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学为何具有浪漫气质

2021-08-13 02:32苗德岁
科学导报 2021年54期
关键词:伊甸园浪漫主义人类

苗德岁

《浪漫地理学》分为七个章节,按照西洋歌剧的结构安排:序曲、上半场(1、2两章)、间奏曲、下半场(3、4两章)及终曲。作者试图通过剖析地理学所蕴涵的“两极性”,来论述重振地理学浪漫开端在理论上的可能性。

作者在第1章“两极化价值”里,首先建立起一个两极化框架,并借此阐释和定义了“浪漫主义”一词:“我所探讨的浪漫主义,是一种超越寻常、超越自然性和必需性的需求。”因此,作者认为,浪漫主义反映在事物的两个极端上,进而阐述了“求索”乃是“浪漫的核心所在”:“探险家在没有任何世俗补偿的情况下,为探知尼罗河源头、到达地球两极,抑或登抵最高山峰的愿望所指引。天文学家彻夜坐在高山上或沙漠中的望远镜前,直直地盯着那些看似闪耀但在百万年前就灭绝了的繁星。若有人问,为何如此?我想答案大概是,有些人在广袤与无垠前感到无比满足;他们虽追逐精确的事实,却是真正的浪漫主义者。”

在第2章“地球及其自然环境”中,作者转向了“对地球上那面积庞大、不适宜人类居住的自然区域比如高山、海洋、雨林、沙漠和冰原的描述。由于不可居住或不宜居住,这些地带使人们的思维从如何在其中居住的定式中解放出来,转而倾向于满足他们对愉悦和智慧的需求。一个既令人向往又令人厌恶的环境,成为了美学与道德议题的焦点”。

接下来是间奏曲——“间奏:健全却平凡”,这是一支简短的主题变奏曲。作者列举了两个针对“两极化价值”的反例:一个是伊甸园,另一个则来源于阿诺德·韦斯克的剧作《根》。作者指出,“伊甸园是健全生活的原型——可能不是很令人兴奋,却是人们所期许的”。

在第3章“城市”中,作者把论述聚焦于城市——人类用来摆脱大自然束缚的人工产物。城市生活打破了包括昼夜、四季与农耕时节在内的各种循环节律,电力和城市花园进一步“征服”了大自然,充分显示了人类的伟大创造性,因而无疑被视为是浪漫的。

浪漫地理学自然离不开浪漫人物。作者在第4章“人类”中,举例叙述了“文明促生出三种出类拔萃之人:美学家、英雄和圣人”。他指出,“這些极具个性的个体的故事,更多地受到内在情感与理想的推动,更倾向于脱离群体之常规,简言之,更加浪漫”。

本书的终曲,重述了各部分的要点,可以说是对全书的总结。作者再次强调,“求索”无论是在文学艺术中,还是在自然科学领域,都是“浪漫的核心要素”。

猜你喜欢
伊甸园浪漫主义人类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打开《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研究(1950-1960)》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人类第一杀手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伊甸园
谁变成了人类?
从浪漫主义角度浅析狄更斯的《远大前程》
浅析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钢琴前奏曲》的演奏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