仪式感

2021-08-04 01:53吴莹珩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21年8期
关键词:形式主义作文题观点

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70分)

《小王子》中说,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有人认为生活中的仪式感很重要,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矫情的形式主义。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

以仪式和仪式感为材料关键词的作文题屡见不鲜,然而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很多学生在实际写作中没有精准审题,只提取了“仪式感”作为话题便匆匆下笔,导致作文与所给材料之间似连实断,没有形成强烈的“对话”。

先看以下几个与之相关的作文题:

“仪式感”成为当下的热词。仪式无处不在,仪式感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最直接的方式,各种仪式贯穿生命的长河,如重要年龄段的生日宴、成人礼、嫁娶仪式、节日庆典等。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自选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许多重要的时刻,我们会用一些仪式来纪念、来表达。但有人说,日常生活也需要有仪式感。也有人对此不以为然。对于日常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你有何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有人说,生活需要仪式感,因为仪式感可以对抗平庸、铭记过往、珍藏当下。

有人说,真正的生活不在仪式,追逐仪式感往往会落入空虚的陷阱。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

审题就是要通过这一则材料的特有表述,读出它的暗示性与潜台词,抓住其独到之处,才能更准确地写作。

“作文题一”说“‘仪式感成为当下的热词”,暗示了当今人们对仪式感的热衷;进而对仪式和仪式感进行了具体阐释,并举出日常生活中鲜活的实例,让学生更直观地联系现实来谈。也就是说,学生不能一厢情愿地以“当今社会仪式感的缺失”为议论的出发点,而应该对“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仪式和仪式感”进行探讨。

“作文题二”先确定仪式是为了纪念和表达重要时刻,再针对“日常生活是否需要仪式感”这一主要问题进行探讨,把“仪式感”和“日常生活”密切结合,并提供了相左的两种观点。这些在原则上都必须纳入思考范畴,需要学生在文章中表明自己的观点与倾向。

“作文题三”直接提供两种观点及各自的理由。如果倾向“生活需要仪式感”,就要对“对抗平庸”“铭记过去”“珍藏当下”这些关键词深入阐释;如果倾向的是后者,必须解决的问题是“什么是真正的生活”,一旦在生活中片面地追逐仪式感,会落入怎样的“空虚的陷阱”等。

由此可见,这几个作文题虽然长得很像,但细究起来,材料内部的导向是不一样的,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各有侧重,审题时要认真推敲。因为常常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有不少同学一看到长得很像的作文题,或者作文题的关键词与以往写过的作文有些联系,便以为可以照搬练过的习作,然而结果往往就是套作或疑似套作,这就是因为丧失了与具体作文材料进行对话的意识。

对照这三个作文题,再回过来看本次的作文题。本作文题材料先引用《小王子》里对仪式感内涵的阐述,接着呈现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重点议论的对象有:1.仪式感如何使某一天、某一时刻显得不同;2.生活中需要仪式感的具体理由;3.仪式感是矫情的形式主义的表现在哪里。关键词、关键关系与前面给出的三个作文题都不一样。而事实上,没有这种对话意识的学生,往往就是不顾情境、毫无侧重地把材料当成以“仪式感”为话题来写。

让我们看一看某同学的写作思路———

题目:生活需要仪式感

中心论点:仪式感在古时深入人心,在当今生活中我们应当维持这份仪式感。

分論点1:仪式感是一种对生命、对自己的尊重。当我们举行仪式时,实则是给时间赋予了一种特殊意义,既代表了一段时间的终结,又为下一段时间的到来蓄势。

分论点2:仪式感更是一种对自我修炼的升华,人们由此更易窥见真与美的沉淀。

分论点3:反观当下,物化的社会正在抹杀仪式感的存在。人们被时代的潮流驱使,被不断加速的社会逼迫,故而仪式感被作为一件虚无的外衣遗弃,被简化淡化。

分论点4:纵使仪式感早已不被这个时代追捧,它仍应是我们生活中的“白月光”。即使我们不能像古人那般有程序完善的仪式,也应在心底留住那一份仪式感。

这份思路提纲基本围绕仪式感从古到今之于生活的意义来写,也较深入地剖析了当下仪式感缺失的原因。然而,对于材料中的另一种说法,即“也有人认为这只是一种矫情的形式主义”,并未予以驳斥或否定,甚至没有提及,使得文章流于泛泛,论证缺乏完整性。

