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兴与周震鳞

2021-08-03 03:36周用宜
百年潮 2021年6期
关键词:黄兴孙中山革命

周用宜

黄兴(1874—1916)与周震鳞(1875—1964)家乡均在湖南,又在湖北两湖书院同窗六载,青少年时期即已相识,为总角之交。二人志同道合,“其患难最久”。他们受谭嗣同、唐才常影响,积极参加南社的活动,为自立军革命奔走联络,谭嗣同被害、自立军起义失败与唐才常牺牲,促使黄兴与周震鳞走上了武装革命的道路。1903年黄、周与其他同志共同组建国内第一个革命团体—华兴会,并以创办新学的身份,培植革命势力,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黄兴在武昌率部与清军苦战,周震鳞在湖南光复时于长沙稳定局面,组织粮饷、军队援鄂。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后,在孙中山、黄兴领导下,周震鳞参加护法、讨袁诸役。

1916年10月31日黄兴逝世。周震鳞追随孙中山继续完成未竟之事业,参加护国、北伐等诸役。周还积极参加国家统一大業工作,代表中央政府接收北平,参与东北易帜,投身抗日战争,参与湖南和平运动,参加新中国的建设,1964年3月逝世于北京。

少年定交 志同道合

黄兴原名轸,后改名兴,字克强。湖南长沙善化县龙喜乡人。他出身书香门第,父亲黄筱村,秀才,在乡间设馆授学。黄兴五岁就随父亲开蒙,1893年入长沙城南书院读书,1896年中秀才。他从小关心国家大事,最爱听长辈讲太平天国洪秀全、杨秀清的故事。很早就萌发探求新知的志趣。19世纪末,全国范围内的维新变法运动日趋高潮,长沙相继办了维新报刊,风气大开,对黄兴影响很大。

周震鳞,字道腴,湖南宁乡石子村人。父亲周筱堂粗通文墨,靠耕山种田维持生计,六岁时周震鳞父亲不幸早逝,家境破落,他随母亲在客地异乡漂泊。稍长,便与兄长务农,勤劳耕作,渐渐地磨炼出一副坚韧耐劳的品性。他的姑父,人称汤八爷,曾参加太平军,太平天国失败后潜回宁乡。姑父对周震鳞兄弟十分关心,常常向他们讲述太平天国中的见闻。和黄兴一样,太平天国的故事,为周震鳞参加革命铺下了最初的基石。12岁时,周震鳞在省城长沙教书的叔叔周理琴回乡祭祖探亲,见到数年未见的侄子和顺恭谨,聪明颖悟,表示愿意承担学费。周十分珍惜这一机会,刻苦学习,仅用两年时间,提前读完了私塾所有课程,还能撰文赋对。周理琴便把他过继作嗣,带到长沙,继续读书。1892年,18岁的周震鳞考中了秀才,由一个农村贫苦少年成长为一个满脑经史、颇有见识的青年了。

辛亥革命时期的黄兴

由于黄兴的父亲黄莜村与周震鳞的叔父周理琴都在长沙教育界有一定的知名度,常相过从,彼此相知,因此黄兴与周震鳞很早就相识了。黄兴以“治学行事,脚踏实地,对待同志,披肝沥胆”,得到周震鳞的敬佩和爱戴并追随其左右。他长周一岁,二人常以兄弟相称。

在看到政府腐败无能,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使黄兴与周震鳞成为好同志、好战友。他们一心想找到一条能够富国强兵的道路,同时对新知识充满了强烈的求知欲望。

周震鳞经湘抚吴大瀓推荐,取得投考两湖书院的资格。该院专收两湖士子入学。当时新学方兴,书院的课程除史辞章外,还开设了天文、地理、数学、测量、化学、博物、兵法、史略学以及兵操新学科。通过学习自然科学知识,周震鳞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优越性是一条强国之道。为了让好友不错过接受新式教育的机会,在夏季招生时,他一连给黄兴写了几封信,详尽述说两湖书院的各种新气象。黄兴当时已经是两个孩子的父亲,但他未被家庭束缚,毅然离家考入书院,求取新知。

