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诊断价值

2021-08-09 03:36权莉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13期
关键词:甲胎蛋白凝血酶原继发性

权莉

原发性肝癌作为一种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恶性肿瘤疾病,该病具有很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有着十分巨大的威胁[1]。针对该病早诊断、早治疗是关键,只有在患者发病早期积极开展治疗,才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情进展,从而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2]。然而,原发性肝癌患者在发病早期缺乏明显的症状,通常是在进入中期或者末期后,才会被患者所发现,这个时期很容易出现肿瘤转移的问题,这就会极大的提高对患者的治疗难度[3]。而通过检测原发性肝癌患者的肿瘤标志物,也就是甲胎蛋白,极易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的问题,这就会延误对患者的治疗[4]。因此,文章选取医院收治的160例肝脏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分析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甲胎蛋白与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查的临床诊断价值。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均选自医院2019年2月—2020年8月期间收治的肝脏疾病患者,共160例,全部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按照患者的疾病类型进行分组,分别为原发性肝癌组40例、继发性肝癌组40例、肝硬化组40例以及肝炎组40例。肝炎组患者中男性27例,女性13例,年龄38~76岁,平均年龄(50.8±5.3)岁;肝硬化组患者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40~78岁,平均年龄(51.2±4.9)岁;原发性肝癌组患者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39~75岁,平均年龄(51.4±5.1)岁;继发性肝癌组患者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龄36~74岁,平均年龄(51.5±4.7)岁。对比四组患者的基线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参与本次研究的患者在入院后,在清晨获取患者3 mL空腹静脉血,然后将获取的血液标本通过离心机进行处理,将分离出的血清通过化学发光法进行检测。需要注意的是,如果不能立即检测,则需要将血清放置到-70℃的冰箱中进行储存,直到检测时再取出。

1.3 观察指标

在对四组患者完成检验后,获取患者的甲胎蛋白以及血清异常凝血酶原的数值,然后开展对比分析。同时,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统计其甲胎蛋白以及血清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率[5]。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用(n,%)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对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进行表示。P<0.05时,表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比四组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水平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1所示。

表1 对比四组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水平(AU/mL,)

表1 对比四组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水平(AU/mL,)

注:原发性肝癌组与继发性肝癌组相比t=37.157,P=0.000;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t=36.693,P=0.000;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组相比t=37.192,P=0.000

组别 例数 异常凝血酶原水平原发性肝癌组 40 26 355.2±4 475.5继发性肝癌组 40 61.5±9.8肝硬化组 40 387.4±60.8肝炎组 40 36.8±5.2

2.2 对比四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原水平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2所示。

表2 对比四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原水平(μg/L,)

表2 对比四组患者的甲胎蛋白原水平(μg/L,)

注:原发性肝癌组与继发性肝癌组相比t=37.209,P=0.000;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硬化组相比t=37.847,P=0.000;原发性肝癌组与肝炎组相比t=37.970,P=0.000

组别 例数 甲胎蛋白原水平原发性肝癌组 40 19 542.4±3 254.7继发性肝癌组 40 392.2±44.7肝硬化组 40 65.8±5.9肝炎组 40 2.2±0.7

2.3 对比四组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以及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率

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以及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如表3所示。

表3 对比四组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以及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率 [例(%)]

3 讨论

长久以来在临床上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时,都会根据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进行诊断,这也是最为明显的血清肿瘤标志[6]。但是,患者在发病初期,其甲胎蛋白水平往往并不会十分显著,而且生殖细胞肿瘤以及睾丸癌等基本也会导致甲胎蛋白水平升高[7]。还有研究资料显示[8],有35%左右的肝癌患者并不会出现甲胎蛋白水平升高的情况。所以,如果仅仅根据患者的甲胎蛋白水平对其进行诊断,很容易出现漏诊或者是误诊的问题,将会延误对患者的最佳治疗时间[9]。目前,在临床上通常需要结合多种指标对原发性肝癌进行诊断,然而这些指标缺乏特异性,导致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仍然存在着较大的难度[10]。

人如果患有肝脏疾病,其肝细胞将会出现线粒体肿胀、坏死以及变性等多种问题,引发患者出现肝功能障碍,还会导致人体的维生素 K 循环受到极大的影响,从而会大量产生异常凝血酶原[11-12]。尤其是原发性肝癌患者将会出现γ谷酰基羧化酶活性下降以及凝血酶原过度表达等问题,并且对维生素K的摄入也会大幅下降。这就导致其异常凝血酶原的水平相比其他肝脏疾病的患者要更加突出,在对其进行诊断时,也可以将异常凝血酶原作为重要的检测标志物[13]。同时,异常凝血酶原的单项检测敏感度以及特异度都要远远高于甲胎蛋白原,尤其是对原发性肝癌的早期诊断价值也要更高,还能够作为独立诊断原发性肝癌的重要指标[14]。因此,通过检测患者的甲胎蛋白与异常凝血酶原指标,能够大幅提高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早期诊断准确率,两者还能够互相补充,进一步提高对患者疾病的检出率,这样就能够更好的为患者确诊,从而及早的开展对患者的治疗[15]。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异常凝血酶原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原发性肝癌患者的甲胎蛋白阳性率以及异常凝血酶原阳性率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别的患者,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综上所述,对原发性肝癌患者通过甲胎蛋白与异常凝血酶原联合检查有着十分确切的诊断价值,不仅可以很好的为患者确诊,还能够与其他解绑有效分别。

猜你喜欢
甲胎蛋白凝血酶原继发性
甲胎蛋白升高,就一定得肝癌了吗
肝硬化患者凝血酶原时间及血小板检验的临床价值
新九针特色技术组合治疗继发性闭经的临证经验
血清异常凝血酶原检测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甲胎蛋白:您了解多少?
前列腺癌治疗与继发性糖代谢紊乱的相关性
基于“肝脾理论”探讨肠源性内毒素血症致继发性肝损伤
继发性青光眼应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观察
你真的了解甲胎蛋白吗
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与凝血酶原时间的临床检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