另外,如果在材料中出现“有人说”之类的字样,即暗示在立意上有三个方向:正向、反向与辩证。本材料呈现两个“有人说”,即两种不同观点。这样在确立中心观点时,就有以下几种:

观点1:倾向前者,即生活中的仪式感很重要,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生命的真谛。这也是绝大多数同学所持的态度和倾向。

观点2:兼顾这两种观点,并进行一定的辩证分析。即真正的生活不需要刻意营造仪式感,过度追求形式不但矫情,而且离生活的本真越来越远。

通过实际的考场作文来看,持观点2的同学并不多,更多的情况是把这层意思放在文章的后半部分,作为内容上的推进与补充。

值得注意的是,在表述时要特别注意用词上的分寸感,多用一些“刻意的”“过度地”“绝大多数情况下”“有可能”等,避免语气过于绝对而造成前后文意的矛盾。

素材运用

适用素材

古代男子“二十而冠”,从此,这个男人要对自己、对家庭、对国家负责。当今社会法律规定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成年人要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要承担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某中学为学生举行盛大的十八岁成人礼,学生要踏上红地毯,戴上成人帽,进入成人门,踏上成才路,许愿宣誓。

适用主题

生活中各类仪式背后的历史传承与文化意义。

运用示范

仪式感的意义在于,它能够创造一片心灵的空地,或如草原般辽阔,或如禅房般幽静。人们在这片土地上能够找到自己的归宿,融入其中,忘却烦恼。

仪式感是必要的。一场仪式,在不同的时空里,撞见不同的记忆,就产生了不同的情愫和意义。生日宴、成人礼、婚礼……诸如此类的仪式见证了我们生命长河中一个个重要的时间节点,提醒、催促着我们去挑起前行的担子。

当然,它也可以是一群人的心灵共鸣。这种仪式将“小我”上升为“大我”,“个体”融合进“集体”,“家”汇聚到“国”。正如开国大典中那句铿锵有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响起时,人们心中燃起对未来的无限憧憬。在那段战火纷飞、颠沛流离的岁月中,没有什么能比这样的仪式更让人实实在在地感受到自己身在何处、家在何方。这时,仪式所激起的情感便成了一种家国情怀、一种归属感。

适用素材

福楼拜说:“我拼命工作,天天洗澡,不接待来访,不看报纸,按时看日出……”一个人的特定行为也可看作是仪式感的体现。这种仪式感之于个人的意义也值得探究。

适用主题

仪式彰显对个人价值与原则的坚守。

运用示范

仪式感是对自我修炼的升华。人们通过各种各样的仪式更易窥见真与美的沉淀。福楼拜制订了一个独属于自己的仪式———按时看日出。随着第一缕阳光洒在地上,天边很快光芒万丈,福楼拜于其中找到了自己写作与生活的动力。而演员陈坤曾回忆自己打坐的经历,说打坐使人沉静,其过程需要有仪式般的庄严和耐力。对当今社会急匆匆行走的人来说,仪式感有助于你重新思考生活的意义,在压力中坚持下去。

适用素材

很多耗资不菲的婚礼仪式,所折射出来的恰恰是仪式感的缺失。反思当下仪式,本来很有意义的仪式感何时变成矫情的形式主义?

适用主题

过度追求仪式感带来的危害。

运用示范

现今,我们可以花高昂的价钱去收获一个看似庄重而威严的仪式。在流行风潮、时尚的驱动下,我们可以高喊着“仪式感”去完成一个任务。当仪式变成了一种形式,进而成为一种负担时,我们便不得不去反思:这样的仪式究竟意义在哪里?参加满月礼时给红包的含义是为祝愿孩子健康茁壮地成长,如今却私下打着小算盘:给多少能既不破费又不失颜面?仪式当前,脑海中却没有留下半分美好。许多明星的婚礼耗资巨大,原本只是请亲朋好友分享新婚之喜、见证情比金坚的仪式,如今却变成博人眼球、借机炒作的闹剧。排场要大,形式要炫,从半年前就开始造势,婚礼的意义却无人在意。

