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对房颤的诊断价值分析

2021-08-09 06:52武庆
中华养生保健 2021年1期
关键词:诊断准确率动态心电图

武庆

摘  要:目的  分析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在房颤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以我院2018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伴有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的74例患者为本文研究对象,均接受24h动态心电图检查及SmartPatch记录14d的心电数据,通过软件回访比较不同检查方法在房颤中的诊断结果。结果  SmartPatch在房颤中的检出率高于动态心电图在房颤中的检出率,差异显著(P<0.05),在房颤负荷评价中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的相关性较好(P<0.001),检出房颤的患者均接受相关临床治疗。结论  与动态心电图相比,SmartPatch在房颤检出率方面更高,为临床确立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动态心电图;房性早搏;阵发性心房颤动;诊断准确率

中图分类号:R54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011(2021)-1-0154-02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具有危害性大、残死率高的特点,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严重威胁。有研究表明,早期诊断并口服抗凝药物对减少脑卒中及死亡具有重要意义[1]。动态心电图可连续采集患者24h内的睡眠、日常活动状态下的心电活动信息,且具有操作简单、安全性高、无创的特点,对房颤发作频繁的患者诊断意义较大[2]。超长时程动态心电监测技术(SmartPatch)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单导联心电监测贴片,可连续记录14d的心电信号,且具有无导线、体积小、患者可正常进行日常生活的特点,以往已有大量研究证实该技术在心律失常事件中具有較高的阳性检出率[3]。本研究选取的本文研究对象为房性早搏所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74例患者,时间段为2018年3月~2020年3月,分析在房颤诊断中,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毕节市第二人民医院于2018年3月~2020年3月伴有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40例,女34例;年龄22~77岁,平均年龄(50.42±13.65)岁;心悸病史1~12个月,平均(6.13±1.32)个月;SmartPatch佩戴时长6~14d,平均(9.43±1.56)d,有效分析时间(8.46±2.25)d。患者自愿参与本次研究,本研究经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在过去1年内均有心悸或心动过速史,经相关检查无法明确病因,目前无起搏器植入后除颤器植入适应证。

排除标准:排除已植入CRT、ILR、ICD等设备以及无法配合完成本次研究者。

1.3  方法

所选患者均进行常规心电图检查,在最初的24h选择深圳理邦SE-2012动态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记录盒对患者进行连续24h的心电图监测,并于第2天起至第15天连续佩戴NS-SP-A-01 SmartPatch(购自上海恩施医疗科技有限公司)。佩戴位置为左侧心前区肌肉、脂肪薄弱位置,女性需避开乳房。佩戴时嘱患者取坐位,常规消毒后将电极贴片置入佩戴位置处皮肤,并在电贴片上连接SmartPatch底部3个电极帽纽扣式导联,15d后取下利用软件系统进行分析记录,由技术人员完成确认、修改、编辑等处理后生成诊断报告。

1.4  观察指标

分析在心律失常中SmartPatch的检出率、房颤中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房颤负荷中的相关性以及房颤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以(x±s)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以[n(%)] 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存在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2.1  心律失常中SmartPatch的检出率

SmartPatch检出房颤28例(37.84%),窦性心动过缓12例(16.22%),窦性停搏3s以上9例(12.16%),房早、房速、室上速12例(16.22%),室早、室速11例(14.86%),房室传导阻滞与心房扑动各1例(1.35%)。见表1。

2.2  房颤中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的检出率

SmartPatch在房颤中的检出率较动态心电图更高,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2.3  房颤负荷

SmartPatch检出的28例房颤患者与动态心电图检出的8例房颤患者平均房颤负荷分别为(13.18±4.01)%与(12.68±4.07)%,在房颤负荷评价中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的相关性较好(r =0.920,P<0.001)。

2.4  房颤患者的症状及治疗情况

通过软件回放共计房颤事件202阵次,平均症状数目(6.78±1.37)个,在SmartPatch检出的28例房颤患者中因房颤引起的症状占(28.79±5.12)%,其中有房颤且无症状占(14.48±1.98)%,有症状但为窦性心律占(50.03±2.31)%,其他原因占(7.18±0.32)%。所有房颤患者均接受相应治疗,4例患者因房颤RR间歇在3s以上植入起搏器,3例缓解接受射频消融治疗,21例缓解接受常规药物治疗。

3  讨论

目前在临床房颤的诊断中,动态心电图是常用的重要方法,但监测时间较短,对发作频率较低的患者检出率常不理想。有研究表明植入型循环心电记录仪(ILR)较常规的检测方法更有利于提高房颤的检出率,但因其具有一定创伤性,需手动操作对当时的心电图进行记录,并且对于无症状的心律失常事件无法进行回放与监测,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4]。SmartPatch技术是一种单导联新型心电监测设备,电池续航能力长达15d,使用医用硅胶外壳,具有防水耐用性能,能够全天候对心电变化进行连续监测,并且是在患者自然生活状态下,监测窗口长、时间长,数据生成也较为方便,进而有效干预及指导房颤患者的临床治疗,避免重复检查而增加患者的医疗成本[5]。本研究选取伴有心悸、阵发性心动过速的74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结果为,SmartPatch在房颤中的检出率为37.84%,动态心电图在房颤中的检出率为10.81%,两组比较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在房颤负荷评价中SmartPatch与动态心电图的相关性较好(r =0.920,P<0.001),28例被检出房颤的患者均接受临床治疗方案,表明在房颤的检出中SmartPatch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性,能为患者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一定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与动态心电图相比,SmartPatch在房颤检出率方面更高,为临床确立治疗方案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李晓霞,杨玲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动态心电图的临床分析[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25(5):363-365.

[2]贾雅贤.动态心电图在房颤患者管理中的应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5,023(014):136-137.

[3]胡凯,陈颖敏,卜军,等.贴附式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记录仪对识别具有高危因素患者的无症状心房颤动的诊断价值[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9,23(4):336-340.

[4]董潇男,唐闽,王倩,等.超长时程动态心电图诊断心房颤动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8,22(6):498-502.

[5]汪蓉,陈颖敏,许向东,等.Smartpatch在心房颤动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2017,6(2):36-40.

猜你喜欢
诊断准确率动态心电图
腹部B超联合阴道B超在妇产科急腹症诊断中的效果观察
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自身抗体检测研究
消化道早癌行消化内镜技术诊断的临床分析
动态心电图及心脏彩超与冠脉造影对冠心病的诊断分析
常规心电图与动态心电图对冠心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
更年期女性动态心电图ST—T变化的临床意义
动态心电图应用于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中的临床价值评估
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诊断冠心病的临床应用
动态心电图在埋藏式起搏器植入术后的应用及临床价值
探讨肝脏增强CT与肝脏MRI在肝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