黄兴入学后,与周震鳞同住一书斋,同窗“前后六年。科学之外,赖贤师益友之指授切磋,颇肆力与中西历史政治之比较,社会哲学之探讨”。他们师从邵元帆先生修习舆地,研读新知,探讨时局,阅读报章,思想发生了重大变化。

上下求索 初涉革命

19世纪末,全国范围内的维新变法运动日趋高潮,梁启超、谭嗣同等人在湖南成立南学会,谭嗣同还与唐才常、秦力山等人一道创办了《湘学新报》《湘报》宣传维新变法,一时间湖南新政纷举,风气大开,思想十分活跃,这给黄兴、周震鳞以极大的影响,从那时起,他们便开始了探寻救亡图存的道路。

黄兴、周震鳞的好友秦力山、杨笃生是南学会的主要成员,经过他们的介绍,黄兴、周震鳞得以常与谭嗣同来往,参与南学会的活动,了解时事,政教、天文、舆地等内容。在一次讲论会中,谭嗣同说道,中国眼下正面临被瓜分的危机,而救国的唯一办法就是变法以图强。如果依然是因循守旧,保守顽固,不奋起革新,“则去当奴仆牛马之日不远矣”!听讲的人无不感动和深思。

黄兴与周震鳞将谭嗣同的理论、主张视为救国的途径,也就是从这时起,他们怀着满腔的热情,投身于革命。“增强国力,击败列强”成为他们共同的追求。周震鳞说:“革命事迹,盖造于时也。”这时的黄兴与周震鳞还只是单纯的爱国青年,对时局和新政怀着挚切的期望,正在探索、寻找救国的道路。

丢掉幻想 摒弃改良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诏书,准备变法。9月21日,以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戊戌政变”,杀害了包括谭嗣同在内的“六君子”。谭嗣同是黄兴、周震鳞十分敬重的人物,谭嗣同惨遭杀害,使他们心情难以平静,他们对于把强国的希望寄托于所谓的“新政”产生了疑惑,加深了对清王朝腐败的认识,也激发他们继续探索救国之道。

青年时期的周震鳞

然而,令他们最为震撼并奠定二人革命思想基础的是唐才常自立军起义的惨败。1900年,“唐才常会合南学会英俊,成立自立军,谋起兵湖北,直捣幽燕勤王为名,继戊戌六君子而奋斗”。事败后唐才常等数十人惨遭杀害,给黄兴、周震鳞以极大震动。周震鳞回忆道:“黑夜赴刑场祭奠,战友被害,起义失败,我多次亲临现场,夜深,手提同志血首,实是痛心疾首,但同时亦痛下决心,不报此仇,誓不罢休。”

血的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黄兴与周震鳞进一步认识到,反动势力是不甘心自动退出历史舞台的。要达到国家富强、民族自立的目的,必须以武装力量的革命手段打败腐败的清王朝。他们完全摆脱了改良思潮的影响,成为具有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战士。

杨笃生、秦力山经过这次失败后,思想上也都有了很大变化,多次来到黄兴斋舍商议今后的革命行动。在秦力山出亡前夕,黄兴、周震鳞在书院斋舍为杨笃生、秦力山等秘密饯行,力劝他们丢掉保皇幻想,只有革命“才能够救亡图存,为南学会死难烈士报仇”。杨笃生、秦力山认识到革命主张的正确性,表示完全接受,当即与同参加饯别的同志一致决定:以根本推翻清廷、光复中华、建立共和政体为以后的奋斗目标。黄兴还挥笔以《咏鹰》为题写五律一首为二人饯行:

独立雄无敌,长空万里风。

可怜此豪杰,岂肯困樊笼。

一去渡沧海,高扬摩碧穹。

秋深霜气肃,木落万山空。

他在诗中表达了尽管革命运动暂时处于低潮,但经同志们继续奋斗,迎来的必定是晴空万里。此诗不仅是对同志的激励,也体现出革命者对前途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

