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

2021-08-10 09:21曹志芳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任由京杭大运河班车

曹志芳

春风拂柳,百花争艳,燕语呢喃;秋高气爽,黄叶纷飞,征鸿南迁。孩子们的欢呼雀跃,老人们的驻足流连,或迎着初升的太阳,或沐浴绵绵细雨。你说声早,他道声好,脸上的微笑,轻快的脚步,这些都让我激动,让我感动。这更让我加快了每天奔向站台的速度,我要乘坐每班间隔四十分钟的城乡公交车,到离家四十里地的乡镇学校去上班。

早晨的站台,显得特别拥挤。一班接一班的市内公交车,一辆又一辆的职工大巴,一批又一批的私家车、出租车,带走了一波接一波涌入站台的人流。

有时错过了班车的准点,便只能眼睁睁地望着离去的班车身影,等待着下一辆班车的到来。每当站台上只剩下几个人或我一个人的时候,总会见到一对相互搀扶着的老夫妻和一些拄着拐杖的老爷爷、老奶奶颤巍巍地来到站台。一开始,我以为他们要等车,就主动上前询问,准备帮忙。但是,当知道他们哪儿也不想去,就是来坐坐、看看时,令我疑惑和惊讶!他们从容镇定,或自言自语地比画着,或安静地看着飞驰的车流。有时看着看着,渐入回忆,话多了起来,声音也响了起来。

从他们的谈话中,得知他们是本地人,小时候就在古黄河与京杭大运河之间,东西不足千米的高滩上玩耍。他们曾到只剩一间禅房的南大寺(真如禅寺),帮老和尚到河边的土井抬水;他们曾为项羽手植槐浇过水,累了就趴在树下的龟背上歇歇;他们曾为纤夫叫号,到芦苇荡里捡拾鸟蛋;他们还曾好奇地到京杭大运河边,看从未见过的大船,竖着耳朵,听远方大船的汽笛长鸣。

长大后,河道的加深拓宽,防洪大堤的增高加固,行洪区内沟渠的开挖,良田的修整,从零乱的茅草房的村落,变成有整齐砖瓦房、楼房的村庄和小城,到处都有他们奋斗的身影。面前的徐淮路,从不分车道的几米宽的石子路,到四车道,穿梭着货车、客车的柏油路,无不凝结着他们青春的汗水。

近年来,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城市化的迅速推进,多层和高层商住、民居大楼拔地而起,医院、学校、超市、公园等配套设施日益完善。生活方式的改变,让习惯了大杂院,习惯了忙碌的老人们,又心甘情愿地舍弃一切,帮儿女操持家务、带孩子等。即使干不动了,也尽量不成为儿女们的负担,努力自理,自娱自乐,或时常到人多的地方凑凑热闹,或流连在城市的山水花草之间。

如今,家附近新建的港湾式的小小的公交站台,竟成了他们喜欢的观景台。坐在木制的长条椅上,看气势宏伟的仿古建筑,内心充满自豪;看如织的游人,南来北往,脚步匆匆;看眼前越来越宽、越来越现代化的、已更名为“黄河南路”的老徐淮路;看路上如潮的车流,一如当年的他们,积极进取,和时间赛跑;看宿迁文明二十条中,领先全国的“斑马线上,车让行人、行人快行”的交通文明。累了,或等車的人多了,他们就扶着栏杆站起身,缓缓离去。看着他们,就像看着瑰丽的夕阳,这里也许是他们人生的最后一站,想着他们为这个世界的美好,炽烈地燃烧过,如今,还在关注着家乡的发展变化,敬仰之情油然而生。

我们很少说话,只是有时听他们叙说,听得入迷,他们会突然停下来,提醒我车来了,我就急忙挥手上车。车走了,我感觉他们还在向我挥手,他们的目光还在凝望着我的方向。我像往常一样,任由车辆在时光的河里,向着我的目的地飞奔,任由车外的风景迎面扑来,又疾驰而去。我的心,早已飞到学校,飞进教室,飞上操场,孩子们的琅琅书声、渴求知识的眼神、纯真的欢笑,乃至他们的举手投足,和站台上的老人们一样,都是最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任由京杭大运河班车
石头
京杭大运河
京杭大运河与戏曲传播研究的新视角
悍马的“接班车”
GDP不是任由打扮的小萝莉
自动班车
感觉“被同龄人抛弃”,不过是错过一班车的焦虑
冬天的稻草人
京杭大运河(杭州段)文化资源再开发的思路与决策
回乡的班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