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年征程看党的领袖之引领作用

2021-08-09 02:33李科萱
群文天地 2021年4期
关键词:同志

李科萱

从1921年到2021年,中国共产党走过了血雨腥风、惊涛骇浪、苦难辉煌的100年。100年来,在党中央的领导下,特别是在毛泽东等英明领袖的领导下,中国共产党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敌人,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终于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迈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回顾一百年艰辛奋斗的历程中,党的领袖的突出作用不可忽视。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国革命从此为之一新。中国共产党刚一成立,就面临着如何在一个近代工业刚刚起步,经济还十分落后的东方半殖民地开展无产阶级革命,如何赢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的课题。共产国际给出的答案是联合国民党,首先实现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按照共产国际的指示,中国共产党在与国民党联合不到4年中的1927年,即遭到了国民党对数万共产党人的屠杀和关押,中国革命遭到第一次失败,显然,这条道路不符合中国社会革命的实际。

失败迫使中国共产党人开始进行深入思考。在这个过程中,毛泽东同志做出了最突出的贡献。他把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在他和同志们的努力下,红色政权在中国大地一块块地建立起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取得了土地革命的成功。由于左倾主义的指导,中国革命又走到了生死存亡的关头。在长征生死绝境中,又是毛泽东同志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把红军带出绝境,取得长征的最终胜利。党中央到达陕北后,毛泽东同志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历史经验,提出了一系列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统一了全党的认识,凝聚了全党的力量,强化了全党的武装,取得了新民主主义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是一个百业凋敝、民不聊生、匪患严重、国民党破坏的严峻形势。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随即美国派兵入侵朝鲜,并派第七舰队进入台湾海峡,直接干涉中国内政。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在毛泽东同志主持下,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正确措施,建立人民政权,开展土地改革,恢复经济发展,大规模剿匪等。这一系列举措都取得了辉煌成效。特别是抗美援朝的决策,体现了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英勇无畏、以人民利益为重的领袖风范,赢得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由衷爱戴。在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经过二十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我国全面实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完成了基本工业体系建设,教育文化卫生得到大规模普及,农业、工业、交通、科技、国防等基本建设取得突出成就,为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建设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粉碎“四人帮”后,我们党和国家又面临向何处去的重大历史关头。如何对待毛主席的指示要求,如何对待历次运动中被错误处理的干部和知识分子,如何对待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等等,在党内产生了严重分歧。在这个事关中国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重大抉择中,邓小平同志展现了非凡的领袖气质。他从思想认识领域入手,坚定支持真理标准讨论,提出要“完整地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从而理清了思想认识,化解了党内的疑虑,统一了全党思想,为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的转移奠定了思想基础。在邓小平同志领导下,我们党解决了正确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根据新的实际和历史经验确立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正确道路这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作出了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历史性决策,全面实行改革开放,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1989年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国内外严峻复杂的形势,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21世纪。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紧紧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积极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形成科学发展观,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进入2010年后,改革的红利在不断释放的同时,改革中出现的问题也叠加积累。一方面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也积累了大量问题和难题,改革也已进入深水区,面对的都是难啃的骨头。国际形势也发生巨大变化,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把斗争的矛头对准中国。提出重返亚洲,在军事上实施亚洲再平衡战略,在经济上实施全面围堵。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举旗定向,谋篇布局,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路新战略,出台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一系列重大举措,推进一系列重大工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①。党的建设、经济发展、深化改革、军队建设、外交工作、脱贫攻坚、生态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党的面貌、国家的面貌、人民的面貌、军队的面貌、中华民族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而人民领袖在历史进程中发挥的引领作用又是不可忽视的。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党的领袖所体现出的突出作用极其显著。

第一、領袖在历史重大抉择中能作出正确的决策,带领党走上正确道路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同志领导的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爆发,结果惨遭失败。毛泽东率领仅存的一千余人面临着生死抉择。怎么办?继续进攻,必然是全军覆没,毫无成效;如果撤退,就要承担违背上级指示的责任,被加上“逃跑”的罪名。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时,毛泽东同志从革命的长远利益出发,毅然决定放弃进攻长沙,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抉择成为中国革命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起点,开辟了中国革命发展和胜利的新道路。

红军开始长征后,选择什么样的方向退却,对于红军的生存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向中央多次提出避开敌人主力,向敌人的薄弱地区发展。到达贵州黎平时,又明确提出取消原定去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目标,转而向西部贵州敌人薄弱的地区进军的建议,得到中央多数同志的支持。红军改变了战略方向,从而避免了全军覆没的危险。遵义会议后,毛泽东同志取得领导权,他带领不足三万的红军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战胜了重重困难,终于到达陕北。广大红军指战员深深体会到,跟着毛主席就是胜利。

“文化大革命”后,党和国家积弊甚多,百废待兴。中国向何处去?这是亿万人关注的大问题,人民把希望自然而然地寄托在邓小平身上。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邓小平没有辜负全党和人民的期望,他以极大的政治勇气和远见卓识,拨乱反正,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反驳了党内“两个凡是”的观点。指出“要用准确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不能够只从个别词句来理解毛泽东思想,而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整个体系去获得正确的理解”。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作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主题报告,明确指出“解放思想是当前的一个重要政治问题”,并强调指出:“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邓小平同志这些思想成为新的历史条件下解放思想的宣言书,吹响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号角,把人们的思想认识引向正确方向。

