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

2021-08-09 08:36黄燕方丹
文教资料 2021年12期
关键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作用

黄燕 方丹

摘 要: 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受地理条件、历史发展、文化习惯等影响,国家认同的整体建构面临一定的负面影响,需要从影响民众公众意识的思想文化途径着手,通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加强国家认同。边疆民族地区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中华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为边疆和整个中华民族连在一起提供文化纽带,有利于强化各族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团结和共同进步,实现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关键词: 民族地区学生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重要作用

一、中华文化认同是加强国家认同的重要基础

在全球化进程中,社会的物质生产和经济交流越来越受到社会思想文化的影响。思想文化建设能够增强社会群体互动效果,使个体在一致的目标下采取共同行动。若缺乏价值体系,则无法具有可再生特征的社会集体。对一个国家而言,经济发展固然重要,但是与之相伴的民族认同、文化认同和国家认同对国民凝聚力的構建是非常重要的。

正确科学的民族认同能够全面提高民族向心力,如果民族认同出现盲目、非理性的倾向就会对国家认同造成冲击。国家认同是指公民对国家历史发展、意识形态、社会文化、道德思想及国家主权的认同,表现为对国家的荣誉感,主动履行社会责任,并展现出爱国情怀。民族认同存在一定的先天成分,国家认同需要有效的建构才能加强。国民对国家的认同决定了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与国家主权统一存在直接关联。若国家认同出现弱化,则容易造成边疆少数民族在关乎祖国统一的一些关键问题上出现信念动摇。由此可见,加强国家认同有助于遏制民族分裂主义,是维护社会稳定的必要条件。

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全球范围内的文化空间受到压缩,在互联网平台中不同意识形态、文化理念获得快速传播,不仅造成各类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出现冲突,还对国家认同形成挑战。长期以来,国家认同以文化认同、文化向心力为基础,在具有一致性的文化模式下,实现理想、价值取向、道德规范、社会风俗认同。在新时代背景下,民族文化可以视作强化人格、树立理想的主要精神动力,与其他认同相比可以发现,文化认同能够展现出更长期、更强大的凝聚力。只有在文化认同的前提下,才会有情感上的共鸣,才能增强凝聚力,产生血浓于水的亲情与亲和力,互相合作、共同奋斗,实现民族团结与国家统一(1)(62-67)。不同民族能够形成丰富、深厚的共同文化,展现出的整合力更强大,这也是国家竞争力增强的精神支柱。文化认同可以作为社会发展的催化剂,是所有社会成员共同努力的基础所在。要加强国家认同,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促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长远和根本的是文化认同(2)(67-68)。只有文化认同问题解决了,中国各族人民对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大家庭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才能巩固。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演进而来的具有民族特色的文化,可以充分展现出中国精神内涵,是传统思想观念、社会道德品质的外化表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反映在民族精神中,是长期文化建设成果的集中提炼,也是社会环境下提倡的主流观念。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受区位条件、历史发展、文化习惯等影响,对国家认同的整体建构面临一定负面影响,需采取积极有效的途径强化爱国主义思想,需要从整体角度出发,通过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加强国家认同。

边疆民族地区学生作为边疆社会未来的建设者,从长效发展视角而言,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意识形态、思想观念与未来边疆发展存在直接关联,因此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国家认同程度与国家稳定、主权统一具有密切关联。若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未能形成正确科学的国家认同观,将会对边疆地区后续稳定和谐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二、边疆民族地区学生中华文化认同面临的挑战

(一)全球化的冲击

随着时间推移和全球经济文化交流加深,西方国家纷纷采取商业战略等方式传播西方文化,和跨国投资、品牌宣传、连锁加盟等方式,对传统文化的传承造成一定影响,导致出现一些不符合时代发展的负面价值观,与主流意识形态明显不符。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思想活跃度较高,对外在世界存在较高好奇心,且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较强,若不全面加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就会影响国家认同的构建。因此,需要系统性、全面地梳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引导民众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避免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出现文化认同淡化的现象(3)(121-125)。

(二)宗教意识的影响

在边疆地区,不少民众存在宗教信仰,特别是在民族聚集地,社会宗教思想较浓厚,且成为民族心理的主要内容。少数边疆民族群众存在宗教认同程度较高、国家认同程度较低的情况(4)(53-60)。边疆民族学生长期生活于宗教氛围中,受周边民众影响较大,因此往往存在一定的宗教意识。尤其是在多民族文化环境下,边疆民族学生的民族意识得到强化。边疆民族学生年龄较小、社会阅历较少,对事物本质缺乏足够的判断能力,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国家认同的加强。

