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案例分析“准职业人”社会责任意识的培养方法

2021-08-05 15:21黄蓓蕾
速读·下旬 2021年9期
关键词:教育实践社会责任

◆摘  要:刚刚涉足社会的学生缺少社会生活经验,没有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意识,更缺乏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如果我们在学生在校期间对其这方面加以培养,将学生自我成才的理想、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学生培养成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才能很好地为社会服务。

◆关键词:社会责任;教育实践;集体观念;崇高信念

案例:16汽车专业实习生杨某等4人,原计划在苏州某企业顶岗实习一年。实习期间上半年实习生活补助每月600元,下半年生活补助800元。一年毕业后转正,签订劳动合同。该4名学生实习到四个月时不跟企业申请,擅自离职到上海自找工作。临行还将同宿舍他人财物带走。后了解,他们认为在实习生活补助低,想找一份工资收入高的工作。

一、案例分析

这四位实习生的表现应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在实习期间,有不少这样的实习生实习目标不明确,眼高手低,站着这山望那山高,片面追求实习期间的补助,而不是想到自己能够在企业习得多少知识,夯实自己的职业技能,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积累工作经验,个人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评价自身能力,没有长远职业规划;缺少耐心和毅力。

从一个侧面说明,部分实习生责任意识差,对自己,对企业,对家长,对工友缺少应有的责任感,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利益,还没有对自己进行正确的角色定位,做为一个“准职业人”,或者说即将走向社会的人,还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发展的过程中,所应承载的社会责任,忽视了企业的发展,家长的期待,工友的感受而一味的很自私的站在自己的立场考虑自己的个人喜好和需求,如果在这样的不负责任的思想支配之下,对他们未来的成长和发展是极其有害的。实习生的这些现状,也引发了我们德育工作者的 一些思考,只有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在实习生参与实习的过程中给予适当教育、帮助和指导,既有利于下阶段教学的开展,也有利于实习生在踏上工作岗位后角色的顺利转变,从而尽快适应职场生活。

二、责任意识问题产生的原因

1.自我意识浓重、个人责任淡化

一些学生平时以自我为中心,只考虑自己,只求权利,不尽义务,希望别人尊重自己,却不能以礼待人,对社会要求过高,对自己要求低;以个人为主体,注重个人奋斗、个人发展,集体和协作观念、服务和奉献精神不足。 在社会活动中,只愿当主角,而不愿当配角,不愿做重复性、输出性工作,总担心自己被埋没、被大材小用,把个人得失看得过重。

2.公德、纪律意识低下,角色责任弱化

作为新世纪青年学生,学会知识、学会做事、学会做人是他们的主要任务和责任。然而,一些学生在父母过多的呵护中成长,习惯了只知索取,不知付出,他们不知道怎样对自己负责,更谈不上对他人、对社会、对企业的责任感。他们在学业上对自己没有要求,每天在学校混日子,上课睡觉;对学校缺乏应有的责任感,不关灯、不爱护公物、不爱护环境整洁;对供职的企业缺乏应有的责任感,对企业的发展漠不关心,稍不如意就不打招呼,拍屁股走人。

3.学生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错位

部分学生因曾长时期受家庭关怀,形成了对自己及对家庭的明确而强烈的责任意识,并随着进自我意识的发展加以强化,但因其认知水平的局限及社会交往的局限,使之在入学后并未将责任意识的内涵、外延得到扩大和深化,不能把社会责任和个人责任统一起来。遇事“个人自扫门前雪,哪管他人瓦上霜” ,这种缺乏社会责任的责任意识,过分强调自我的人格缺陷,导致青年学生责任意识的狭隘和近视, 以物质享受的多寡为自身的价值取向,自私自利。摆不正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当二者发生利益冲突时,更多的强调自我需要,忽略甚至抛弃社会责任。

三、提升学生责任意识的几点思考

1.用崇高信念、远大理想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是社会责任感的源泉和精神动力,社会责任感是实现理想的条件。培养社会责任感就要从具体工作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在具体的活动中培养。作为一个社会的一份子,每个人既享有一定的权力,又必须承担一定的责任和义务,既从社会中获取,又要为社会奉献。权力与责任和义务是统一的。没有无权力的义务,也没有无义务的权力。不讲责任和义务的思想是错误的。作为德育工作者,要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增强他们的道德使命感。在新的形式下,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的人,有科学文化知识和开拓能力的人,有志向、德才兼备的人”为目标。根据青年学生的个性特点,在润物无声、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教育学生要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要学会共事和正确处理各种矛盾,学会正确辨别是非,明确所担任的责任;要坚持义利统一的价值导向,当不同利益发生冲突时,要顾全大局,先公后私,自觉使个人的局部的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持以国家和人民利益为重,通过为社会提供有效服务,来换取自己的应得之利。