上世纪90年代初,國际上发生苏东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对人们的理想信念造成极大的冲击。国内的经济发展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出现明显下滑。面对严峻的形势,邓小平展现出作为政治家、战略家的胆识和远见,鲜明指出:“不要惊慌失措,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在南巡讲话中,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要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并以不容置疑的语言告诫人们:“要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是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②。这些讲话使人们的思想再一次得到解放,再一次把稳了前进的方向,推动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进一步深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面对变化了的国际国内形势,准确判断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进一步理顺各项工作的关键环节、重点领域、主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与时俱进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党和国家事业有了历史性的突破,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在党的建设方面,全面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党的凝聚力、战斗力、领导力、号召力大大增强。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推动我国发展不断朝着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方向前进。不但经济建设得到了稳步发展,GDP突破100万亿,而且成为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同时科学技术也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在深化改革方面,改革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增强改革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实现了许多领域的历史性变革。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人。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医疗保险覆盖超过13亿人,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近10亿人。居民平均预期寿命提高到77.3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推动美丽中国建设迈出重要步伐,大气力治理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的局面得到扭转。这些成就的取得充分证明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正确的,是符合中国社会实际的。

第二、领袖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能够提出正确的理论,从而统一全党思想,凝聚力量,取得胜利

毛泽东同志在中国革命的进程中,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创造性地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特别是在延安时期,毛泽东同志系统分析总结了中国革命和世界革命的历史经验与教训,从思想建设、党的建设、军队建设、群众路线、统一战线等方方面面提出了系统的中国革命理论,形成毛泽东思想,从而指导中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全面胜利。

邓小平同志在第三次复出工作后,面对百废待兴的经济局面,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了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的论断,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创立邓小平理论,指导改革开放的事业不断深入发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确立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形成“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开创了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2002年党的十六大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形成科学发展观,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中,成功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012年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在实践中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坚持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创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第三、具有坚定的意志,必胜的信念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

党的领袖具有在最艰难时刻超人的坚定意志和必胜信念,带领革命队伍团结一致,克服困难,战胜艰难险阻,取得最终胜利。

井冈山斗争时期,面对重重困难,面对一个接一个的失败,许多人逃跑了,還有很多人信念动摇,对中国革命前途悲观失望。在这种前途未卜状况下,毛泽东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提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论断,批驳了悲观失望的思潮,指出中国革命胜利之路,使大家增强了克服困难的勇气,提高了战胜敌人的勇气,坚定了取得胜利的信心,赢得了井冈山斗争的胜利。在长征时期,在延安保卫战时期,毛泽东同志表现出来的临危不惧、从容镇定、战胜一切的大无畏英雄气概稳定了军心,赢得了军队的信赖,成为党和军队的主心骨。

邓小平同志一生历经磨难,在革命斗争生涯中的“三起三落”,但他依然坚信马克思主义,坚信党的领导,从未因个人的恩怨而动摇革命意志。他心中最重的是人民,日夜思考的是中国的富强,他是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他提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能变。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到2010年中国经济规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跃居世界第一。巨大的成就伴随着巨大的压力。国际上,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把中国当作对手,开始了全面的限制、围堵和遏制,中国的外部环境迅速恶化。从国内看,几十年来积累的问题、矛盾愈来愈多,解决的难度愈来愈大。面对这些难点焦点问题和各种突出的矛盾,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审时度势,抓住主要矛盾,以大无畏的气概,坚定的意志力,排除阻力,深化改革,解决难题,取得了全方位、开创性的成就。比如,坚定地推进从严治党,持续开展反腐倡廉,反腐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国防和军队改革取得历史性突破,军队组织形态实现重大变革,战斗力极大增强,人民军队组织架构和力量体系实现革命性重塑。在外交工作方面,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提出并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推动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中国外交的主动权大大增强,在国际上的话语权提升,对世界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面对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采取果断措施,迅速控制住新冠疫情,及时复工复产,人民的生命安全得到保障,为世界各国树立了防疫典范。这些成就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排除阻力下取得的,在顶住压力下取得的,在坚持不懈下取得的。这些成就,被全国人民称颂,也获得国际上的广泛赞誉。

党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党的领袖的引领。领袖的作用在党的发展中是突出的。邓小平同志讲“没有毛主席,至少我们中国人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时间”③。习近平同志讲:“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我们国家要取得今天的发展成就是不可想象的”④。我们在学习党的历史中,在梳理总结党的经验中,要充分认识党的领袖在党的建设发展和壮大中所起的引领作用,从而自觉地树立“两个维护”“四个意识”,迎接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注释:

①习近平《党的十九大报告》

②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③邓小平《答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问》

④习近平《在广东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作者单位:青海省委党校图书馆)

猜你喜欢
同志
FOR YOU, O DEMOCRACY
向雷锋同志学习
喊一声“同志”近一分
“同志”称呼起于何时
一句赠言
一句赠言
一句赠言
“片名趣答”答案
共青团内应该互称同志
人生最大的快乐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