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文化思想对环保运动发展的影响

2021-08-06 16:26樊晶晶郝杰辉
文教资料 2021年11期
关键词:缪尔约翰

樊晶晶 郝杰辉

摘   要: 本文以十九世纪环保运动先驱约翰·缪尔为研究对象,简述他的人生历程,进行分析,发现缪尔自然主义思想的萌芽、发展和成熟,都与其所处时代的社会文化思想发展密不可分。可以说,是社会文化思想塑造了缪尔。缪尔之所以用写作影响当时公众,是因为他从自身成长经历,感受到文化思想对社会发展、个人发展的强大导向和推动力。缪尔的作品,成功影响了公众对自然的态度。其社会文化思想,引导了社会走向,促成了现代环保运动的诞生和发展。

关键词: 约翰·缪尔   时代文化思想   环保运动

约翰·缪尔是十九世纪美国著名自然主义者,为保护自然、让更多人感受自然之美而奋斗,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草根环保运动,成功推动了美国环境保护运动的兴起和发展,是当时最出名的荒野文化领军人物。其创立的塞拉俱乐部对推动国家公园的建立和荒野的保护贡献很大,影响世界。作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先驱,约翰·缪尔的经历鼓舞了一代又一代环保人。

今天,环保运动日益发展,同时面临困难和挑战。本文以《约翰·缪尔传》为依据,通过对缪尔成长路径的回顾研究,具体分析环境思想形成过程,探寻发起并推动环保运动发展的原动力。借此,增进当前环境保护运动发展的智慧和力量。

一、缪尔人生历程简述

1.自然思想的萌芽

1838年,缪尔出生于苏格兰东海岸的邓巴小镇。当时的苏格兰社会受到亚当·斯密《国富论》思想的巨大影响,逐步形成“愿意接受改变”的地方文化,使少年时期的缪尔就有了“证明自己和改变世界的决心”。同时期,苏格兰兴起的“浪漫运动”蓬勃发展,其中“自然对人们的心理及精神健康至关重要”,要“解放自然及人类天性,使文化与荒野之间更加密切、和谐”等文化思想在年少的缪尔心中播下了自然主义的种子。

尽管缪尔在11岁时就随家人离开邓巴前往美国,但家乡对缪尔的影响深远,使他一辈子对自己的苏格兰出身感到自豪,认为家乡是他“自然之人”思想形成的发源地。

2.自然思想的成熟

1849年,缪尔随家人移民至美国威斯康星州,在垦荒劳作之余,缪尔被蒙哥·帕克和亚历山大·洪堡的著作深深激发去异国他乡旅行的热情。

1861年,缪尔进入威斯康星大学学习。阿方索·伍德的《植物学汇编》帮助缪尔第一次认识到自然的价值,查尔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让缪尔接受了进化论成为达尔文主义思想的拥护者。

大学肄业后,为了生计的缪尔一直辗转于城市、远离自然。1867年,缪尔沿着洪堡的足迹徒步千里来到墨西哥湾,沿途自然呈现出来壮美、多样且和谐的风景,后来被整理成《墨西哥湾千里徒步行》出版。

游历结束后,缪尔定居加州,内达华山的美景强烈唤醒了他一生中对自然最深刻、最强烈的情感,根据山中经历完成的著作《夏日走过山间》成为最吸引人的著作之一。受到爱默生《社会与独处》思想的影响,缪尔意识到山中独处难以推动公众对自然态度的转变,结束了自然荒野中自在生活,返回旧金山,希望以自然文学创作影响更多人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3.新兴的自然主义作家

1873年,缪尔写出大量关于加利福尼亚高山奇特风景的文章,向读者展示美国西部壮美风景的魅力,还开始陆续发表关于自然保护的文章,开启当时民众的保护自然心智。这些文章使当时的公众关注欣赏自然荒野之美。