2.用集体观念、团队精神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意识。

集体主义能够培养当代青年学生的人生态度,能够激励人的社会责任意识。集体主义是以社会主义集体为价值目标,以个性发展为前提的。它可以密切集体与个人的利益关系,增强个体的主人翁责任感,然而个体对社会,个体对他人的责任离不开人的自我责任意识。个体对自我的责任意识,是个体对社会、对他人有责任感的内在基础。很难设想,一个对自己不负责任的人能为社会、为他人负责任。自我责任意识,意味着个体的自律,和对善的追求。每个成员应该发扬团队精神,培养集体观念,自觉承担责任,履行义务。逐步培养自己作为一个集体成员的责任心,尽到自己的责任。人只有具有了自我责任意识,启动了他的内力,才能进一步上升为社会责任意识。

3.用诚实做人、守信办事推动学生践行社会责任。

诚信属道德范畴,是一条做人的基本原则,是人与人进行社会交往的重要砝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对人的诚信要求越来越高。维护诚信的最佳办法是让每个人不讲诚信的行为,都在个人信用史上留下污点,使不守信用者意识到不守信用的代价在一生当中难以承受。在诚信时代,就是让守信用者享受诚信的回报,让不守信用者自食苦果。

4.用丰富多样、学生乐于参与的活动引领学生。

201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14】8号),文件指出“要按照实践育人的要求,以体验教育为基本途径,区分不同层次未成年人的特点,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道德实践活动。各种道德实践活动都要突出思想内涵,强化道德要求,并与丰富多彩的兴趣活动和文体活动结合起来,注意寓教于乐,满足兴趣爱好,使未成年人在自觉参与中思想感情得到熏陶,精神生活得到充实,道德境界得到升华。”同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又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14】16号)对学校德育提出指导性意见,文件指出,“学校教育要坚持以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加快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加快改革德育教育的方式,德育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征和青少年的成长规律,多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手段,突出对话、互动、活动、实践、体验等形式,积极开展内容鲜活、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主题教育活动,精心安排和设计活动内容;要依托班级等组织形式,突出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主导性,促进全体学生全面、主动发展,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长期以来,职业学校的德育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以课外德育活动为辅,虽然取得了一定的德育效果,但课堂教学中的说教德育经常与时代要求相脱节,而那种轰轰烈烈的德育课外活动,则往往是一部分人的德育或某一时间段的德育,缺乏系统性和全面性。可见,职业学校的德育教育基本上是一种“上施下效”的“灌输”过程,教育者是主体,学生是消极、被动接受的客体,这种“灌输式德育”忽视了学生在德育过程中的自我道德建构和自我道德发展,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抑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削弱了学生的主体地位。那么,我们如何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到德育活动中来,如何将学生作为一种德育力量而不仅仅是被教育的对象呢?本次研究的目的就是希望在研究職业学校班级主题活动现状的基础上,对职业学校学生的需求进行探究,并设计开发出一系列可以借鉴或具有一定创新色彩的班级主题活动实践范例,积累一些相关理论经验,为职业学校教育体制和班级主题活动等理论提供新的思路和新的探索,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和长远发展提供实践的经验。

5.积极参与公民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务实精神。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是学校教育的根本原则。组织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对于他们认识国情、了解民情,培养对国家、对社会的责任感,培养务实精神,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中职生社会实践的形式和途径主要有:调研类,包括专题调查、个案调查等;宣传类,包括文化宣传、法律普及宣传、环境保护宣传等;服务类,包括志愿者服务、社区服务、勤工助学等;专业类,包括企事业对口见习、科技创新、文明风采大赛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有所长,提升他们的综合素质。

总之,当代青年学生是祖国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培养其强烈的社会责任意识,养成其自觉践行社会责任的行动,将会产生强大的动力,使青年学生将自己成才、个人命运与社会发展、国家的需要有机结合起来,把自己培养成为受社会欢迎的合格人才,才能担当起国家和民族发展重任。

参考文献

[1]罗少婷.对中职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思考,南京:文教资料,2012.

[2]蒋乃平.职业素养是职业院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特点,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

[3]徐宗敏,孙景明.专业实习促进职高生社会化过程的教育实践,天津:职业教育研究,2008.

[4]蒋丽娜,何瑞.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调查与培养路径研究[J].创新创业理论研究与实践,2021,4(02):145-146+149.

[5]杨小柳,康遍霞,何金鹏.培养青年志愿服务社会责任意识的机制研究——以广东D大学为例[J].广东青年研究,2021,35(01):99-105.

[6]江欣怡.新时代青年学生责任担当培养研究[J].现代交际,2020(24):111-113.

[7]先桁.新时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路径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20,35(04):173-177.

[8]林鸿鸿.依托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学苑教育,2020(28):77-78.

[9]吴艳艳.新形势下当代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问题探究[J].长江丛刊,2020(25):167+169.

[10]郝婷丽,蒋海彬.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培养研究文献综述[J].品位经典,2020(08):62-63+107.

作者简介

黄蓓蕾,(1981.07—),女,汉族,江苏苏州人,硕士,苏州建设交通高等职业技术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学生管理、汽车技术、汽车营销。

猜你喜欢
教育实践社会责任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与探索
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关系之我见
何谓教育理论联系实践
大班幼儿感恩教育实践与探讨
对高校传统音乐教育落实到教育实践的思考
浅谈大众传媒社会责任的缺失
顶岗实习支教学生评价问题探究
论社会责任和企业发展的关系
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研究
经济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