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

2021-08-12 07:42于靖园
小康 2021年22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现代化

于靖园

有一份约定接力百年。从成立之日起,中国共产党就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中國共产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

2021年7月1日,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代表党和人民庄严宣告,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持续奋斗,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启航:奠定基础

“民亦劳止,汔可小康”,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追求美好生活的朴素愿望和社会理想。

1949年,新中国成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结束了自1840年以来百余年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赢得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从“一盘散沙”“文盲充斥”“民不聊生”的极端落后状态开始,开启了由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自主发展道路。

回顾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历程,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探索和实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人民迅速建立起地方各级人民政权,形成了从中央一直延伸到社会基层的人民政权组织体系,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型国家制度基本框架,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经济方面,初步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推动中国进入现代经济增长时期。1949年的中国是一个经历百年动荡、百废待兴的极度贫困国家。仅三年,中国就完成了国民经济恢复的艰巨任务,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高于历史最高水平,并且稳定了财政,初步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经济治理的卓越能力。1978年中国GDP规模和人均GDP规模分别为3678.7亿元和385元,经济增长速度高于世界平均水平,1980年同完成经济恢复的1952年相比,全国工业固定资产按原价计算,增长26倍多,达4100多亿元。

在民生方面,基本建立了现代教育体系,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95.5%,基本普及小学教育;各项卫生指标大幅度提升,人均预期寿命从建国初的41岁上升到66岁,实现从显著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到显著高于世界平均水平的跃升。

在科技方面,新中国成立后,我们搞成了“两弹一星”、核潜艇、杂交水稻、大型喷气客机、铁路机车、现代海船、微电子、卫星回收、计算机以及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计算机、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复方蒿甲醚、人工合成胰岛素等高科技成果。

在外交方面,新中国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印自卫反击战、抗美援越、珍宝岛之战、西沙收复战等所有对外保卫战争,创造了中国和平发展的国际环境;1971年中国重返联合国,逐步实现与世界主要大国关系的缓和,为中国实施改革开放创造了条件。

护航:奔向小康

“小康社会”最早是邓小平同志在规划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蓝图时提出的。1979年12月,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表示,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是让中国人民实现“小康之家”。

1984年,邓小平同志又进一步补充说:“所谓小康,就是到本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人均800美元。”2002年,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确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要在21世纪头20年,使我国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发展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并明确要求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

在此基础上,党的十七大再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包括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转变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降低消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更加完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高,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居民消费率稳步提高,形成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的增长格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城镇人口比重明显增加。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党的十八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行补充和完善,首次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调整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并正式提出至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设”与“建成”虽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意义差别甚大,标志着我国开始迈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

领航:消除贫困

此后,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行总体部署,确认“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基本目标是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在提高发展平衡性、包容性、可持续性的基础上,到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明显加大,户籍人口城镇化率加快提高。农业现代化取得明显进展,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

2017年10月18日,党的十九大召开,主题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现在至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要按照党的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各项要求,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
为小康社会提供健康保障
努力为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贡献
大同梦想与小康社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新形势及对策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