(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影响学生的国家意识

尽管在改革开发之后,民族聚居区域经济建设发展快速,但由于产业基础较差、经济建设环境不佳等原因造成物质层面条件与经济发达区域存在一定差异,容易造成民族聚居地民众产生心理不平衡的思想。近年来我国在民族地区及西部地区实施科教兴国等战略,并主动将民族文化教育建设工作与“一带一路”倡议实施相结合,但不少民族聚居地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氛围不浓、教育水平不高,造成部分民族学生难以获得良好的教育,在进入高等学校之后由于汉语交流能力不强、文化习惯差异,导致与其他学生之间往往难以良好地沟通,也较难全面融入校园主流文化,不仅会造成民族学生存在疏离感,还会对其国家认同程度提高带来消极影响。

(四)民族学生自身的特殊性影响国家认同

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少地区少数民族人数众多,具有典型的聚居特征,这一现象持续至今。从整体角度而言,少数民族在历史发展、文化建设、社会习俗等方面与汉民族具有一定差异,且通常对自身民族文化存在较强认同感,能够积极主动地传承和推广民族文化。民族学生一般存有较明显的民族意识,且整体认知、理性思考、社会阅历等并未成熟,抵御不良意识形态的能力不强,对国家认同存在一定影响。

三、加强边疆民族地区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反映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认同的最大公约数,蕴含的优秀思想可以由内而外、潜移默化地影响人们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摧毁狭隘的民族意识。各民族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共同认同是目标和归属,是各民族信任、尊重、凝聚的根基和保障。

教育是实现传统文化维护和弘扬的主要工具,有助于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全面认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5)(102-103)。且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能够主动阅读古代思想典籍、掌握传统文化精华,帮助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树立科学价值观,提高国家认同程度,对于边疆的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的。

(一)有利于民族学生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

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有利于边疆各民族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心理基础,为边疆的稳定与和谐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边疆民族地区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发中华民族自信心,增强民族自豪感,能够为边疆和整个中华民族连在一起提供文化纽带,使各族学生在不断学习、积极进取的过程中强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强化五个认同意识,促进边疆地区德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

(二)有利于增强各族学生的凝聚力

边疆学生来自各个民族,都有本民族的文化认同,在这种情况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无疑是增强各民族学生凝聚力的重要手段。以教育的方式引导学生,可以帮助学生更全面地理解中华传统文化内容,使不同民族学生能够团结互助,增强中华传统文化归属感。从本质而言,中华民族凝聚力需要所有民族成员提高对中华民族文化的认同程度,表明需要通过教育的途径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影响力,最终使中华文化为民族团结和建设带来积极作用。

(三)有利于抵制分裂势力对边疆学生的影响

在校园教学过程中,需要制订完善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计划,以提高各族学生文化认同程度,使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可以增强对祖国、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认同感,并结合时代发展需要,积极承担历史责任。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认知所处的社会环境,主动参与民族团结活动,自觉抵御民族分裂主义思想。学校在开展文化认同教育的过程中,需增强学生洞察问题、思考问题、应对问题的能力,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价值导向,主动与民族分裂思想、宗教极端思想划清界限。

(四)有利于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树立科学的历史观

目前少量边疆民族地区学生对于边疆历史的了解和认知较模糊,少部分学生将中国人与汉族人的概念相等同,缺乏中华民族意识,对民族团结、中华民族复兴缺乏投入热情,存有明显的本民族意识;少部分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内容缺少学习,对本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内容存在一定的偏执心理,排斥其他民族文化内容。造成这些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缺失,因此对边疆民族地区学生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教育是十分重要的。

总体而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能够促进边疆各族群众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有重要意义,可作为边疆民族地区学生教育的重要内容。只有对青少年进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发扬和培养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才能培养出一批具有坚定信念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具备强劲的发展动力,最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

参考文献:

[1]孙秀玲,马丽.以文化认同促进民族团结的对策思考[J].新疆社会科学(汉文版),2016(5).

[2]黄燕,魏铭静.促进新疆民族文化融合增强国家认同对策研究[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4(5).

[3]肖耀科,陈路芳.文化认同选择权——对少数民族文化认同问题的思考[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3(1).

[4]暨爱民.“整合”与“引導”:国家认同的秩序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8(9).

[5]王小会.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探析[J].青年时代,2018(22).

基金项目:2017年度兵团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穿新疆少数民族学生国民教育全过程研究》(项目编号:17YB21);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专项任务项目《新时期新疆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与大学生政治参与相关性研究》(项目编号:16JD710057);国家社科基金《美国无神论思想演变及发展趋势研》(项目编号:20BZJ001)。

猜你喜欢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作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教育途径探讨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机制研究
关于大学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
浅谈舞蹈表演的身体表现力
浅谈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