黄兴《咏鹰》

创建团体 生死与共

1902年,黄兴、周震鳞从两湖书院毕业。黄兴被选送留学日本,周震鳞亦被选送留学日本士官学校,但因湖南进步士绅向管学大臣张百熙争取让周震鳞回湘办学,故周未能成行。黄兴要周震鳞抓住这个机会回湘办学,“此乃转移湘人顽固脑筋,养成多数革命党员,以为宣传运动革命前驅准备,绝大良机,不可坐失”。

周震鳞返湘后,张百熙派他到湖南高等学堂(今湖南大学)任教务长兼地理教习,周还在胡元倓创办的第一所私立学校明德学堂、经正中学、周南女中、宁乡第一师范及修业小学等新学兼课。他抱定以精神教育为宗旨,把学校作为民主革命的重要阵地,注重向学生灌输革命思想,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教学中注意传授军事知识,还利用寒暑假期,让学生回到家乡,将进步书籍《猛回头》《警世钟》及《血泪书》等宣传品传遍三湘四水。

1903年11月4日(阴历九月十六)是黄兴30岁生日。周震鳞、陈天华、吴禄贞、章士钊、彭渊恂、刘揆一等20多人聚集在长沙西区保甲局巷彭渊恂家,以为黄兴祝寿作掩护,秘密集会,商讨革命事宜。席间,黄兴简要地介绍了成立华兴会的缘由:清政府“虐民已逞,剥地刮民,舞弊营私,无恶不作”,从而使“盗贼横行,饥馑交侵,民不聊生”。在外交上,清政府着着失利,又发出宁与朋友,不给家奴的谬论,瓜分之祸,迫在眉睫。

黄兴的讲话,得到与会诸同仁的支持,大家一致认为,日下国家处于危亡关头,对腐败的清政府绝不能再抱一丝一毫的幻想,只有组织革命团体进行革命,才能拯救国家与民族,当即决定成立华兴会。

为了避免清政府的破坏,华兴会对外采用“华兴公司”的名义兴办矿业,订立章程,召集有责股东,集股100万元作为开矿之资。凡是重要同志都给予股东之名,以便秘密参与起义。实际上,“矿业”代表“革命”,“入股”表示“入会”,“股标”就是入会证,提出“同心扑满,当面算清”,看似生意经的口号,含义都是“扑满灭清”的革命意义。这次会可以算是华兴会的筹备会。

1904年2月15日(除夕),在明德学堂校董龙璋西园寓所正式召开成立大会。到会百余人,推举黄兴为会长,负责统筹全局,宋教仁、刘揆一为副会长,各会员都有明确分工,周震鳞负责与文武各学堂的师生联络,还与黄兴等人创建了两个小团体—同仇会和黄汉会。华兴会从成立之日起,就成为清末中国革命团体中最重要的组织,会员很快发展到五六百人,外围组织的成员更是数以万计。

随着民主革命思潮的高涨,许多留日湘籍学生纷纷回到国内参加革命活动。华兴会与这些留学生广泛联络,在各地设立革命机关,印刷宣传品,制造炸弹,购置枪弹,积极从事起义的准备工作。他们决定1904年11月16日(阴历十月初十),即慈禧太后“万寿节”那天起事。黄兴决定在全省五地同时发动响应,同时派华兴会骨干到四川、江西、上海联络会党积极响应,周震鳞负责筹措军队粮饷,购置枪械弹药。

在起义前一个月,黄兴独身一人来到周震鳞住宅,安排周震鳞在起义时不暴露身份,一旦事败,可保存实力掩护同志。

华兴会起义虽然经过周密部署和广泛联络,但由于会党人员庞杂,起义枪声还没打响,便走漏消息,储备的武器尽被查抄,参事的会党马福益被捕,黄兴、刘揆一、宋教仁等也遭到搜捕。

入同盟会 效力革命

起义失败后,黄兴避走日本东京。抵日之后,他继续从事革命活动,与宋教仁等创办《二十世纪支那》刊物,广泛联络支持中国革命的日本朋友宫崎寅藏等人。

1905年7月,孙中山到达东京,宫崎介绍孙中山与黄兴相识,他俩一见面便就革命活动的话题开始了滔滔长谈,一致认识到革命力量联合的重要性,于是开始酝酿组织联合革命团体的问题。

