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山红英

2021-08-06 04:46南谏君
当代人 2021年7期
关键词:磨坊滑翔山路

红英自小在大山下的爷爷家长大。

红英的成长,就像爷爷经常召集党员群众来议事,奶奶不断守在炕沿边儿,扒拉泥火盆里那一盆压得瓷瓷实实的旺火般,温温暖暖,红红火火;又像山背面白桦林间,那一棵棵桦树身上的树眼,刻下一圈又一圈风雪剥蚀后的年轮。红英三岁会烧火,五岁学圈羊,七岁已上学。小学是在山脚下一间旧庙改造的学堂里念,书桌是一块块白桦树板子拼接的,板凳也是用白桦树锯成的一个个木墩墩。于是,无论风天雨天雪天,学堂里都会溢出那股白桦林的味道。红英除了闻惯爷爷的旱烟味儿,奶奶的火盆味儿,就最爱闻那木头书桌的清香味儿了。

也似乎正是因为书桌上那股清香,红英才一天学也不肯耽搁。

端午时节,娘拆下一炕棉衣棉被,要抱到山下溪流去浆洗,恳求红英请天假,帮娘拾掇,红英好歹不应;娘的烧火棍都当当戳到脚面呀,红英还是死活不肯。有年数九天,风雪正紧,满山坳刮着白毛风。爹要储备一年的莜面,而炒莜麦又是这程序里最累人最煎熬的活儿。煎熬的原因不仅是苦力,而是那莜麦毛子就像无数针刺,时刻都会往你淌汗的脖子里钻……下边灶膛,上边炒锅,又由不得你不出汗。娘打推把,爹忙筛、颠、簸,就缺一个烧火的。爹让红英烧火时,红英噘嘴;爹再央求,红英早奔出家门了。爹便黑着脸骂:哼,念吧念吧,你个贼女子,都是你爷爷惯的!看升了初中高中,你咋翻那山岭!

红英背上书包只顾走,仰脸间大雪已落满村街。

雪太大了,听不到磨坊的轰鸣。忽然一声啸叫,惊得红英寻声凝视,只见一只花雕逃难似的,又从大山里飞来,哆哆嗦嗦落在磨坊房脊上,不时转动脖颈,努力窥探觅食,身下竟然还有一只小雕在扑展翅膀……红英顿时明白,花雕下山,山岭上不知又落下多大的雪了。

刚刚散会的爷爷,刚好也瞭见了那对饥饿的花雕,便踏着厚厚的雪,径直走进磨坊,捧出大大一捧莜麦来,用力向房脊上的花雕扬去……听着花雕娘俩儿急切的啄食声,爷爷才一边吸溜着旱烟袋,一边笑呵呵地望着上学路上的孙女。

小学就在村里,可到了初中、高中,就必得翻过山岭。

春天翻山,沟壑回黄转绿,灌木抽条,山林叠翠。先是岭上开了杏花儿,一朵朵粉红可人;崖下冒出黄芩,娇绿的铃铛儿,摇来晃去……夏秋山路更是诱人,这边脂玉样的雪绒花,那边黄灿灿的金莲花;前边是粉白透紫的狼毒花,后边是野玫瑰花、翠兰菊花。山林墨染,花香四溢。红英开始爬山越沟,倔强的脚步竟然轻轻的,碎碎的,时而还弹弹的,跳跳的,总是那样充满求学的乐趣和自信。

刚上了初中,飘然间就到了寒冬。

初雪之际,同学们还勉强搀扶着爬向山顶,可大雪封山后就没那么容易了。瘦弱的红英常常裹在呼啸的白毛风里,不是崎岖山路上跌一跤,就是沟壑间滑得仰面八叉;山风一吹一趔,大雪一涌一怀。红英和同学们虽然顽强——山里孩子吃得苦,咬得牙——可山路总是山路,风雪无不凛冽。就在同学们几乎畏惧退缩的当口,红英抹着头上的雪水,喘息凝眉间,她忽然望见一对花雕,大的在前,小的随后,正迎面逆风飞来;飞到半空头顶了,又啸叫一声,转而向山坳间滑翔……

那滑翔的样子好轻松,好飘逸。让红英好羡慕啊!

那飘逸的滑翔就像……就像……红英忽然想起电影《智取威虎山》的场景,记起203首长,记起小白茹在雪山披着斗篷,踏雪滑翔的英姿,那英姿不就和刚飞翔的花雕一样么?哎呀,红英突然想:我们何不学学英雄的滑翔?学学花雕的滑翔呢?

突然有一天,带着自制雪板、雪橇、冰车的孩子们,终于歪歪扭扭地滑出了大人们感叹的视线,趔趔趄趄地滑向了深邃的大山……而这些别出心裁的物件,竟然又是老书记的爷爷,被孙女死活缠磨不过,才组织村里匠人们自己开发出来的。

大山有这样的后代,山村父老们,真格地,谁都难以抑制那感动。

感动之余,这回红英爹、红英娘,才真正从内心听进了红英爷爷的话,也下了决心要供养红英娃好好上学。从此,大山脚下这小小山村的父老们,那一双双热盼的眼神,除了春夏瞭望耕耘的山坡,秋日瞭望挂满果实的山野,就是冬天瞭望风雪中那条属于孩子们的山路。瞭得山坡谷子黍子金黄了,瞭得山野万树叶红了,瞭得云灰了,天阴了,刮风了,下雪了……

有天,红英他们真的就在那风雪夜里迷路了。

雪雾朦胧,雪山无声。

哎呀!孩子们会迷在哪里?孩子们不会跌到沟里吧?!

