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曲北调交相辉映 名家新秀共写时代新篇

2021-08-05 23:56赵志伟
曲艺 2021年7期
关键词:礼赞曲艺中国共产党

赵志伟

建党百年谱华章,曲艺声声唱盛世。今年5月底,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由中国曲协等单位主办的“向党报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一连数日在北京喜剧院举行,既有多个曲种荟萃的“牡丹花开心向党”综合场演出,也有来自东北沃土的“梨花飘香黑土情”吉林梨树二人转专场演出,更有压轴出场的“曲苑芬芳浦江情”上海专场演出,南曲北调交相辉映,名家新秀共写时代新篇,有深度、有品位、有韵味,一经演出便引发广大观众的强烈共鸣。

说说唱唱礼赞建党百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年初,习近平总书记在发表的新年贺词中指出,“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一艘小小红船承载着人民的重托、民族的希望,越过急流险滩,穿过惊涛骇浪,成为领航中国行稳致远的巍巍巨轮。”讲好中国故事,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值此之际,用百姓喜闻乐见的曲艺形式,在说说唱唱中礼赞建党百年、传承“红船精神”,是广大曲艺人义不容辞的责任。展演中,京韵大鼓《百年礼赞》、群口好来宝《百年赞赋》、苏州弹词开篇《红船颂》、快板联唱《竹韵声声心向党》,或直抒胸臆,或借事明理,檀板弦歌深情礼赞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从解放到开放”“从五星到五环”“从温饱到小康”“让神州大地换人间”的动人景象,来自内蒙古草原的琴声热情讴歌中国共产党一心为民的不变初心和造福百姓的伟大功绩,吴侬软语款款诉说100年前那艘为风雨飘摇的中国指航定向的红船,激情快板则一气呵成地精彩演绎《长征》《劫刑车》《奇袭白虎团》《立井架》4个展现不同历史阶段英雄壮举的经典作品。这些节目立意高远、内蕴丰沛,在守望初心中勇于创新,在经典传承中牢记使命,与时代同频共振,努力为时代画像、为时代立传、为时代明德,唱人民群众之所思所想,道人民群众之肺腑心声,将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用接地氣的艺术形式生动展现出来,入脑入心,引发观众共鸣便不足为奇。

特别是《百年赞赋》,来自内蒙古的青年曲艺家斯琴、巴雅尔、宝音朝克图、吉格希扎布、腾吉思等,身着民族服饰,手持乐器以坐唱形式在舞台中央一字排开边弹边唱,节奏明快、激越昂扬。尽管演唱用的是蒙古语,但对很多观众而言,即便是不看舞台两边的滚动字幕,也能在他们神采飞扬的演唱和酣畅淋漓的旋律中,深深地感受到100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组人民实现民族解放和民族复兴的光辉历程,真切地体悟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和“只有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人民前进”这一历史事实和客观真理,心领神会广大曲艺工作者忆百年征程、庆百年辉煌的激动心情和真挚情怀。

关切现实践行使命担当

中华曲艺源远流长、多姿多彩,然而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才由撂地摆摊摇身一变为曲艺艺术,传统的说唱艺人一跃而为备受尊重的艺术工作者。70余年来,以人民为中心,说新、唱新、演新,成为曲艺人的自觉行动和指南。曲艺人也创作表演过大量新作品,如《野火春风斗古城》《社会主义好》《红岩颂》等,深受大众喜爱。

近些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宏阔视野、“乱云飞渡仍从容”的战略定力、“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意志品质,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开创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写就新篇章,彰显新担当、实现新气象、迈向新征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因此,曲艺既要客观冷静地回望历史的中国,更要满怀深情地观照今天的现实。如展演节目《念奴娇?追思焦裕禄》,把历史与现实有机勾连,由来自河南南阳师范学院的11名同学用南阳大调曲子加以演绎,“把泪焦桐成雨。生也沙丘,死也沙丘……绿我涓滴,会它千顷澄碧。”字字动人、声声含情,将“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遂了平生意”的共产党干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形象,栩栩如生地立在人们心里。