1905年8月20日,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科学补习所等革命团体联合起来,在东京成立中国同盟会。孙中山出任总理,黄兴任执行部庶务。此后,在国内出现了民主革命的高潮。

黄兴没有忘记留在国内的周震鳞。同盟会成立不久,孙中山和黄兴即派遣会员宁调元、廖炳煌和陈家鼎三人手执孙、黄二人手书回国返湘,介绍周震鳞加入同盟会,同时将湖南省的党务工作托付与他,任命他为湘支部长。

周震鳞欣然接受任务,是后,他多方奔走,审慎主盟,仅仅几个月的时间,原湖南华兴会的会员、军界、学界的激进人物以及各大学校的学生纷纷加入同盟会。

1906年夏,孙中山和黄兴派乔宜生和法国人欧契乐到长江一带考察党务。周震鳞按孙、黄函中内容详细汇报工作,但此次武汉之行,周的身份暴露。在同志的保护安排下,他安全脱走,辗转经上海前往日本。

是年秋,周震鳞到达东京,住在黄兴寓所。在同盟会纪念其机关报《民报》创刊一周年(12月2日)大会之前,黄兴介绍周震鳞前往拜会了孙中山。孙中山平易近人的态度,矢志革命的精神,给周震鳞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周震鳞向孙中山汇报了革命形势,报告了同盟会会员在新军中开展的工作,面言革命方略,孙中山对周震鳞期望很高,希望他为革命作出更多贡献。

孙中山的教诲,使周震鳞的思想更加明朗,目标更加明确,他坚定了追随孙中山、黄兴为实现三民主义而奋斗的基本立场和态度。

在日本期间,周震鳞与各省旅日同志多有接触,并与日本友人头山满、犬养毅和宫崎寅藏等人结识。他们经常一起探讨革命形势和前途,寻求推翻清王朝的道路,周震鳞还在日本法政大学挂名修读了一段时间。

当时旅居日本的进步青年和革命人士,为表示与旧王朝彻底决裂,一般到达日本不久,就把长辫子剪去。有一天,黄兴外出,他的长子、年幼的黄一欧拿起剪子把周震鳞的辫子一下子剪掉。黄兴回到寓所,发现周震鳞的辫子已被剪,十分诧异,问及此事,才知是黄一欧的恶作剧,于是把他叫进自己的住室,训斥道:“你周伯伯常在国内工作,头上这条辫子对他有多重要啊!现在我们想留都留不起来,你怎么能随随便便地就给他剪掉呢!下一次再不准这样胡闹了!”周震鳞从这件事中明白了东京留学生的革命热情之高和革命策略的重要性。

周震鳞到达东京不久,在江西萍乡和湖南醴陵、浏阳,爆发了“萍浏醴起义”。东京的同盟会员,莫不激昂慷慨,亟思飞渡国内。孙中山和黄兴派遣周震鳞、杨卓林、谭人凤等返湘,主持革命大计。周震鳞一行很快回到湖南,但起义已经失败,刘道一、萧克昌和蔡绍南等起义首领先后遇难,革命群众惨遭杀害者达万余人。长沙一带的同盟会组织受到很大打击,元气大伤。黄兴和周震鳞被清政府称为“一等暴徒”。湖南已容不得周震鳞等人了。在熊希龄邀请下,周来到北京,任顺天高等学堂监督,为《顺天日报》及《国风日报》等进步报刊撰稿。他得到打入清政府的吳禄贞的帮助和掩护,发展革命势力。“缓卿(吴禄贞)同志专力联络布置皆应机觅人组织进行。”

辛亥风云 推翻帝制

1911年广州黄花岗起义失败的消息传来,革命党人痛心疾首。在一次咨政院的集会上,周震鳞带着师范学堂的部分学生前往旁听。他当时正为广州烈士的流血牺牲而心痛不已,也为挚友黄兴生死不明心中不安,一批立宪派人物大放厥词。听到如此言论,周怒不可遏,抓起座椅,投向会议主席台,会场立时大乱,集会无法继续进行。周当时被警方拘捕,在场学生云集而起,号召同学和民众涌入警局,要求释放周震鳞。后经吴禄贞多方奔走,周震鳞获释。在这次风潮中,周震鳞虽没有暴露真实身份,但已不宜在北京待下去了。在吴禄贞密送下,周震鳞到了天津,他化名扮作记者,四处联络同志,当得知孙中山、黄兴拟趁清军秋季会操时再度举事,周即买船票南下,到达上海,与上海同志密谋,策划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省发动武装起义。