适用素材

中国的传统节日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按时间论,有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等;按民族论,有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等。诸多的节日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人文资源。

适用主题

传统节日中的文化元素逐渐淡化。

运用示范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仪式开始变得更流于一种矫情的形式。比如在端午节各种习俗的背后,本应是我们对屈原“信而见疑,忠而被谤”遭遇的唏嘘,以及他坚决不“与世推移”高贵精神的歌颂。但而今,人们也许只剩下“吃完粽子去哪里玩”的想法。再如婚礼,我们在熟悉一套套流程、一再献上溢美之词时却不禁有些迷惘,难道神圣的婚礼仅表现在客套话里吗?如果仪式的实质不存在了,我们即便参加了仪式,也无异于从未来过———更有甚者,看似在以婚礼作为仪式见证爱情,背后却有借此炒作、提升知名度之嫌……种种变质的仪式背后,真正存于人内心的仪式感也随之逝去。

把握生活中的仪式感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陈书涵

有人说,生活就像是一座迷宫,我们要做的就是抬起头,发现星空的存在,然后走出去。而生活中的仪式感,便是我们头顶的一片星星。就像《小王子》中说的,仪式感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因此,仪式感是重要的。

①开头的引言与《小王子》中关于“仪式感”的定义形成类比,相得益彰,并顺势表明自己的观点,简洁明了。

是仪式感,让我们学会在佳节与家人团聚;是仪式感,让我们在相聚中懂得感恩;是仪式感,让我们在忙碌的生活中得以抽身片刻,更好地去理解欢乐和幸福。这绝非是一种矫情的形式主义。相反,正是这样的形式,赋予了我们生活中充实的内容。正如短篇小说《两位感恩节的绅士》描绘的情节那样,流浪汉在感恩节这一天也能够变得光鲜亮丽,也能够在“绅士”的仪式感中找到自身的慰藉与自我的肯定。

②用一組排比句呈现仪式感之于生活的诸多意义,明确否定材料中“仪式感是矫情的形式主义”的观点,始终与作文题紧密联系。

我们身上烙着祖先每一次进化的痕迹,我们是历史这棵参天大树上最新萌发的嫩芽,我们不仅属于自己,更属于这片土地。一旦否认了生活中仪式感的重要性,将仪式感与形式主义画上等号,就等于推卸了一份神圣的责任,因为仪式感是联结现在与过去、现在与将来的纽带。有人说,我们之所以坚持过传统节日,就是为了在节日的仪式感中保持与传统文化的联系。五月初五,古人会赛龙舟、吃粽子,我们也会;中秋节,古人会赏月、团圆,我们也会。正是这样的仪式联结着古今,甚至能够联结未来。

仪式感不仅能够传递跨越时间的共鸣,还能够激发对立双方的感情共鸣。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盟军与纳粹交战,正值圣诞节,双方指挥官不约而同地停止交战,只因为这一份“仪式感”。战争是冷酷的,但仪式感也让人感到了人性的温暖。除此之外,对仪式感的共鸣让我们得以在自身文化中去倾听另一种声音,去发现另一条途径,去拥抱另一种可能,从而博采众长,繁荣自身的文化。这种突破性显然不是矫情的形式主义,而是更像庄子所谓的“无用之用”,让思想在碰撞中壮大。

③以上两段更进一步,把人们敬畏仪式感的原因分别从历史和战争、文化的角度继续深入挖掘,这也是本文的亮点所在。

然而,值得警惕的是,当今舆论将这样的仪式感与消费主义的狂欢画上等号,使人们落入消费主义的圈套。附着在“购物节”“狂欢节”上面的“仪式感”,不仅不能令我们的心灵美好,反而因此增强了欲望,徒留一片焦虑,最终落入心灵的空虚———我们需要识别这样的陷阱。

④反思当下对仪式感的误解与误用,以及由此会导致的严重后果。

把握生活中的仪式感吧!当我们在“敬畏仪式感”中奋斗,才会感到光阴没有虚掷,生活才会充实,人生才会充满希望与意义。

⑤结尾发出呼吁,与中心观点暗合,很自然地收束全文。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63分。

