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更适合开展

2021-08-09 03:11甘小丽
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花生经验微信

在案例“花生成熟了”中,教师在最后提出了她的困惑:一个主题活动究竟应以孩子兴趣消失、不再有问题作为完结点,还是应在教师认为已没有太多教育价值可挖掘时告一段落?笔者认为,教师在此次活动中之所以出现这样的疑惑,是由于这个主题活动事实上并未真正地开展,它在一开始的选题上就存在不甚合理之处。因此,与其思考什么时候可以结束这一主题活动,不如换个角度思考:什么样的主题活动更适合开展?教师在选择和确定主题活动时该考虑哪些关键因素?如何在尊重孩子主体地位的同时较好地发挥教师的教育引导作用,以不断推进主题活动的开展?

幼儿园主题活动的来源是多元的,主题既可来自孩子的问题,也可来自教师的价值判断,但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无论如何都要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和兴趣等。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孩子的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现有的发展水平,即孩子独立活动时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另一种是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即孩子通过教学所获得的潜力。这两者之间的差异就是孩子的“最近发展区”。主题活动的选择和开展应着眼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即根据孩子的认知发展特点、经验和需要选择适宜的内容,辅之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发掘孩子的潜能,帮助孩子建构新经验。

反观主题活动“花生成熟了”,孩子们对于“花生”的认知主要是通过微信上教师发送的照片获得的,他们没有真正地参与和见证花生生长的过程,以至于对其知之甚少,兴趣也不大;直到看到教师从地里拔出一簇带着泥土的花生时,孩子们才发现花生成熟了;花生地不大,收获花生的活动先后分三组进行,一方面,由于条件有限,孩子还没有充分体验收获的乐趣,花生就被挖完了,另一方面,在收获的过程中,教师没有给三个组的孩子交流的机会,到事后才组织集中分享,自然没能及时发现孩子们在思维碰撞中迸发的火花,发现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可能是由于孩子们在生活中已有剥花生、吃花生的经验,他们对每个花生荚中花生仁的数量可能不同并不感到好奇;对于教师关于“花生可以用来做什么”的提问,孩子们除了想到“可以吃”,就没有更多新想法了……种种迹象表明,对于刚升入中班的孩子来说,一方面,他们的思维和语言表达尚处于发展中,不能非常主动、完整、流畅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以及提出问题;另一方面,由于前期对“花生”的认知经验不足以及兴趣点未被充分关注和挖掘,导致他们在活动中看起来热情不高、提不出问题。总之,本次主题活动的设计没有基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导致活动较难铺开、深入。

综上分析,关于主题活动“花生成熟了”的开展,我有两点建议。

第一,以幼儿为本。在确立主题活动内容时,首先应考虑孩子的年龄特点,基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考虑到孩子对于花生的生长经验不足,在前期,即使受到疫情影響,教师仍可以通过在班级微信群上传照片、短视频等方式定期播报花生的生长情况,引导孩子关注其成长过程;由于花生种子比较常见易得,有条件的话,可以让孩子在家里尝试同步种植花生,鼓励孩子和爸爸妈妈一起观察、记录其生长过程,并通过微信群组织孩子分享和交流所见所得;待孩子们回园,可进一步组织他们分享种植、养护经验以及交流感兴趣的问题等,并通过回顾之前的照片、视频以及去小菜地实地观察,丰富他们关于花生的经验。总之,在主题活动前,要激发孩子的兴趣,充分调动孩子的参与积极性,基于孩子对“花生”的前期经验来考虑是否开展主题活动以及确立主题活动的方向。

第二,发挥教师适宜的引导作用。比如,在收获花生时,给孩子充分的机会鼓励他们自由讨论,并充当倾听者,捕捉孩子的兴趣和需要,激发孩子进一步的讨论、分享和发现;尽可能创造条件让孩子品尝自己收获的花生及花生做的各种食品,如果受到疫情防控的限制,也可以考虑家园合作,请家长和孩子一起去购买一些花生做的食品来品尝;当孩子看起来没有更多想法时,教师可根据孩子当前的活动情况主动抛出一些适合孩子经验水平的有价值的问题,以引发孩子的思考和讨论。

(福建宁德市机关幼儿园 甘小丽)

猜你喜欢
花生经验微信
乐淘淘“先进”经验
乐淘淘“先进”经验
多少堆花生
微信
到底埋在哪棵树下
花生去哪儿了
Can lucid dreams kill you?
微信
相关经验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