1911年,受上海中部同盟会派遣,周震鳞急赴长沙策划起义事宜。周震鳞到达长沙后,便与焦达峰、陈作新、阎鸿翥、阎鸿飞、袁剑非、文斐、曾杰、洪兰生、安定超、洪荣圻、龙璋等革命同志进行了多次密谋策划。

安排好起义诸般事宜后,恐因他的出现,引起清政府警惕,贻误革命大局,周便化装潜回宁乡家宅,静待消息。

1911年10月10日武昌打响了辛亥首义的第一枪。10月22日,长沙起义成功,湖南是全国第一个响应武昌起义的省份。

1911年10月22日湖南军政府成立,推举焦达峰为都督(省长)、陈作新为副都督,成立了各司局并任命了各级负责人。

湖南军政府成立第五天,焦达峰即派洪春台、洪兰生去宁乡请周震鳞来省城主持工作,主要是讨论起义成功后的军政大计和援鄂等事宜。

周震鳞到长沙后两天,即发生湖南军政府正副都督焦达峰、陈作新被反革命分子杀害的大事,是日离军政府成立仅10天。谭延闿成为都督。革命派要为焦、陈报仇,反动派还要继续残害焦、陈家属。新旧军人争功邀赏,立宪派则到处煽风点火,使全省人民一时间惶骇万状。谭延闿心中虚懦,无力震慑;谭人凤初回湘省,情况不明,也难出面支持。当时湖南局势异常危险。

此时黄兴已到武昌任革命军总司令,便给周震鳞、谭人凤来了一封长信,主要意思为:为了统筹全局,湖南局面不能再乱,否则,湖北也将支持不住,其他各省相应,恐生观望。我们再也不能失去这次两湖光复千载一时的机会。既然谭延闿已经被推为都督,表示革命,就应权且维持他的威信,共同安定湖南。并一再强调当前万分迫切的是出兵援鄂。因清政府已令水陆各军合围武汉三镇,革命党人和新军已牺牲数千人。黄并指定周震鳞在湖南负责维持湘省局面,调谭人凤前往湖北参赞军事。

辛亥革命五十周年纪念时,董必武、周恩来和参加辛亥革命的老人合影。第一排右三为周震鳞

周震鳞以“不做官、不争权、专做事”九字与新都督谭延闿相约,任筹饷局都督,出面维持湘省局面。周震鳞和谭延闿首先旌扬了焦达峰和陈作新两位都督的首义功勋,以明是非。接着周在长沙金盆岭召集新旧两军和群众发表演说:现在清帝还未退位,敌人兵力还很强大,大家都是革命者,新旧两军决不容许互相歧视,互相排斥,要共同奋斗,听候武昌黄兴总司令编调援鄂北伐。最后,把汉阳吃紧、湖南省库空虚的实情告之。毛泽东当时是学生军,也参加了此会,新中国成立后,他在中南海勤政殿接见周震鳞时谈及此事,还说对周震鳞印象很深。听了周震鳞的这番话,新旧两军官兵和群众都大为感动,决心团结一致,为革命大业出力。对于周带来用作犒劳的那几万元,也表示不要,转用为援鄂费用。紧接着在周震鳞的协助下,谭延闿组成第二批、第三批援鄂部队赴武昌。在周的策划下,广西道台刘人熙组织北伐湘桂联军,向武昌和南京进发。此后黄兴于武昌危局难支,每日数次向周震鳞等催发要款急电。周在日夜忙碌、头绪繁杂的工作中,为筹饷奔走。制定章程,拟出布告,各地设立分局,遍查富民,亲自到富室指派认捐,同时发行公债,请人推销,民众和革命党人也纷纷解囊,在极短时间内筹得300余万元巨款,派人星夜交付黄兴。事后黄兴特致电嘉奖,谓“革命成功,赖此一举”。从10月1日武昌起义起,到11月下旬,全国大部省区都宣布独立。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通过《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成立临时参议院。2月12日,清帝被迫宣布退位,从此结束了清王朝260余年的封建专制统治。“国体与政体变更”,“使民主政府予以开始”,辛亥革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当时周震鳞在黄兴的建议下,到总统府任军事秘书,以便与陆军总部与参谋总部联系。周到总统府后,又请孙中山加派耿觐文为军事秘书,共同草拟总统府发出的有关军事文件。后周震鳞被推举为组织湖南政府的全权代表,主持湘省政局。