1879年至1881年,缪尔三次前往阿拉斯加海岸远足,根据游历经历写成的《斯蒂肯》在描写阿拉斯加美景的同时融入他初步形成的自然主义思想,其中进化论观点、观察和欣赏鸟类、关注动物福利、反对人类中心主义等对当时的公众产生极大的影响。

1887年,缪尔担任《风景如画的加州》编辑,从实用角度向读者展示旅行对缓解焦虑和唤醒美感的积极作用。1894年,缪尔出版《加州的群山》向人们揭示雄奇自然的美丽。1897年,缪尔撰写系列文章展示森林包括保护自然野性之美在内的多种用途。1902年,缪尔出版《我们的国家公园》向公众宣传保护自然是为了让人们能欣赏保护区的美丽景色和雄伟景观,展示这些区域对人除物质外的多样性用途,以便人们走进自然、欣赏自然并保护自然,感受大自然对愉悦身心大有裨益。

这些作品在营造保护自然的社会氛围方面产生了广泛影响,赢得公众对于自然保护的认可和支持。

4.环境保护运动领袖

十九世纪末的美国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期,人类侵害大自然的现象越来越突出。怀着转变美国人对自然态度的理想,缪尔积极参与并推动各项保护自然的运动。

当时加州附近的约塞米蒂山谷被人类活动日渐侵蚀,缪尔发表了《约塞米蒂的珍宝》等一系列作品告诉人们应该如何更好地使用自然,并积极游说最终推动美国国会于1890年决定创建国家公园系统及国家森林系统,实施荒野保护政策。1892年塞拉俱乐部创立,缪尔被推选为主席。

1903年,缪尔陪同罗斯福总统前往约塞米蒂考察,让罗斯福总统感受到约塞米蒂的荒野之美,推动罗斯福总统于1905年正式赋予约塞米蒂国家公园地位。面对旧金山市在约塞美蒂国家公园的赫奇赫奇山谷筑坝蓄水的企图,缪尔开展了大量的宣传和游说工作,发起了美国历史上第一个草根环保运动——保护约塞米蒂公园之战。

然而面对经济开发浪潮,刚起步的荒野保护非常脆弱,1922年旧金山修建水坝淹没了峡谷,但缪尔推动创建的国家公园保护制度被高度评价,获得越来越多人的认可和追随。

二、缪尔人生历程分析

回顾缪尔的传奇人生,有必要对缪尔环境思想形成和他的环保运动历程进行全面而准确的分析,从中获取智慧推动当前环保运动发展。

1.文化思想孕育的自然主义者

(1)接受改变的践行者

尽管缪尔的生活经历过很多波折和动荡,从农夫到大学生、从工人到徒步旅行者、从牧羊人到登山者,从山地导游到专栏作家,从农场主到环保运动领袖,缪尔的一生都在践行他“愿意接受改变”的决心。即使在墨西哥湾千里行时染上疟疾,差点丧生的他认识到了改变的风险,但他还是毅然决定“继续自己一开始就想做的事”。在解决管理和保护约塞美蒂国家公园过程中,缪尔更是进一步展示出“愿意接受改变”的决心。他支持由军队巡护国家公園,接受汽车驶入公园。这些改变事实上更好地保护了公园,为公园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和支持者。正是秉承“愿意接受改变”的决心,缪尔才能一直与时代同发展,最终站到时代的前沿,成为现代环保运动的奠基者。

(2)亲近自然的旅行者

亚历山大·洪堡的著作点燃了青年时期缪尔的旅行热情,这种热情伴随了他一生。从青年到晚年,从贫穷到富有,这种热情始终推动着缪尔沿着洪堡的足迹踏足陌生的土地,亲自感受洪堡描写的自然魅力。

缪尔写作的目的是希望像洪堡那样通过文字吸引更多的人亲自感受自然。鼓励读者走进自然,感受自然美;教会他们欣赏自然的方法,学会深刻感受荒野自然的魅力;并反复强调“书籍不能替代真实、鲜活的体验”,

