唱中要强调“↘”,弱化“↗”,以保留“月”字去声的声调(见图5)。

图5

三、结语

蒲松龄俚曲【玉娥郎】作为一种说唱音乐,有较强叙述性,整曲的情感表达较内敛和平稳。蒲松龄俚曲【玉娥郎】的歌词用淄川方言演唱,全曲的去声色彩,从语言声调的发声轨迹给人一种“去声分明哀远道”的感觉。演唱中应很好的运用装饰型润腔,将演唱轨迹与方言声调相结合,从而使歌词内容传递更为准确,感情表达更为细腻贴切。

猜你喜欢
淄川声调蒲松龄
声调符号位置歌
淄博少儿美术中心淄川校区刘亚群老师辅导的学生作品
声调歌
坐着轿车学声调
单韵母扛声调
蒲松龄:努力换来逆袭
宋代淄川名人王樵与奂山
蒲松龄
淄川渭头河窑址发现数百年窑神庙旧址和玉石街
蒲松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