尽心竭力 促进团结

1913年3月20日,宋教仁案发生,一时举国哗然。革命党人与袁世凯合作建国的幻想破灭。孙中山与黄兴召集全国革命骨干到上海开会商讨对策,急电湖南,周震鳞奉命参加,并表示应付诸武力。孙中山命周震鳞到北京会见袁世凯,虚与委蛇,观察形势。周震鳞还以参议员身份与11位议员联署,向袁世凯政府提交咨文便是指责。袁世凯未通过国会就向五国借款2500万两。国会议员愤不可遏,催促孙中山即日兴师讨袁。4月,周震鳞又奉召到上海开会,议决讨袁。他被派回湘督促兴师讨袁,策划起兵事宜,开办军械局,调集革命军三旅,待命发动。1913年7月,江西李烈钧在湖口揭起了讨袁义旗,湘军随即北上进入鄂境。经过两个月鏖战,革命军不支挫败,一时南方革命实力,大都趋于瓦解。周震鳞在湖南开办的军械局被袁世凯收买的叛徒焚烧。周迁至黄吉亭牧师的圣公会指挥工作,促谭延闿率兵北上。不久谭取消独立,袁世凯派汤芗铭督湘,开始捕杀革命党人。周震鳞被列为“执重要事务”的要犯,不得在国内立足,于1913年8月乘日轮流亡日本。与革命同志聚集日本东京,开始了新的战斗。

1913年二次革命失败后,辛亥革命的果实旁落于袁世凯之手。孙中山、黄兴等一批革命党人先后亡命日本。这时孙、黄之间及一些同志在二次革命失败的原因、挫败后的形势以及讨袁战略上产生了分歧意见和隔阂,彼此所持最为激烈的是组党问题。

孙中山签署的大本营委任状

黄兴因多年奔走革命,积劳成疾,同时希望到美国后争取经济援助,于是决定赴美疗养。临行前,致函孙中山到寓所叙别,向孙表明了对革命事业始终不渝的态度。孙中山特集古句书联相赠:“安危他日终须仗,甘苦来时要共尝。”并先行电告美洲同志曹柏亚、黄伯耀和各支部照料黄兴的旅居。

黄赴美前半个月内,周九次到黄宅议事。黄兴于6月30日离日赴美。

为了调和革命党人之间的矛盾,留在东京,既没参加中华革命党,也没加入欧事研究会的谭人凤、柏文蔚、周震鳞等常奔走于革命同志之间,希望重新联合起来一致讨袁。

在组党问题上,周震鳞虽不同意采用江湖帮会形式加入中华革命党,但他是始终反对党内派别分立的;又考虑到革命所投身的事业,实为孙中山首创,为孙中山的思想和主张所指导;还考虑到革命内部的团结是十分重要的因素,以往在与袁世凯的几度交锋中,革命队伍中各自为政,没有统一指挥,才落得今日的情形,于是逐渐对孙中山的苦心增加了了解,并最终理解。周的挚友覃振率先履行了参加中华革命党的手续。在覃振的促使下,周震鳞很快加入了组织,其他欧事研究会的成员意见逐渐达成一致,陆续办理了入党手续。

