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杜近芳人生谢幕:这辈子她都活在京剧里

2021-08-09 01:43陈慧敏
意林·作文素材 2021年12期
关键词:收徒学戏梅兰芳

陈慧敏

“我爱我的京剧事业。只要还有一口气在,我就不会放弃对京剧的追求,我总要再为她做点什么事。”国家非遗项目京剧代表传承人杜近芳曾在《杜近芳口述实录》中如是说。2021年4月17日,杜近芳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杜近芳一生痴迷京剧,创演了《白蛇传》《谢瑶环》《白毛女》《红色娘子军》等几十出新编历史京剧和现代戏,塑造了大量鲜活生动的舞台艺术形象。她师承王瑶卿、梅兰芳,首创女性京剧旦角的科学发声方法,在京剧传承发展中做出了杰出贡献。她曾多次代表祖国出访世界各地,传播中国文化,国内戏迷称她为“小梅兰芳”,外国观众则称她为“东方皇后”。她这样总结自己的一生:“生于乱世,长于治世,成于盛世,流傳后世。”

人物素描1 从孤儿到舞台上的幸运儿

一出生就成了孤儿的杜近芳,先是被送到唱戏的陈喜光家,3岁开始学戏;后来,陈家没落,她投到靠收养学戏小孩赚钱的杜菊初门下。新中国成立后,在周恩来等人的关怀和帮助下,杜近芳才拿回卖身契。但在自传中杜近芳说自己是“幸运儿”,有作为一个京剧演员得天独厚的旦角嗓。1945年初,杜近芳拜王瑶卿为师,年仅16岁她就实现了“挑帘红”(指演员从开始登台演出就受到观众欢迎),王瑶卿又推荐她向梅兰芳学习。后来,她进入中国戏曲研究院实验京剧团(国家京剧院前身),成为新中国的艺术家,与李少春、袁世海、叶盛兰等人固定合作,并称“四大头牌”。

人物素描2 一天到晚钻到戏里的戏痴

杜近芳常说自己“一天到晚钻到戏里”,这不是一句虚话。她住的是又老又小的房子,为把更多时间投入戏曲中,饮食以省时营养为主,“现在国家对我们京剧演员很好,我很满足,我得腾出工夫来给学生教戏,研究新的京剧剧本。”杜近芳对京剧事业的痴迷有目共睹。据说,每逢节假日,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应酬,她会在家门上贴条,并插上两个红包,上写:“家中无人,来人留言,若有红白喜事请自取。”创作京剧《谢瑶环》时,为了深入分析剧本,她把自己关在房里,将剧本一页一页地拆开,围着墙壁贴了八圈,一连7天不出房门。

人物素描3 甘心为徒弟“提鞋”

与老一辈艺术家一样,传艺,是杜近芳除了演戏以外,另一件最重要的事,2015年她还收了两名90后弟子。不过,杜近芳收徒非常谨慎,必须要达到她的标准。2006年,刚毕业的窦晓璇在北京京剧院排《野猪林》,一位领导希望杜近芳能收窦晓璇为徒。杜近芳没有马上表态,在看了几次窦晓璇的演出,认为她确实是个苗子后才收她为徒。收徒谨慎,在教学时杜近芳也毫不惜力。为了让徒弟更准确地把握动作,杜近芳会光着脚踩在地上示范《霸王别姬》里的剑舞。她也甘心为徒弟“提鞋”。窦晓璇演《白蛇传》时需要不同的彩鞋,杜近芳就两手提着彩鞋给她把场。“我一下后台,她赶紧把要换的鞋放在地上,嘴上说着‘该换这双了,该换这双了。”窦晓璇说。

【微写作范文示例·传承】传统技艺和文化的传承,人是第一因素。演员断档、观众断层,影响京剧文化的传播和发展。收徒拜师仪式,是关系人、关系京剧传承发展命运的关键所在,而培养人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几十年来,杜近芳除了修炼自我,还在不断潜心培养京剧人才,倾囊相授,让京剧文化走得更远、走向世界。

【其他适用话题】痴迷所爱 刻苦钻研 德艺双馨 严师高徒

猜你喜欢
收徒学戏梅兰芳
事在人为,是世上最好的道理
梅兰芳评传
弘扬耳穴针术 精心亲传薪火
——市名中医、本刊编委朱丹主任中医师收徒
“戏苑”萌娃
收徒
梅兰芳家族:国重于家,德先于艺
眼睛
倪同芳唱腔集首发新闻发布会暨收徒仪式
记录生活经历 表达真情实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