红——英——

小——果——

二——狗——

雪山下的小村,整个乱营了。红英爹娘,吼喊着的乡亲们,纷纷从队房子里,找出社火队的锣鼓,要沿着山路敲打呼唤。大家一时间急得就跟狼进家,火上房似的,嘴里直吼,两脚干跺,慌乱得哪有个主张。大家没主张时,自然又都眼巴巴瞅红英爷爷,瞅他们的主心骨、老书记。老书记把旱烟锅里的烟火,磕到石墙上,指挥村人赶紧弄“锯木面子”拌柴油——这可是正月十五撒“路灯”的做法——人们按照书记的主张,纷纷提着马灯,沿着风雪弥漫的山路,将那拌好柴油的“锯木面子”,一堆堆,一盏盏地点着了,红红的火焰立刻顺着山道,蜿蜒而上,将雪山之路照得那么明亮,那么温情,那么让人感怀涕零……

当孩子们终于扑到大人怀抱的时候,红英的眸子里却不仅是眼泪,不仅是温情。那一刻,红英似乎听到凹凸蜿蜒的雪线之下,宽厚博大的雪山之間,又传来那熟悉的啸叫,又望见那飞翔的花雕……

隐隐听见那啸叫,望见那花雕的时候,红英心里就默默立下誓言,牢牢锁定期盼。发誓一定要将求学之路走下去,走出大山,再走回大山。期盼走回大山的那一天,她会像那双花雕一样飞翔;期盼走回大山的那一天,她这无限热恋的崇山峻岭、千沟万壑,都会长满翅膀似的欢腾飞翔……

这一天终于来到了!

当北京冬季奥运会申办成功,世界的目光开始关注张家口,聚焦崇礼,红英刚好从土木工程专业研究生毕业。红英步入工作岗位,先在集团历练了两年,便肩负起了项目部工程师的重任,随集团第三批奥运建设大军,进驻了生她养她的崇山峻岭。

红英回来,山变了,村变了,爷爷却老了。

崎岖的山道,早已变成平展的柏油路。那油路随着大山里拔起的奥运工程,还有多家公司投资的宾馆、小镇……就像飞舞的蟒蛇,黑黝黝地在山湾里到处盘旋。正是霜冻频频光顾的深秋,满目红叶随着不断侵扰的山风,那么浓重地在林间涌来荡去,时不时地在车窗外幻化出多彩的风景。虽然家乡近年发生的变化巨大,红英求学每次假期回乡时,早有深刻的领略和感受,可如今能作为一名真正的建设者,再重返大山,重返山村,心境便格外的不一样。

车子在山坳间快速行进。到处林立的塔吊,往来的汽车、工程车……早已让这方原本幽深寂静的偏僻之地,变成了一片沸腾的群山。

而红英的心里,该是比谁都要沸腾。

那个从大山里飞出的金凤凰,就要飞回来啦!已经退休的老书记,早已在亮堂堂的新居里,为他孙女做好了最爱吃的莜面窝窝、蘑菇羊肉汤,前来迎候的乡书记、村书记,也早早来到老书记家,恭敬地把老书记安抚到桌子正面唠嗑。这个让乡村各届领导和群众都十分敬佩的老人,不仅有40多年的党龄,当了20多年村书记,带领山村早早脱贫致富,更让大家敬佩的是,他还培养出了一个优秀的孙女,一个令整个大山都骄傲的红苗!

而红英的心绪却远远不在这里。

当车子停在村街,红英的视线便忽闪地,蓦然落到一处地方不动了。红英凝视的地方,原来正是当年大雪封山,爷爷捧出一捧莜麦,抬手扬到屋脊的山村磨坊。如今磨坊早已拆除,改建成了美丽乡村的健身休闲场。

她是在回忆老旧的磨坊,还是寻觅那对梦里的花雕?

红英的心思,只有问红英了。

临近第二年国庆,红英他们集团负责建设的奥运项目,也已经挺拔地矗立起来,几近竣工的顶峰俱乐部、看台、竞赛区以及综合区,让多少慕名而来的游客,远远瞩目,激动万分。

有一天,红英竟然也把爷爷接到了顶峰。

时令尚早,这里的气温却已显寒冷。呼呼的北风,不时携裹着零星的雪花,在大山里飞舞。红英穿着一件红色羽绒服,爷爷还穿着他那件羊皮袄。当爷爷被孙女搀扶着,站到国家跳台滑雪中心工程前,顺着那长长的宽展而陡立的滑道,举目往下俯瞰之时,眼帘里不禁千般迷幻,万般憧憬,似乎那滑道那山坳,早已白雪皑皑,彩旗飘扬;一个个奥运健儿,正躬身踏板,极速飞翔。而红英和爷爷此时正迎风前倾的姿态,還有那呼呼飘动的衣摆,一若当年那对从雪山飞下的花雕……

(南谏君,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张家口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于《中国作家》《长城》《草原》《鹿鸣》《佛山文艺》等发表小说、散文百余万字,出版有《后草地之夜》《大淖》。)

编辑:王瑜

猜你喜欢
磨坊滑翔山路
三条山路
磨坊
杨鹤鸣
MBDA公司“智能滑翔者”制导炸弹
第二艘“太空船二号”首次无动力滑翔
鼯猴
儿时的老磨坊
山路
穿靴子的猫
山路乾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