(3)爱自然是每一个人的本能

苏格兰“浪漫运动”中有两位最负盛名的诗人——罗伯特·彭斯和华兹华斯,他们的诗作致力于寻找自然与人“更加和谐的关系”“鼓励个人听从自己的内心”,这些思想对缪尔影响深远,激励他追随内心,积极探索人与自然的关系。

正是在“浪漫运动”思想的影响下,缪尔始终坚信自然世界是爱和善良的典范,人们内心拥有对自然共同的热爱,希望通过写作给公众带来全新看待自然的视角,满足大家的对自然之爱,成为他日后发起环保运动的基础。

(4)通过文化思想引导大众

缪尔没有简单地认为当人们足够富裕后就会自然而然地更加关注和保护自然或者激发他们对于大自然的热爱,他敏锐地意识到文化思想对大众引导的不可替代性,自此开始写作生涯。受到十九世纪末“现实主义”文学的影响,缪尔的作品以“品味细节”的方式让读者彻底、真实地感知和体会物质世界。他的作品深受读者喜爱,吸引大量读者回归自然,使环保主义的力量得到壮大。

(5)现代科学主义的拥护者

大学时代接触的达尔文主义和科学知识深刻影响了缪尔。在科学知识的帮助下,缪尔在旅行途中深入了解并发现荒野的规律,发现荒野的自然美。正是科学精神的影响,缪尔意识到要真正传递出“荒野之美”不能只靠带领人们体验自然,更需要通过科学方法提炼出自然之美,才可能真正实现目标。他说:“打开他人双眼的方法必须通过科学的探索和科学的解释。”

从上述实例可以清晰地看到缪尔自然思想萌芽及成长、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受到了不同文化思想的深刻影响,“文化……影响了缪尔对自然的感受。文化的外表下是对不断变化的思想、政策及各种信仰,更持久、更具有普遍性的感受。文化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制造了思想”。

2.融合社会文化思想的环保思想家

早期的自然保护主义者看待环境问题过于理想化,在推动环境保护的实践上难有成效。包括早期的缪尔在看待自然、社会及人性方面都是理想主义者,但与其他自然保护主义者不同的是,缪尔深受到当时“实用主义思潮”的影响,是同时代环保主义者中难得的务实派。他清晰地意识到人类掌握的知识是片面的、有限的,因此人类必须制定一些生活规则,成为他积极制定人与荒野相处的新规则的由来。正是秉承实用主义原则兼顾环境保护和人类福利,成为缪尔推动建立国家公园体制成功的重要原因。

在对待城市发展的问题上,一方面,他准确认识到城市发展势不可挡,保护自然的力量不可能阻挡城市发展的潮流,会有更多的荒野被改造为城市。另一方面,他敏锐地意识到城市文明的发展是唤醒人们内心对于大自然热爱的最佳契机,他写道:“成千上万身心疲惫、神经衰弱、过度文明化的人们开始发现:走进大山就是走进家园,荒野是必不可少的,山地公园和森林保护区不仅是木材的产地和灌溉水的源头,更是生命的源泉。”

在环境保护目标上,他将保护的目标明确为实现人类的全面发展。“他不赞成人类必须总把大自然的福利置于人类之上。相反,他推动自然保护成为提高人类福祉的手段。人类的身心健康、经济发展有赖于对于自然世界的利用”。尽管后来历史学家罗德里克·那什尖锐地批评缪尔“关注自然为人类带来的益处,以这种更容易让人接受的言辞伪装他的激进平等主义思想”,但不可否认,正是缪尔提出更易于接受、更具实用价值的建议才真正推动当时环保事业的发展。

在对待“保存”和“保护”的争议时,并非像后人评价的那样反对偏于对自然资源利用的“保护”运动。他认为“使用并不意味着破坏,不只是意味着材料的消耗,使用应是广义的、明智的、人道的”。保护和保存不存在清晰的界限,一直强调“自然的精神价值和审美价值与经济效益同等重要”。

