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区块链技术助力我国实现“双碳”目标

2021-08-11 13:58李华林
环境与生活 2021年6期
关键词:双碳区块数字化

李华林

中国科学院丁仲礼院士在《中国“碳中和”框架路线图》专题研究报告指出,2019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为401亿吨,其中86%源自化石燃料利用,14%由土地利用变化产生,这些二氧化碳被陆地碳汇吸收31%、被海洋碳汇吸收23%,剩余的46%滞留于大气中。为了实现碳中和,这些“不得不排放的二氧化碳”需要通过生态建设、工程储存等方式从大气中去除。在此进程中,“技术为王”将得到充分体现,即谁在技术上走在前面,谁就会在未来国际竞争中取得优势。

当前,绿色技术不仅在能源部门,也在工业、交通、建筑、农业等多个部门进行战略布局。适逢数字化转型关键时期,数字经济也正在深刻改变生产和生活,数据要素成为数字经济时代最为核心的新型生产要素。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加速向传统产业融合渗透,绿色技术也在嵌合AI、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进行应用与创新,“双碳”目标引领下经济社会和产业边界被加速重塑,驱动绿色增长的核心模式已显端倪。

为有效协同实现国家“双碳”目标,区域、行业和企业需要科学规划自身的碳目标,包括碳排放峰值评估以及碳中和行动方略。从盘查碳排放现状,到编制温室气体排放清单,到确定达成目标的路线图、时间表与施工图,有可信的数据作为评估、决策与管理依据至关重要。而基于区块链系统的数据具有可追溯、不可篡改、可信共享等特点,为碳排放数据核查的精细化、碳排放管控的精准化、碳减排措施的科学化提供强有力技术支撑。构建一个基于区块链的碳排放监测与“双碳”目标管理数字化平台,使区域、行业和企业的碳排放源与排放量、减排量以及碳目标管控等数据变得可信,这是解放数据生产力、激活数据要素潜能、实现数据价值流转的前提,也是进一步释放数字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的必要条件。

早在2017年,联合国就希望通过区块链技术创建一个透明高效的系统,以监管清洁能源和碳排放交易,并确保碳排放减少的数据准确性。基于一个稳定性、分布性和可靠性的区块链数据系统,就可以在信息验证、项目追踪、履约执行及实时监管过程中满足数据可信要求,便捷地核准碳排放交易权,并保护碳排放交易数据的安全性。

今年3月13日,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正式对外公布。“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要进一步明确发展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人工智能、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等七大数字经济重点产业。

在区块链产业具体内容上,纲要指出,推动智能合约、共识算法、加密算法、分布式系统等区块链技术创新,以联盟链为重点发展区块链服务平台和金融科技、供应链管理、政务服务等领域应用方案,完善监管机制。

联盟链是指由多个机构共同参与管理的区块链,每个机构管理一个或多个节点,这些节点根据共識机制协同工作,其数据只允许系统内不同的机构进行读写与交易发送。联盟链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各个节点通常有与之对应的实体机构,通过授权后才能加入与退出网络。各机构组成利益相关的联盟,共同维护区块链的健康运转。“双碳”目标管理数字化平台,就是利用自主可控的区块链底层框架,构建的碳排放、碳减排及碳目标管控的追踪、核查、确权的联盟链系统。

可信碳数据

区块链的数据结构与存证机制,其连贯性与透明度,有助于打通碳排放、碳减排及碳目标管理流程中的信息孤岛;同时其高数据隐私性的特点,有利于解决商业信息机密与环境信息公开的矛盾,灵活适应碳议题的信息披露策略,以及在政府部门、第三方审核和金融机构构成的碳排放监管体系下规避风险。

可信数据能帮助企业实现符合标准规范的碳核算,从而推进科学的减排目标,实施节能减排行动。

高效碳管理

碳排放、碳减排与碳目标管理等数据上链后不可篡改、操作节点精确,具有可信时间戳。有助于企业提高资源利用率和整体运营效率、构筑绿色供应体系、控制生产成本,促进工艺与技术转型升级,形成“双碳”目标下的低碳竞争力。基于链上大数据汇总分析,梳理碳排放管理最佳方式,第一时间发现不合规现象并触发预警机制,防止环节性、系统性错误。

区块链技术清晰的监管节点也有助于厘清内部职责,推进碳数据监控和碳交易相关培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碳管理水平。

知识价值赋能

“双碳”目标的实现,本质上是绿色低碳循环等专业技术的不断应用与创新,以及专业服务的持续、有效供给。在数字经济时代,产业经验与专业技能将贯穿于整个价值链,其重要性超过原材料、生产规模等传统因素,成为收入和利润的重要来源。

凭借区块链技术,我们可以推动绿色低碳循环项目订单化实施,尝试构建“双碳”目标引领下绿色产业发展新模式。另外,我们还可以打造碳排放监测与“双碳”目标管理数字化平台——能链,实现对多源碳排放、多维碳减排与多中心碳管控的追踪、核查、确权和优化,促进数据共享,优化业务流程,降低运营成本,提升协同效率。以创新、开放、共治模式,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达成。

低碳数字化-绿色网络化-循环智能化

伴随我国以市场导向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建立,绿色技术应用与创新日益成为绿色发展的重要动力,数字技术在培育壮大节能环保产业、清洁生产产业、清洁能源产业发展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的重点方向,数字经济在我国具备良好的发展基础,它以不同的形式和模式,耦合绿色技术存在于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六大领域,势必加速驱动能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利用,推动工业、建筑、交通等领域低碳转型,促进绿色产业提质增效,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猜你喜欢
双碳区块数字化
“双碳”新格局:共生 再生 新生
“双碳”目标下企业如何应对碳市场带来的挑战与机遇
专访奚国华:中信力争成为国企助力“双碳”目标的旗帜
“双碳”下县城发展新思维
揭示数字化转型的内在逻辑
数字化起舞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百度推出“区块链操作系统”BBE平台
区块链产业发展速度放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