黄兴赴美后,与流亡日本的同志保持密切的联系,书信往来较多。在日同志致黄兴函中,陈述他们在东京的活动及主张。9月12日,黄兴和周震鳞等人的信函中,对他们提出“以维持固有之党势入手,即与中山无所冲突,且有事时与得以助力,实为正大稳健之至。现在所谓革命党,其弊在不能统一。公等着意在此,将来救国目的必可达到。”黄兴还告诫他们:“当此国家危机存亡之际,望公等以大度赴事,以调和方面为主……不则各自为阵,不相关联,势必无济也。”而他本人也是“极力为各方面之调和”,以促革命党人再次实现大联合。周震鳞等人将黄兴在美洲各地宣传孙中山创立的三民主义,告之孙中山。孙中山对战友黄兴十分惦念。

1914年秋,黄兴从美国给周震鳞发来一函,除评论中华革命党在美洲的各项活动外,建议周震鳞与谭人凤等前往南洋策划军事。此时,“蔡松坡尚有实力在滇,将欲密促发动,然非待军饷不能出兵”。1914年9月12日,黄兴致谭人凤等人的函中,再次提出希望周震鳞等人前往南洋筹划军事。周震鳞等深信黄兴的指示正确可行。1915年1月,周震鳞、谭人凤、熊光武、方声涛、林虎等人即由日本抵赴槟榔屿。

抵达槟榔屿后,周震鳞等与当地同盟会组织接上了关系,广泛接触,联系当地实业家,宣传袁世凯独裁,实行专政的行径,并积极筹款。“未及半年,款有成数”,“共得中国钱十二万五千元”。

当时在此的同志生活较为艰苦,周因病不适,于1916年初先行回到日本。此时革命重点逐渐转向国内。蔡锷从北京乘机逃亡日本,再转云南,电李烈钧等“携款先置滇布置”。这笔款项就用在了倒袁活动上。

1916年,全国反袁斗争出现高潮,亡命日本的各省同志先后回国。4月27日孙中山偕廖仲恺、周震鳞等回到上海。当蔡锷在云南揭举护国军讨袁义旗时,曾迭电促黄兴回国。黄兴速由美国启程,于6月8日回到上海。在周的安排下,孙、黄互访。两人相见,握手言欢,共同主持中国革命之大局。

1916年6月,袁世凯毙命,讨袁军事结束。黎元洪、段祺瑞分别继任大总统和民国总理后,下令恢复《临时约法》和国会。各省国会议员云集上海。孙、黄又在上海召集革命同志筹商反对北洋军阀的策略,周震鳞利用参议员的合法身份,多次赴北京进行分化北洋军阀的工作。完成任务后,他速返上海,参加孙、黄召集的多省革命同志的会议,策划对策。

1916年8月1日,国会再度召开,周震鳞秉承孙、黄旨意,仍着重分化北洋军阀工作。为达到目的,便从进一步激化直皖两派军阀间的矛盾入手,他依靠、团结国会议员,与参议员中衷心拥护孙、黄的张继、林森、居正、马君武,以及众议院中的邹鲁、田桐、覃振等人,组织了一些民主团体,广泛联络各方面人士进行策动工作。

1916年10月31日,黄兴遽尔去世,周震鳞深感悲痛。当得知黄兴病重消息时,北方军阀分化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他不得抽身离京至沪。黄兴逝世后,同样无法分身,他深感遗憾,于是与刘承烈、刘文锦发唁电表示哀悼。

周震鳞心中的一片悲痛化作一股对敌仇恨和对革命的热情。11月4日,他在北京致函孙中山,表达了对黄兴逝世的“伤戚之情”,“惟先生既失兹最大帮手,今后为国、为党,力任艰巨,惟赖先生一人始终主持”。他还对时局进行了分析,表述了如何改进党务、联合各方面力量的诸多意见。

黃兴逝世后,周震鳞致孙中山的函

黄兴去世后,周震鳞在孙中山的领导下,继承亲密战友未竟之伟业,为促进国家统一和民族富强继续努力奋斗。

(责任编辑 杨琳)

猜你喜欢
黄兴孙中山革命
别开生面先行者——孙中山的哲学创意
游黄兴公园
黄兴:具有真知远识的政治家
数形结合方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黄兴:为“亲人”奔跑的“小幺妹”
油改水革命谁主沉浮
革命人永远是年轻
粉红革命
民国时期孙中山邮票赏析
孙中山民生主义的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