在协调社会发展和自然保护的平衡上,他认为保护自然实质上是教会人们更审慎地利用自然,有利于实现社会长久而稳定的发展。“如果森林能够刺激感官,抚慰受伤的心灵,那么社会也可以发挥同样的作用,这是自然保护主义者的希望”。缪尔已经敏锐地意识到社会发展与自然保护并不冲突,实质上是可以雙向推动的。

缪尔找到了平衡的基调和务实的论点,形成了环境保护思想。他说:“人类对自然在物质上的依赖是毋庸置言的,但让人类意识到对自然在精神上的依赖则需要新思想的引领。”由于缪尔提出的环保思想更易于接受、更具实用价值,这种思想后来逐渐成为引领大众重新认识自然的武器。

3.用新文化思想引领社会发展

缪尔不仅专心于自然世界的文学创作,“代表大自然”也是他的公共角色。对于很多人来说,接触他或阅读他的文字,相当于经历了宇宙秩序的解放,心怀希望。查尔斯·艾略特曾经给缪尔写信:“我们这些不能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需要一个人将大自然的广阔天地带到我们的书桌和夜灯前,让我们的内心保持活力,释放压抑的情绪。”就这样,缪尔通过文章向远离自然的人们展示城市之外的荒野之美,逐渐对加州乃至全国的读者在引导保护自然的社会氛围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推动了当时社会开始反思对自然资源毫无节制的使用和占有方式。

缪尔推动创建的国家森林保护区独特系统,被视为美国自然保护运动的源泉,不仅指导了对于一些特殊点的保护,而且关注人类与自然之间的微妙关系,与罗斯福总统两次前往约塞米蒂的露营,让罗斯福总统意识到大自然促进国家发展、创造永久性的经济效益的同时,认同“要永久性地设立独立的森林保护区,以造福我们所有的人民”。

他一直强调需要树立新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教导人们学会尊重和敬畏比人类更伟大的自然。他关于大自然的观点得到了延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在他的感召下,环境组织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极大强化了当时美国民众自然是值得保护的意识,缪尔被视为自然保护运动的发起者。

缪尔一直致力于推动自然保护运动,改变了当时把大自然经济物资来源的剥削态度,减少了人们对自然的污染和自然资源的浪费。在他的影响下,人们开始认识到大自然高度融合了情感、精神和美学价值等各种价值于一体,扩展大自然的价值。

4.坚持实用主义原则推动环保运动发展

自然保护运动的蓬勃发展与缪尔一直坚持实用主义原则密不可分。他深知如果要在经济发展的洪流中将大自然保护好,既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调和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冲突,更重要的是需要妥协。他在向人们展示自然之美的同时,一直避免刺激不同的利益群体,以此争取更多公众的支持,调和所处时代的文化和社会矛盾。譬如在森林的使用问题上,与其他自然保护主义者不同的是,始终认同对于公共土地上的树木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进行砍伐是应该被允许的。

缪尔在自然保护的问题上一直保持理性的经济思维。从未反对“明智地使用”自然,但他认为建立国家公园的初衷绝非更加有力地利用自然资源或保护消费者权益免受垄断价格的损害。他一直强调荒野公园的价值不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舒适和速度的需求,而是提供人们汲取自然的灵感和力量的空间,给人们提供更好的休闲场所。

在保护赫奇赫奇山谷的过程中,尤其凸显了到底是要遵循功利主义原则满足最大多数人在最长时间内的最大利益,还是遵循理想主义原则只要满足人们对于荒野的情感审美之间的冲突。随着围绕赫奇赫奇峡谷的争辩进入白热化阶段,需要发动全国自然爱好者加入其中。

