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母亲

2021-08-10 09:21刘应尧
青年文学家 2021年19期
关键词:二弟河床戈壁

刘应尧

20世纪60年代的冬季,大舅跟远在乌鲁木齐的父亲联系后,母亲便带着年幼的二弟和我,在大舅的护送下,登上了西去的列車。

母亲从未出过远门,更未见过外面的世界,那年月出行的艰难可想而知。出门时,母亲将父亲从乌市寄来的信件的一个信封,当作“通行证”揣在衣兜,那是她千里寻夫的“向导”。

乘坐一路咣当的绿皮火车,再换乘长途汽车。母亲一路带孩子扛行李,每到一站都要掏出信封,一次次向行人询问打听,生怕搭错车、坐过站。几经周折,一路艰辛,终于找到在乌鲁木齐工作的父亲,全家人才得以团聚。

漫长的行程,让母亲尝尽了不识字的苦头,更让她承受了从未有过的担惊和疲惫。

然而,到达乌鲁木齐不久,二弟患病夭折了。对于爱子如命的母亲,这突如其来的变故,给了她一个沉重的打击。

母亲将失子之痛埋在心底,依然坚持下地劳动。每当夜幕降临,她先哄我入睡,随后掩门而去。时间一长,就引起了我的警觉。一次,我假装入睡,见我睡着,她便蹑手蹑脚出门。我急忙翻起,尾随而去。

夜幕下,我见母亲像在寻找什么东西,东瞅瞅,西看看。离住地不远处,有一条长满荒草的干河床。只见母亲沿河堤斜坡,摸索到河床中间。

突然,眼前的一幕,让我惊讶万分:她两腿跪地,用双手拍打地面,并撕心裂肺地哭喊着:“老天爷,你行行好,快还我的儿子……”

凄厉的哭声,在河床上空回荡,一声比一声凄凉……

天空像一口大铁锅,越来越低。夜风凛冽,冰凉透过全身,河床里的荒草,被夜风刮得一会儿向东,一会儿向西。

我浑身寒战,再也无法忍受眼前的这一幕,猛然跑向母亲,从背后紧紧抱住她,哭喊着:“妈、妈,我们回家吧!”

母亲突然打了一个冷战,以为她夭折的儿子回来了。当她颤抖着转身看清是我,一把将我搂在怀里,号啕大哭起来……

不堪回首的那一幕,已成遥远的记忆,思念却无从回望。原以为,时间能填平世间最深的感情沟壑,并淡化伤痛。未料到耄耋之年的母亲,还时常翻出二弟遗照,端详细看。未承想,母亲把失子之痛,隐忍得那样长、那样久……

看完以兵团人戍边创业为题材的电视剧《戈壁母亲》,忽然想到:母亲也是戈壁母亲啊。剧中刘月季带领三个孩子,千里跋涉边疆戈壁,故事感人至深。而我母亲,把二十多个青春年华献给了边疆,兵团创业史册里,也应有母亲的名分。

母亲是当年连队出了名的“老病号”和爱干净的人。由于长期缺乏营养,每隔一两个月,她总会大病一场,打针吃药也是常事。而每次生病卧床,她总会在我上学、父亲出工后,忍着病痛把屋子打扫干净,才卧床休息。

在连队,我家曾搬过无数次家,无论在青圪崂,还是“老马号”,哪怕屋子再破旧,但经母亲一收拾,旧屋豁然亮堂,洁净而温馨。

每逢元旦、春节,连队都要对每户家庭进行卫生检查,然后把检查结果张贴在各家门上。我家在每次评比中,都能获到“最清洁家庭”奖励。

1986年,举家迁回老家,母亲既带孙子又做饭,还要料理家务。繁重的家务劳动,使母亲的健康每况愈下。尤其糜烂性、萎缩性胃溃疡,差点要了她的命。在兰州住院治疗回家后,她边吃药打针,边做家务,和病魔顽强搏斗着。

2018年农历五月初十,与母亲相濡以沫、牵手一生的父亲撒手人寰。噩耗让全家措手不及,更让母亲无法面对和接受。

父亲生前用过的书桌、坐过的沙发,还有透着父亲体温的那台“蜜蜂”牌缝纫机……目之所及,都让母亲双眼潮湿、落泪。

母亲和天下所有的母亲一样,她们是整个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基石。她们用博大、无私之爱,抚育和培养了中华民族千万个栋梁之材……

母亲的恩泽,我无以报答。而她勤劳、善良、坚韧的品格,却镌刻我心,定格于记忆,流淌在血液里……

猜你喜欢
二弟河床戈壁
戈壁里的水波
一条草鱼
月夜戈壁
更正
戈壁深处“战味浓”
大象
二弟的悲情人生
ArcGIS在河床冲淤量分析中的应用
缱绻的回眸诗歌
河床下伏采空区岩移规律及治理方案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