作为一篇考场作文,本文能准确读懂材料的内涵,抓住关键词,建立清晰的观点,并由此层层推进,把仪式感从日常生活延伸到历史、文化,以及消弭战争与偏见等更大的坐标系中去审视。虽然限于时间和篇幅,文章没有更深入地阐释,但毕竟显示出作者宽广的视野。文章继而又回到日常生活,提及当今社会片面地把仪式感与消费主义挂钩的倾向,用反思的眼光使文章具有警示意义。另外,语言流畅,不故作高深,很接地气。因此,本文可判为一类卷。(吴莹珩)

赋予生命仪式感

华东师大一附中高三王凯

《小王子》中认为生命中应有仪式感,生活中的仪式感很重要。也有人认为仪式感不过为一种矫情的形式主义。我认为,仪式感存在的目的是为了消弭生活中的平淡、枯燥与荒谬,为生活赋予自我的意义,是自由意志反抗的一种形式。因此,我们应赋予生命仪式感。

①开头抓住材料中两种针锋相对的观点,开门见山地表明自己的立场与倾向。

我们为何需要仪式感?现代生活节奏越来越快,人们在机械、枯燥的劳作中不免逐渐被异化,成为像格里高尔一样的大甲虫,造成生命无意义的内耗。同时,社会对于仪式感的认知不足,使得人们对于脱离诗意的生活早已习以为常,缺少生机与拼搏改变的勇气。

因此,生活中的仪式感就显得格外重要。通过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通过让这一时刻具有仪式感,来给这一时刻赋予独特的意义。在这场仪式中,一切的行为不再是简单的重复,不再枯燥无味。这是一段我们创造生命价值、升华灵魂的旅程。我们在仪式感中真正为自我而存在,作为一个自由的灵魂反抗外在的荒谬,正如《鼠疫》中的里厄医生。

②揭示生活需要仪式感的社会原因,以及仪式感对于平淡人生的意义。只是,说理语言略显重复,《鼠疫》的例子有些泛泛而论。

诚然,仪式感能让我们暂时远离生活的平淡与枯燥,然而,倘若人云亦云地追求仪式感,那就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例如,现代社会中不少人会在用餐前玩自拍,这看似将用餐赋予了仪式感,但大多数人仅仅追求按下快门那一刻的愉悦和好似获得仪式感的满足,并未脱离生命的重复。我们在参加成人礼、生日宴等仪式时,应该是通过这样的仪式在心中产生庄严的仪式感,进而提示自己重要的旅程即将开始,从而能更好地享受仪式中的每分每秒。这种由内心的庄严感所催生出的仪式感,才真正超越了形式主义,赋予这一时刻以别样的内涵。

③这一段从辩证的角度强调了仪式感固然重要,但那些抹去对生活深层感悟的各种摆拍,却是彻头彻尾的形式主义。这既是当今社会对仪式感的曲解,亦是需要我们引起警觉的。

由此可见,真正的仪式感并不是一种形式主义,但仪式感的培养一定需要自身的努力与敏锐的眼光。首先我们应当认识到,生活中的机械重復不应是自由灵魂的日常状态,这样虽然波澜不惊,但缺少了意外与惊喜。我们对于周遭的一切不应持一种得过且过的态度,要有打破现状的勇气,摒弃围绕在我们身边的随性。这样,即便没有外显的仪式,也能真正赋予生命仪式感。

生活以痛吻我,我将报之以歌。为我们的生命赋予仪式感,使其生如夏花之绚丽,或许这便是那永远传唱的歌曲。为生命赋予仪式感,让生活充满非凡的意义!

④结尾部分提出如何保持真正的仪式感,以对抗乏味的生活。

教师点评

教师总评:57分。

本文针对作文材料提出自己的观点后,具体阐释了“为什么需要仪式感”的深层次原因。该学生平时涉猎甚广,且对生活有一定的思考,特别是能聚焦当下社会中一些曲解仪式感的行为,通过对比,剖析真正的仪式感对生活的滋养。当然,可能是考场时间仓促的原因,有些说理部分没有深入下去,显得泛化。因此,本文可判为二类卷。(吴莹珩)

猜你喜欢
形式主义作文题观点
形式主义的标准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更多观点,请扫码阅读。
谁去捉拿“形式主义”?
如果上级不官僚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反对官场形式主义问题”调查
观点参考
就“题”取材 读写相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