缪尔一方面通过写文章向人们传递国家公园建立的初衷是满足所有人欣赏自然美景的需要,每个人都需要生活物资,但美丽的自然景观同样是人们的需要。另一方面做出了妥协,同意在山谷中修建公路,允许汽车开到山谷的深处。他一直坚持实用主义政策认为只有增强公众意识,便利山谷的交通,才能更好地利用山谷。这为缪尔赢得了大量的支持者,使自然保护的思潮在社会的影响越来越大。

通过对缪尔环境思想形成和环保运动推动历程的分析,可以看到他的思想不只是荒野体验的产物,一直积极吸收社会中的新时代思想,意识到自己的责任不能仅仅通过带领人们感受荒野完成,实质上更多关注推动社会思想的变革,促使他成長为一股文化力量,对社会思想产生了变革式的影响。虽然有其他人早于他行动或提出重要观点,但他对自然的爱是热烈的,在保护自然上是现实的,他用充满热情的文字告诉当时的民众自然的精神价值及要改变对自然的态度,正是缪尔能够在坚持原则的基础上做出一定的让步和妥协,才成为那个时代最有影响力的自然保护运动领袖。

三、反思与总结

一百多年后,人们惊叹于缪尔炫目的荒野探险经历,自然而然地得出亲近自然非常重要的结论。当前的环保主义者越来越重视让更多的人亲自感受自然之美、帮助更多的人获得深度感知自然之美的能力,借此强化人与自然的连接,提高人们的环境素养,培养更多的环保力量,推动环保运动的发展。

通过对缪尔的全面分析,这一结论显然是存在一定偏颇的,没有注意到缪尔踏足荒野的动力和感知荒野之美的能力每一步都是源自他身体内的文化烙印。这些“文化的烙印”有苏格兰的地方文化和十九世纪的“浪漫运动”,有洪堡、达尔文、爱默尔,这些自然主义思想、科学思想最终融入缪尔的血液中最后孕育出新的力量,最终开花结果,促成了现代自然保护运动的兴起。

缪尔在当时文化思想的推动和影响下成长为一名环保运动先锋,他在荒野体验基础上提炼出的文学思想进一步壮大了这种文化力量,成功地将时代思想转向探索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环境主义。可见,早期的环境主义者不仅是努力改变人们的观念和引导人们的行为,更是认识到文化思想的重要性,并为之不懈努力,才能成功推动环保运动的发展。

反观当前的环保运动,有两个现象值得警惕。

1.缺乏如何全面推动社会环保运动发展的思考

当前环保运动强调通过环境教育推动社会向环保之路迈进。环境教育项目偏重以青少年为对象,希望通过吸引青少年参与培养亲自然、爱环保、具备一定环保技能的下一代,成为推动环保运动发展的后备力量。

对比当前环境教育项目对青少年的关注,显然对成人的关注是相当低的,有些项目甚至简单地把对成人的环境教育划归为“亲子教育”的范畴,或简单的环保宣传——如绿色出行、节约能源等。

这显然与缪尔的做法有很大的差别。缪尔是“不分阶层、性别和受教育程度,他的改革使命涉及每一个人”。当前环保运动发展,尚缺少这种对社会每一个人全覆盖的考量。

我们必须认识到未来的社会是当前社会的建设者决定的,成年人决定了我们将把怎样的世界交到下一代手中。当今环保主义者聚焦未来环保运动的接班人——青少年人群,却对当前社会建设的主力军——成年人群选择性忽视,缺乏对推动社会发展的全面考虑,无疑是欠妥的。

如果深入分析当前环境教育项目,就会发现项目的引导重点多在培养参与者的亲近自然行为和保护环境行为——环境行为的养成。由于这种偏重,客观上出现了重实践、重博物知识而轻文化思想的局面,文化思想的精神引导作用被弱化。结果是环境教育的主要目标人群——青少年,即使有很强的环境意识和良好的环保行为,但对环保领域的经典文化著作特别是其中体现的环境思想却知之甚少。当前对文化思想学习的弱化,实质上导致环保运动领域的文化思想没有发挥应有的精神引领作用。对比缪尔的成长经历,缪尔正是在一个又一个文化思想的引领下走上环保运动之路并通过文学作品形成特有的环境思想推动环保运动的发展。

