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视角下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

2021-08-09 00:23陈欣欣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 2021年9期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陈欣欣

摘  要 思政教育在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中占据重要地位,而且是人才培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在课程思政背景下,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应对课堂教学进行深化改革,并将课堂教学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其中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思政教育有着极高的贴合度,因此要对该课程教学进行积极改革和实践,最终构建与课程思政相符的课堂教学模式。

关键词 课程思政;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21)09-0093-02

0  引言

当前人们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重视。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职院校的招生人数也在不断上升,每年的毕业生人数也水涨船高。这样虽然能够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但是也给国家和社会带来很大压力和挑战。面对越来越严峻的就业形势,很多高职学生都产生心理问题,特别是艺术设计类专业的学生。因此有必要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以此来对高职学生的心理压力进行正确疏导,防止因为心理问题而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现在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难以满足课程思政要求,如何在课程思政背景下改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已经成为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心理健康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

1  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现状

1.1  学校不重视,设置的课时比较少

教育部明确要求各高职院校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对所有新生开放,并逐渐将心理健康教育设置为所有学生都可以选择的选修或辅修课程,让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覆盖整个校园。高职院校开设的公共必修课一般会安排35个左右的课时,但是有些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只安排十几个课时,这十几个课时中又包含几课时的生理卫生健康教育,实际的心理健康教育只有不到10课时,而且一般都会安排在晚上时间上课。由于学校没有给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安排充足的课时,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无法发挥出更大的效用,而且晚上上课也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不利影响,最终的教学质量难以得到保证。

1.2  课程教学设计实用性比较低,不能满足学生需求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是对学生进行行为指导,希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掌握正确处理现实问题和调节心理问题的方法。对高职学生最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调查发现,学生对类似“提升自信心的方法”“对自身情绪进行调节的途径”等问题比较关注,但是很多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开展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都对理论教学比较重视,对实践比较忽视。这种形式的教学根本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而且实用性比较低,对学生而言没有什么实际用处。

1.3  课堂教学效率低下

由于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安排的课程比较枯燥,设计的课程不具备实效性,因此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都是为了获得学分而不得不进行课程学习,实际上都在偷偷玩手机或看小说,根本没有听教师讲课。整堂课基本上都是教师在自说自话,学生根本没有参与课堂学习,课堂气氛死气沉沉,教學效率自然也不会太高。

1.4  教学内容比较滞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操作性和应用性,但是由于教材内容比较滞后,受教材内容所限,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也存在很大的滞后性。教师往往会采用灌输式教学法作为课堂教学主要方法,在这种教学模式中基本上不会和学生进行互动、讨论,学生也不能感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而且由于教学方式比较单一,学生的学习兴趣比较低,根本不能完成课程教学目标。

2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的建议措施

2.1  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课程思政之间有着很高的契合度,因此可以很容易地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教育。将课程思政内容真正地嵌入心理健康教育中,确保两者之间能够形成环环相扣、紧密结合的关系,特别是两者相通的环节更是要进行紧密融合。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涉及价值观培养内容,而思政教育的基础就是要树立正确的“三观”。出现心理问题的大学生往往不再关心群体利益,对个人价值却会越来越重视,个人英雄主义就成为其崇尚的重要思想,这种想法无疑是错误和极端的;而且在这种错误思想的影响下,心理健康教育根本不能发挥作用,长此以往,学生就会迷失自我。基于此,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心理健康教师应提高对课程思政的重视,将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政教育结合起来。站在课程建设角度分析可以发现,心理健康教育可以引导思政教育,从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深化;而思政教育能够补充和丰富心理教育教学内容,如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如果可以坚守诚信原则,就可以有效避免很多问题,还可以有效缓解现在很多高职大学生都患有的“社交恐惧症”。这些教学内容不仅属于思政教育中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还属于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将两者融合起来可以促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挥出更好效用。

2.2  倡导先进教学理念

社会节奏及社会需求的日益提升,不仅对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群体提出更高的要求及期待,也对其造成极大的心理压力。如若不能及时对大学生心理进行有效疏导,极易造成其对社会畏惧、对自己怀疑的心理,不利于大学生良好心态及社会信心的形成。因此,各高职院校要正视大学生群体中存在的这一现象,并注重对大学生抗压能力、调节能力的培养。基于此,高职心理健康教师不仅要主动构建先进的教培体系,还要倡导先进、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并将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升至与其他课程同等的位置,促使学生给予其同样的重视。另外,还要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和课程思政进行融合,保障学生的心理素质与其知识能力一致提升。

2.3  课程定位符合大学生思维认知

高素质人才不仅需要具有极高水平的专业知识、专业能力,还需要具有极强的心理素质。现阶段我国大学生存在诸多心理问题的现象尤为突出,因此,各个高职院校应积极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结合大学生专业内容及学习思维、生活思维等构建具有实用性、普及性的心理健康课程,务必保证该课程设计符合大学生思维认知规律,促使其真正发挥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提升效用。此外,高职心理健康教师还要不断对大学生群体在学习、生活方面可能发生的问题进行评估预测,并制订针对性的心理问题疏导方案及偏激行为应急方案等。

2.4  积极培养专业教师

首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因此要求授课教师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知识水平、授课水平和心理素养,扎实的专业功底和实操技能是确保能够对学生心理进行正确引导的基础。基于此,高职院校应设置专门对心理教师进行筛选的标准,通过筛选标准的心理健康教师才能正式上岗,这也是确保心理健康教学质量的必要措施。

其次,要对在职的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师进行再教育和培训。为了获取先进的心理学教育知识,高职院校还可以挑选优秀的教师积极参与各类学术会议,以此来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如果条件允许,学校还可以定期培训所有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培训提高所有教师的心理素养,从而可以更好地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最终实现心理健康教育质量的提升。

3  课程思政背景下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内容

在课程思政背景下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只是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解理论知识,还要通过心理体验和实践让学生认识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从而可以增强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并对他们的个性心理品质进行优化,最终将学生培养为心理健康的专业型人才。高职院校可以先将融合了思政教育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为选修课,教师进行教学时应对学生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内容进行重点关注,同时要充分了解学生的政治素养水平,如学生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程度。与此同时,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还要在正式开始授课之前,先规划好在心理健康教育中融入课程思政的方式,通过不断地对融入方式进行摸索和实践,最终找到最合适的教学方法。另外,等到教学结束后,教师还要总结每节课的教学经验,以便吸取教学经验,并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对学生感兴趣的内容予以保留,对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和不合时宜的内容予以剔除。高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或包含优秀人物事迹的视频,还可以让学生观看具有爱国情感的影视作品,这种形式的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缓解心理压力,最终达到课程思政和心理教育结合的目的。

4  结语

高职艺术设计类专业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比较系统、复杂的工程,单纯依靠学校和教师的努力是不可能实现的,还需要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家长的支持。只有不断地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和方法,并将课程思政融入其中,才能有效提升高职大学生心理素质,为其未来发展和就业创造良好条件。■

参考文献

[1]基艳.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浅析[J].科教文汇,2020(8):155-156.

[2]梁瑛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思政化有效性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高教学刊,2020(20):77-79,83.

[3]陽秀英.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探讨[J].广西教育,2020(23):57-58.

[4]徐科朋,薛宏,吴家虹,等.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现状及改革[J].山西青年,2020(12):291.

猜你喜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改革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浅析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及建议
“双创”形势下高职财务管理课程改革探索
基于创意的对口单招色彩课程改革突破点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