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护理在脊柱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重要性

2021-08-09 23:23程艳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7期
关键词:康复满意度

程艳

摘  要:目的  探讨脊柱损伤患者康复期间辅以体位护理干预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期间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诊治疗的脊柱损伤患者94例观察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每组47例。对照组常规护理,观察组体位护理,对比效果。结果  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疼痛评分、负性心态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概率低于对照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脊柱损伤患者康复期予以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体位护理;脊柱损伤;康复;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7-0084-03

脊柱损伤属于临床骨科常见病之一,同时也是治疗难度、护理难度均较高的病症之一。因患者脊柱遭受损伤,不管治疗前或治疗后均存在行动不便的情况,因此需要护理人员精心的照护,特别对于体位方面的护理,更是决定患者预后恢复质量的關键[1]。通常脊柱损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时选择体位为俯卧位,以便医生进行治疗操作,但患者容易感觉呼吸不畅,同时影响血液循环,因此就需要于康复时期变化体位,减轻患者痛感,预防并发症出现[2]。本文以2019年12月~2020年11月医院接诊治疗的脊柱损伤患者94例观察分析,内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2月~2020年11月枣庄市薛城区人民医院收诊治疗脊柱损伤患者94例观察分析,通过随机数表法分组,对照组共计患者47例,包括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22例;年龄范围25~73岁,平均年龄(49.52±1.41)岁;其中14例患者为颈椎受损,11例患者为胸椎受损,9例患者为腰椎受损,13例患者为脊柱侧弯。观察组共计患者47例,包括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范围24~75岁,平均年龄(49.63±1.50)岁;其中15例患者为颈椎受损,10例患者为胸椎受损,10例患者为腰椎受损,12例患者为脊柱侧弯。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本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排标准

纳入标准:①均确诊为脊柱损伤,符合疾病诊断要求;②均同意参与并配合研究。

排除标准:①患精神障碍性疾病患者;②抵触配合研究者。

1.3  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生命体征观察、饮食指导、并发症对症处理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强化体位护理,具体措施为:

1.3.1  入院护理

脊柱损伤患者多因突发情况致伤,生理、心理均出现较大波动,多存在恐慌、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应做好患者安抚工作,为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法与注意事项,同时通过列举成功案例强化患者治疗信心,耐心、细致解答患者及家属提出的疑问,获取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从而缓解不安心理,提高患者依从性。

1.3.2  体位护理

①固定体位:需将患者安置于硬板床上,保证头颈平直、中立,不可向任一方向扭转或弯曲,可于患者头肩颈下方放置薄枕,如患者难以自主保持头颈中立,可利用颈围或于两侧放置小沙袋帮助其固定,同时注意不可对患处形成压迫。如患者为胸腰脊柱受损,应保证脊柱曲线竖直,同时可于患者腰下放置5 mm软枕,增强患者舒适感。采取平卧、侧卧交替形式,变化体位2次/h。②变换体位:可由1~2名护理人员进行体位变化护理,第一步将患者手臂交叠放置在胸前,双膝合并屈曲向转向侧,护理人员身体靠近病床边缘,单手插入患者枕下,使前臂、手腕横于患者肩部,另一只手置于患者臀部,以患者颈部作为中心轴翻转,尽可能让患者身体保持前倾状态,于患者头部、肩部、腰骶处分别放置软枕,进行局部调节,直至患者感觉舒适。体位变化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情况,一旦出现痛苦表情或呼吸困难情况,应暂停操作。③放置四肢:当患者处于平卧位时,上肢应平放于身体两侧,下肢可伸直或屈曲,以患者主观感觉舒适为最佳。当患者处于侧卧位时,上肢保持屈肘状态,一手放于胸前,另一手放于枕旁,下肢下面腿保持伸直状态,上面腿可呈屈曲状,以软枕等置于患者双腿之间。如患者保持俯卧位,应安放俯卧支架,患者保持上肢自然放于头侧,于患者膝盖处放置软枕,帮助下肢静脉回流。④佩戴支具:待患者身体状态恢复一段时间后可佩戴支具,一般为术后1~2个月可佩戴腰围,具体情况以患者恢复情况为判断依据。切勿过早佩戴支具,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二次伤害。