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文化思想不断涌现,客观上推动新社会思想的形成。当前环保运动的困难不能仅仅依靠引导人们的亲近自然行为或督促人们的保护环境行为解决,还需要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思想,更需要推广这样的文化思想形成适应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

可见,当前环保运动着力发展环境教育,借此壮大社会的环保力量,推动社会朝环保之路前进,初衷是推动社会发展,但是由于教育对象和内容偏颇,并未达到预期效果。缪尔对时代精神的重视值得我们重新考虑曾经被忽视的因素,以推动社会向环保之路发展。

2.需要营造与社会发展同步的时代文化精神

当前社会城市化进程加速,人与自然的距离拉大。另一方面,经济发展与自然保护的矛盾显现。

缪尔所处的时期面临着这些社会发展的问题,但他认为社会潮流不可逆转,只有顺应时代潮流的时代精神才能永存并真正取得推动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因此,他一直致力于调和经济发展与保护自然并强调非原则性的妥协,视之为环保运动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

了解当今的社会发展方向,积极从中找到发展环保的生机,将当前的环境思想与时代潮流通过“妥协而非原则性投降”的修正,逐步使之成为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精神,此乃当前环保运动的一个要点。

赫奇赫奇山谷保卫战失败,告诉当时人们残酷的现实:奇妙的大自然,在财富增长和经济发展面前必须让步。深入分析其原因,会发现“即便人们亲近大自然,但是其对自然的意识不够强大或广泛,无法与当时日益泛滥的经济增长社会发展趋势相抗衡”。这同样存在于当前环保运动发展过程中。单单引导公众亲近自然,是不能实现目标的。只有吸引更广泛的人群、培养他们更强大的环境意识,才可能与单单关注经济增长的意向相抗衡,真正推动环保运动发展。

当前,我国环保運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其中孕育的文化思想逐渐改变社会。时代的发展,召唤与之相匹配的文化思想。

推动当今环保运动的发展,需要借鉴缪尔成功地将全新的环境理念成功影响每一个人,给人们补充源源不断与自然连接的动力和深度与自然连接的智慧,最后形成一种社会文化,推动公众共同为环保运动的发展努力。当今环保主义者,需要将有关文化思想融入人们的心中,点燃人们的热情,转化成引领社会发展的时代文化思想。当这种社会文化思想得到越来越多人的共鸣的时候,引起的共振之声将是了不起的。

参考文献:

[1]唐纳德·沃斯特.荒野中的朝圣者约翰·缪尔传[M].上海:三联书店,2019.

[2]约翰·缪尔:一个被誉为“美国国家公园之父”的人[J].高荣伟,译.资源与人居环境,2018(06).

[3]张红菊.“一个无可救药的山野之人”——世界环保先驱约翰·缪尔[J].百年潮,2011(04).

[4]John Muirs Environmental Aesthetics: Interweaving the Aesthetic, Religious, and Scientific[J]. Emily Brady. The Journal of Aesthetics and Art Criticism. 2018(4).

[5]John Muir and the Natural Sublime in the Yosemite. Buyuktuncay, Mehmet[J]. Dokuz Eylül. University Journal of Humanities. 2017(4).

[6]易小明.论种际正义及其生态限度[J].道德与文明,2009(05).

[7]王宁.生态批评与文学的生态环境伦理学建构[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03).

湖南省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服务湖南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教育模式研究》(XJK19BZY067),主持人:樊晶晶。

通讯作者:樊晶晶

猜你喜欢
缪尔约翰
约翰·纽伯瑞:儿童文学之父
约翰·科林斯
缪尔的荒野自然观及其当代价值探析
Count Them Tomorrow Morning
年度协议库存物资需求计划预测研究与应用
新电源
让孩子买单
约翰.T.杨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