中国航空航天科技虽起步较晚,却如大鹏展翅“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近几年更是接二连三地不断刷新“中国高度”,并引领世界潮流。原创相声《航天梦》即取材于此,在两位青年相声演员徐涛、郭威举重若轻的一捧一逗间,尽显中国航天事业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更抒写出作为当今中国人的自豪之情。放在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仍在肆虐的国际大背景下,这样的节目尤其凸显其悠远而深长的意味和所指。

还有,当代全国道德模范、中国英雄机长刘传健“世界级”迫降的惊人之举。这样的中国故事,感人之余最是惊心动魄,如何用文艺的形式讴歌我们的英雄?除了改编电影《中国机长》,曲艺是否可为?评书《我爱祖国的蓝天》迎难而上,用口语说故事,发挥曲艺“一遍拆洗一遍新”的特长优势,千锤百炼、精益求精,大写出中国人的无畏精神与不凡智慧。评弹《秀发》则是2020年新冠肺炎肆虐期间,根据复旦大学附属闵行医院90后护士刘文进在驰援武汉之际毅然剪短头发的真实故事创作而成,以小见大,通俗又时尚,反映出当今青年一代的历史担当和责任精神。这些节目,无不闪烁着用曲艺讲好中国故事、塑造中国形象、传播中国声音的独特魅力,无不展现出当代中国曲艺人关切现实、践行使命担当、勇攀艺术“高峰”的努力与追求。

名家新秀引领薪火相传

“牡丹花开心向党”综合场演出的开场节目——京韵大鼓《百年礼赞》,由73岁的曲艺家崔琦作词、津门“三弦圣手”张子修作曲,呼斯楞图编曲,中国曲协“牡丹绽放”曲艺英才培育行动入选者杨菲、冯欣蕊、罗晓静演唱,北京戏曲艺术职业学院曲艺系的8名同学伴唱,可谓是老中青三代曲艺人精诚合作、携手共创,献礼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的艺术结晶。台前幕后,名家新秀各展风采,薪火相传生生不息,由此可见一斑。

这样的示例,展演中比比皆是。“曲苑芬芳浦江情”上海专场演出中,更是汇聚上海曲艺界的老中青少四代演员,年龄最小的仅有10岁,演出的节目既有女声小组唱《浦江美》、故事《丰碑》、快板书《江姐闯关》、锣鼓书《女飞行员闯关》、独脚戏《姆妈》《“唱”游江南》、弹词开篇《足迹》,也有上海说唱《上海的早晨》、相声《时代赞歌》、评弹《秀发》、评话《往事并不如烟》、评弹与说唱《两辆红旗车》、说唱《初心曲》,厚植于红色文化、江南文化、海派文化的丰沃土壤,曲颂中国红、艺赞时代美,如此“润物细无声”的艺术熏陶,必将有助于顺利实现代际传承,形成和谐融洽、精诚团结、奋发有为的良好曲艺生态。

众所周知,近年来欣赏传统曲艺的年轻面孔越来越多,也正因为其备受关注,一些旧的不良风气沉渣泛起,一些人追求“娱乐至死”,只讲“笑”果不讲后果,急功近利,屡屡因负面新闻“出圈”,造成不良的社会影响。中国曲协不仅发出倡议,旗帜鲜明地同行业不良风气作斗争,更把曲艺行风建设要求贯穿到协会工作的各环节全过程。不看难处,“向党报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曲艺节目展演在选题策划与节目遴选上用心良苦、在曲种配置和有机编排中竭尽全力、在演员选择和演出呈现上尽心用情不留遗憾,这也正是主办方为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良好局面尽职尽责的具体行动和实践,且从另一个角度实现“向党报告”——说千道万,莫大于行。

(作者:《中国艺术报》社记者)

猜你喜欢
礼赞曲艺中国共产党
思诗史为曲艺批评与创作赋能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书法作品选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曲艺泉城》
十月礼赞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四中全会在京胜利闭幕
礼赞新中国七十华诞
五月礼赞
媒体时代曲艺批评应以曲艺活动为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