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再出发

2021-08-12 19:50刘建华
小康 2021年22期
关键词:碧桂园公益机器人

刘建华

科技企业。碧桂园要做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第一个百年目标,这个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全国人民奋发图强,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有力指导,也离不开全国企业的无私奉献。

碧桂园就是典型的企业代表。碧桂园不仅建房子,还提供各种服务。碧桂园服务“出圈”,推行全周期服务,打造“智能化”社区,开展扶贫探索,助力乡村振兴等,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了企业应有的贡献。

重新布局

碧桂园在房地产开发行业是全国翘楚,但随着最近几年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碧桂园在产业发展方面也做了重新布局。碧桂园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小康》记者采访时说,碧桂园要做为社会创造幸福生活的高科技综合性企业。其中,地产遵循“行稳致远”战略,通过系列举措聚焦深耕,持续提升全周期竞争力;机器人、现代农业等多元化业务与主业相互协同,服务人们多元生活需求,打造美好人居生态圈,推动行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碧桂园在2018年开始科技版图的谋篇布局,积极探索建筑机器人、餐饮机器人、现代农业等新业务,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在建筑机器人板块,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博智林机器人在智能建造产品及技术方面已实现诸多“零”的突破。目前,公司已有12条产品线,在研建筑机器人47款;截至今年6月,博智林机器人公司已有18款建筑机器人投入商业化应用,服务覆盖14个省份超65个项目,累计应用施工超百万平方米。按照计划,不久的将来,以建筑机器人为核心的人机协同作业施工体系将逐步推广至碧桂园在全国的所有项目。

在餐饮机器人板块,同样为碧桂园集团全资子公司的千玺机器人集团已从初创期进入成长期。截至今年5月初,已累计提交900余项专利申请,自主研发机器人设备及软件系统80多种,已在粤港澳大湾区十大城市布局80多家机器人餐厅,另有1500余台各类单机设备,应用在全国27个省份的景区、学校、医院等场景中。

此外,碧桂园农业此前已在黑龙江建三江完成无人化农场试验示范项目,有效地验证了北半球北部单季作物区主粮作物大规模“无人化”生产的可行性。今年,碧桂园农业“南下”,已在广东省佛山市三水区南山镇布局万亩智慧农业园,开展一年多季作物的“无人化”生产、经营探索。

服务增值点

服务一直是碧桂园重点打造的一个增值点,“给你一个五星级的家”已深入人心,推行全周期服务、“智能化”社区这些概念都是碧桂园的服务金字招牌。

如何进一步做好服务,完善社区管理,让业主享有超值物业服务体验,更好地擦亮“五星级的家”这一金字招牌?碧桂园进行了全新探索。

近几年,碧桂园服务搭建400个客户调研团队,365天不间断抽样调查,全年调研人次近200万,“天天满意度”动态追踪业主服务体验。

成立客户体验研究院,全国招募近1000名客户体验官,包括业主和一线员工,借助社区数字化服务触点(MOT),通过数据、案例分析研究,洞察服务需求、优化服务方案、创新服务设计,联动相关服务部门落地。

纵向深耕住宅服务,碧桂园服务不断精进专业化运营管理。当前,碧桂园服务运用数字化运营平台+物联网+服务机器人,全面覆盖物业的线上管理端和线下服务端,现场工单的生成—资源调度—人机处理工单—完成—多项复检,形成完整闭环,持续优化服务效率和服务体验。

“‘服务+科技,推进数字化运营,服务提质增效。”碧桂园服务不断求新求变,大力投入科技与智能化领域,通过标准化、自动化、智能化管理及先进的信息化系统重塑管理模式,构建“智慧社区”、链接“智慧家居”,全方位提升业主的居住体验。

截至目前,碧桂园服务已完成了基于空间的数字化建设,并且构建了完整的“三化一链”(工单自动化、过程可视化、考核数据化、与专业公司业务链打通)业务逻辑。一方面投入大量智能设备和人工智能后台提升标准服务的管理效率,另一方面则为在标准服务方面全面使用服务机器人,提供基础数字条件。

2020年碧桂园服务对外正式发布全新企业愿景,志在成为“国际领先的新物业服务集团”,秉承“服务成就美好生活”的品牌使命,围绕人对建筑空间的相关需求、以客户为中心纵横发展,开拓新服务、发展新科技、打造新生态、创造新价值。致力于为人们提供全程无忧的服务,提升生活品质,促进资产增值,推动社会人文素质进步。

大爱扶贫

“坚持爱党爱国家是碧桂园首要的企业文化,乡村振兴问题依然是国家发展的重点问题。碧桂园坚持做党和政府扶贫工作的有益补充,并在2018年将扶贫工作提升至主业高度,向全社会的捐款额累计超过90亿元,助力我国16省57县,超49万人脱贫。”碧桂园负责人说。

2018年5月,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正式结对帮扶甘肃东乡县,并开启了推进党建扶贫、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扶贫等多种扶贫模式的探索实践。

在乡村振兴的工作中,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五大振兴,帮助乡村落地能够持续产生效益的产业模块,推进搭建“乡村振兴共同体”,建设“乡村振兴综合体”的“双体共促”帮扶建设机制,带动更多人、更多力量参与乡村振兴,形成可持续的“1+5+N”乡村振兴模式。

甘肃省东乡族自治县土地贫瘠、沟壑纵横、群山环绕,被称为“大山开会的地方”。

2018年的“双十一”,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发挥集团优势开展消费扶贫。“毛重每斤16元,貧困户每只外加60元补助。”46岁的东乡族妇女王热哈麦家,被收购了68只东乡羊,直接增收74832元。

除了东乡羊,马铃薯的产销也是碧桂园扶贫团队的心头事。2019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联合甘肃省内农科企业,出资200万元针对东乡县七个乡镇32个村的2625户贫困户开展马铃薯籽种帮扶工作,户均帮扶761.8元。2020年,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携手甘肃省农业开发办、省农业科学院,在坪庄乡大坡村等地建设700亩马铃薯示范基地,并组织种植技术培训,通过 “公司+合作社+农户”种植模式,为贫困户提供马铃薯良种,讲解相关播种技术和实际机械操作。

“人的生存与发展,国家的繁荣与昌盛,社会的文明与进步,靠的是知识、智慧和勤劳。”一直以来,碧桂园集团、国强公益基金会重视教育扶贫,坚持“扶贫先扶智”,认准教育扶贫是“斩断穷根”的利器,是阻断代际贫困最有力的手段,只有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才能彻底摆脱代代贫、代代穷的怪圈。

自2002年以来,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创办了国华纪念中学、碧桂园职业学院和临夏国强职业技术学校,都以接受贫困学生和退伍军人为主,通过授人以渔,让知识改变命运;设立仲明大学生助学金、惠妍教育助学基金、国华杰出学者奖等20余项教育助学专项基金,并捐赠支持清华大学、香港科技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师范大学、西湖大学等多所高校发展,助力国家科教兴国;连续3年开展“心愿100”爱心助学行动,累计投入超20亿元。

截至目前,碧桂园、国强公益基金会在教育扶贫领域中已持续耕耘了24年,通过捐资助学、开办慈善学校、支持国家高校科研等多种举措帮助超10万名贫困学子改变命运。

猜你喜欢
碧桂园公益机器人
碧桂园天著首开大捷,新产品成热销秘诀!
新收入准则对南充市碧桂园财务会计的影响
公益
公益
碧桂园:2019年总收入4859.1亿 同比增长28.2%
公益
“碧桂园杯”2018第十三届环海南岛国际公路自行车赛圆满落幕
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