1.4  观察指标

利用VAS量表对两组患者护理前后疼痛程度予以评估,总计10分,分数越高,痛感越强烈,反之越轻。利用SAS量表、SDS量表分别对患者护理前后心理状态进行评估,总分均为100分,分数与焦虑、抑郁程度呈正相关。观察各组患者出现并发症情况(压疮、呼吸不畅、神经损伤),统计总发生率。以问卷形式调查两组患者各自对护理服务的满意情况,问卷总分为100分,分为满意(分数超过80分)、尚可(分数不足80分但超过60分)、不佳(分数不足60分)三个等级。总满意度=满意+尚可%。

1.5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 25.0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量资料以(x±s)表示,分别以卡方、t检验,P<0.05反映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护理前后疼痛、心态变化

两组患者护理前疼痛感、负性心态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护理后观察组各项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  满意度评估对比

观察组患者对此次护理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  讨论

患者住院阶段需保持良好的体位进行休息,正确的体位有助于人体肌肉群的平衡,也可避免长期卧床压迫下引发的静脉曲张,缓解长时间无法正常活动所导致关节、韧带等稳定性下降的程度。脊柱是人体重要的支撑结构,其中也分布着中枢神经组织,不仅可调节人体平衡,还直接参与运动功能。脊柱损伤患者相关骨骼的稳定性下降,为确保提供相對安全的恢复环境,就需要强制患者卧床静养,而此时科学的体位护理就可以有效保障患者后期的恢复效果[3]。

脊柱损伤患者与四肢、肋骨等骨骼损伤患者有着明显的区别,脊柱损伤患者在手术治疗后的恢复周期相对较长,且恢复阶段无法自行更换体位,因此体位护理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群体的作用更加明显。体位护理是以解剖学、人体力学等学科为基础,使患者在休养阶段能够更加舒适地开展恢复,对于已损伤区域也能够减轻其受到的压力,起到一定程度的辅助治疗效果。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指出,当脊柱损伤后,采取平卧位可以减少部分区域椎间盘50%以上的压力,且可在腰部放置软垫,以帮助支撑腰椎生理曲度,辅助其余脊柱关节保持正常状态[4-5]。同时,科学的体位护理还可减少患者不必要的活动,缩短首次康复运动的时间。实际操作时,需先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以提升其对体位护理的依从性。在手术开始前需预先进行相关健康宣教,并指导患者采取相应体位休息,以避免对损伤脊柱造成二次伤害[6]。另外需要注意的是,俯卧位对于脊柱损伤患者的恢复也具有良好的促进作用,但由于长时间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因此需严格控制俯卧位时间和间隔。并做好关节损伤保护、神经损伤预防等相关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减轻局部皮肤受到的压力,如患者术后有明显的疼痛感,也可利用体位调节寻找合适的姿态缓解疼痛感[7-8]。

总之,针对脊柱损伤患者康复期予以体位护理干预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疼痛感,预防并发症,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采用。

参考文献

[1]钟正仙.体位护理在脊柱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9,19(34):294-295.

[2]廖敏,夏萍.体位护理在脊柱损伤患者康复过程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医学美学美容,2019,28(6):封3.

[3]陈艳.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脊柱骨折并发脊髓损伤围手术期护理中的应用[J].中国民间疗法,2018,26(8):93-94.

[4]谢瑜.临床护理路径在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学工程,2020,27(6):823-824.

[5]谷萍.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效果观察[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34):29.

[6]陈玉林.康复护理对脊柱脊髓损伤患者的应用成效观察52例[J].医学美学美容,2020,29(2):16-17.

[7]郑金叶,李娜,郭沁宜,等.早期康复护理对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患者的功能恢复的影响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20,20(77):357-358.

[8]陈晓琴.康复护理在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护理中的应用价值[J].系统医学,2020,5(10):166-168.

猜你喜欢
康复满意度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综合康复护理干预对脑卒中患者抑郁及神经功能康复的疗效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2021国庆档总票房43.85亿元 满意度创历史新高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受伤火鸡迈出康复第一步
消费者满意度稳中有升 消费环境建设仍需加力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
基于顾客满意度的供应链绩效测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