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老井

2021-08-10 09:09李锡群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屯子井台辘轳

李锡群

小时候,我家门前有一眼老井,井旁边有一棵老榆树。井很深,井口呈方形,井壁是用木板镶嵌的,多是老榆树的木板,耐泡,不易腐烂。井台上竖着木头桩子,人们叫它井桩子。井桩子上安着辘轳,辘轳上一圈一圈地缠绕着又粗又长的麻绳子,这便是井绳。井绳的一端拴着柳罐斗子,打水的时候,就把柳罐斗子放到井水里,然后用手摇晃几下井绳,柳罐斗子便蓄满了水,接着就一圈一圈地摇着弯曲光滑的辘轳将柳罐斗子提上来,把水倒进水筲里。如是几次,两个水筲都装满了水,便用扁担挑着回家,倒进自家的水缸里。

那时候,屯子里没有几眼井,几乎大半个屯子的人都吃这眼老井的水。人们出工前或收工后就挑着水筲到这老井打水,人多的时候,大家自觉排队,按号打水。每天一早一晚,辘轳一直吱扭吱扭响个不停。在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庄稼人耳朵里,那辘轳的声音就是屯子里悦耳动听的音乐。

这老井的水质特别纯净,没有一点儿杂质,味道微甜,没有丝毫苦涩感。用这眼老井里的水煮粥,很是烂糊、滑溜,贴出的苞米面大饼子特别细腻、暄腾。尤其是用这井水做的大豆腐,细腻光滑,特别可口。牛马饮用的也是这井里的水,膘肥体壮,拉套干活儿力气十足。人们出远门的时候,恐到外地不服水土,总忘不了带上一瓶老井的水,到了外地,把瓶子里的水倒进人家的水缸里,就不会闹肚子。等到井水浑浊了,就有本屯子的井匠自愿义务淘井,挖出好多的淤泥。于是,老井里的水始终那么清澈、甘甜。

冬天,天气奇寒,井台上结满了冰。这时候就有人拿着冰镩把那成片的厚冰击碎了,堆放到一边,也不收取任何报酬。人们常常拿着水舀子拣一些晶莹透明的冰块儿拿回家咯嘣咯嘣地啃着吃,心里也会感到凉爽。到了正月十五,小媳妇们就领着自己的孩子来到井沿儿骨碌冰(在冰上打滚儿),意趣盎然。

立夏以后,湿漉漉的井台上长满了青苔,井沿儿旁边的老榆树上结满了榆钱。偶有一只青蛙躲在井底呱呱叫着,那声音特别清脆响亮。人们习惯一手牵着牛马,一手拎着铁水桶,到井沿儿饮牲口。妇女们端着水盆子,拿着棒槌来到井沿儿,蹲坐在井台旁边洗衣服。孩子们在这里玩着“老鹰抓小鸡”的游戏,小鸡们也赶来凑热闹,咯咯地叫着啄食吃,燕子也喜欢在这里衔泥,到屋檐下筑巢。生产队的送水员来这里汲水,挑着水筲到地里给铲地的社员们送水,上午两趟,下午三趟。过路的人口渴了,也要拧着辘轳打上一柳罐拔凉的井水,咕咚咕咚地喝上一阵,便惬意地离去。晌午的时候,老井便安静下来,只有一个白胡子老爷爷静静地坐在老榆树下的石头磙子上,摇着蒲扇歇阴凉。发现谁家的小嘎子来井沿儿趴在井口瞧娃娃,他便霍地站起身,一把就把小嘎子拽到一旁,说:“这可了不得啊,掉进井里会淹死的。赶紧到别处去玩儿吧。”

这白胡子老爷爷是个柳罐匠,年轻的时候专门用柳条子编织柳罐、簸箕,卖给周边屯子,换几个钱维持生计。据说他直到中年才有了老婆,算是有了一个家。后来生下一个千金,等到千金长大了,招了个养老女婿。那养老女婿上门不久,就到外地谋差事去了,常有钱款寄回家来。家里的日子全靠千金支撑打点着。这千金叫翠萍,个头儿很高,杨柳细腰,脑后梳着两条大辫子,挑水的时候,肩上的扁担一颤一颤的,身后的两条大辫子有节奏地左右摇摆着。

有一天,父亲出门办事去了,母亲病了,我发现水缸没有水了,就学着大人的样子,悄悄地挑着一对铁水桶去老井打水。翠萍见我拧辘轳把有些吃力的样子,她就赶忙把我拉到一旁说:“瞧你,还没半截扁担高呢,到井沿儿打水,多危险啊!”最后,还是她帮我打了两柳罐水,替我挑回家了。躺在炕上的母亲不住地说着感激话,夸奖翠萍心眼儿好。屯子里的人也都說翠萍和翠萍爹一样,是热心肠。听说我父亲不在家,我母亲又病了,邻居家的叔叔、大爷们每天争抢着帮我家挑水。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老井的辘轳无休无止地吱扭吱扭响着。井旁的老榆树叶子黄了又绿,绿了又黄。一晃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农村已吃上了自来水,那吱扭吱扭的辘轳声已经远去了。然而,那宁静和谐的乡村生活,与如同老井的水一样纯净的民风依然让人怀念。

猜你喜欢
屯子井台辘轳
《修真秘要》导引系列之十一 “仙人搅辘轳”“治胸膈膨闷”导引法
有一种感觉叫怀乡
更远的屯子叫啥名
自制辘轳
凌晨
从井台到广场
辘轳
小蜗牛爬井台
夜道儿
私 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