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长三角 建设新吴中

2021-08-14 18:19陈嵘
群众 2021年4期
关键词:吴中长三角生态

陈嵘

吴中区位于苏州古城南部,历来就是上海的“后花园”,如何依托上海更好地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是吴中区未来高质量发展历程中必须答好的“时代问卷”。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是大局所需、大势所趋,长三角区域更被中央赋予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等重要使命。因此,坚决融入长三角,明确发展定位,发挥比较优势,深化区域协作,不断增强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的把控力,提高区域连接性和政策协同性,打造吸引国际国内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是吴中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

吴中虽然不与上海、浙江直接接壤,但在推进一体化方面一样能做出大文章。“沪苏同城化”的提出为吴中融入长三角提供了可靠支撑。吴中要在发展中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拓展生态优势、文化优势、产业优势,打破“行政区经济”束缚,打通要素流通“看不见的壁垒”,找到对接上海的切入点,加快建立合作对接机制,确保每年有一批重点项目、重点事项、重要活动得到有效推进。

深化“一个布局”。发挥板块资源禀赋和特色优势,打破行政區划管理概念,优化提升中心城市核、先进制造轴、生态文旅带“一核一轴一带”功能区布局,实现吴中区高质量发展和一体化发展。

中心城市核。包括吴中高新区下辖全域、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下辖太湖街道全域、城南街道北部,以及郭巷北部尹山湖片区和越溪东部片区。聚焦优势产业和前沿技术,集聚高端、低碳和以资产轻质为主要特征的新兴业态,大力发展人口集聚型、TOD导向型服务业。培育技术创新、创业孵化、人才集聚、营运总部和科技金融等基地,提升行业影响力,打造高端居住环境和生活性配套,加强新城开发和城市更新,促进现代服务业提效和产城人融合发展,突出生态、智慧、创新、文化基因,深化“科技创新+总部经济”,提升城市承载力和首位度,加快能级提升。

先进制造轴。以吴中开发区、经济发达镇为引领,串联甪直全域、郭巷和城南南部片区、越溪西部、木渎南部、横泾北部以及胥口、光福、临湖和东山部分地区,包含“十四五”期间制造业重点发展载体和存量更新重点领域,围绕“一轴贯通,多极联动”空间布局,加快创新转型和空间效益提升,推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集聚发展,形成集聚效应和规模效益。利用检验检测产业规模优势,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打造特色鲜明的生产性服务业集群,促进两业融合。

生态文旅带。以苏州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为引领,包括香山、金庭下辖全域,以及光福、东山、木渎、横泾和临湖的部分地区,以保护太湖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为目标,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特色发展和错位发展,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制造业”“生态+农文体旅产业”,探索发展新经济的新模式,擦亮绿色生态底色特色,强化资源系统集成,加强板块协同合作,全力打造休闲旅游度假目的地和战略性新兴服务业高地。

打造“三大高地”。突出吴中区特色品牌,以生态环保理念推进全区规划建设,展现山水生态、现代科技与历史文化相交融的城市气质,全面打造绿色生态高地、江南文化高地、现代产业高地,引领全区未来发展。

绿色生态高地。充分发挥生态本底优势,持续增强逐“绿”前行的动能,建设苏州生态涵养发展实验区,构建太湖新城绿色空间体系,打响“国家级太湖生态岛”特色品牌,探索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的创新实践,切实抓好“五位一体”太湖保护与治理,优化太湖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统筹山水林田湖草保护和修复,推动“生态+农文体旅”产业融合,扩大生态容量,提高环境质量,涵养美丽经济,构建美好生活,在实验中创造经验、形成示范。发挥山水秀丽、景美人和的先天优势,统筹载体资源,培育形成国内外闻名的全域旅游大花园、会奖研学首选地和康养休闲目的地。全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苏州湾、太湖湾两大湾区,形成“双湾联动、山水交融”的新格局。

江南文化高地。依托古镇、古村、古建筑、大运河、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厚重积淀,加强文化保护、传承与利用,固本创新、传承活化利用吴地文化元素,提高吴文化在江南文化中的品牌价值。突出优质文化产品供给地的功能定位,进一步扩大文化与科技、金融、大数据、体育、会展等产业融合发展的广度与深度,以数字赋能文创产业,拥抱新经济新业态,着力构建具有吴中文化特点和核心竞争力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让文化产业深度融入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以文聚才、以文兴业、以文兴城、以文化人,用文化培根铸魂、引领变革、带动经济、展现个性、涵养气质,塑造“眼底江南·心上吴中”地域标识和独特“IP”,走出文化自信自强的吴中路径,形成有国际影响、江南气韵、一体多元、古今辉映的人文吴中新格局,为强化苏州“江南文化”核心地位作贡献。

现代产业高地。充分发挥产业资源优势,全面融入长三角世界级产业集群建设,发挥项目为王、存量更新、深化改革、创新赋能“四大引擎”作用,主动服务和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资源要素、政策措施、工作力量向重点领域集聚,依托各板块区位优势承接先进地区产业溢出,做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及大健康两大主导产业,做优检验检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现代农业等特色产业,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加快形成现代化产业集群,在苏州市建设制造业强市的“产业高原”中亮出吴中的鲜明特色,提升显示度、打造唯一性,在细分领域形成有长三角影响力、辐射全国的“产业高峰”。

建设“五个吴中”。深入推进实施开放带动、创新驱动、质效提升、文化引领、城乡融合、民生保障等任务,在“美丽中国”大格局下,以“美丽吴中”总体目标,统领建设“五个吴中”,将吴中区建设成为苏州先行、长三角示范、全国知名的高质量发展样板区,努力形成“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吴中样本。

打造生态吴中。以绿色发展为理念,以“太湖之美、吴中最美”的志气和魄力,坚持“生态立区”不动摇,抓牢“绿色机遇”,扛起“绿色担当”,积聚“绿色动力”,实现美丽环境向美丽经济转变,打造苏州南部创新硅滩,在涵养中充分彰显绿水青山之美。

打造开放吴中。以共建共享为理念,以创新共建、协同共进为原则,积极融入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抢抓长三角一体化等国家战略的叠加落地机遇,对接上海,以争先进位的姿态积极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格局,在融入中彰显联动共赢之美。

打造创新吴中。以实业兴区为理念,坚持把发展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持续增总量、优存量、促增量、提质量,夯实经济社会发展动力基础,加快完善以市场为导向的产业创新生态,不断提升吴中自主创新的能力和“浓度”,在推进创新强区中赢得主动权,在发展中彰显实业兴区之美。

打造人文吴中。以文化引领为理念,以精致典雅为底色,夯实古典文脉,提升文化影响力,让吴中成为充满人文气息的新家园,在人的现代化方面走在前列,以融合创新为导向,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吴中“十四五”的特色亮点,在建设中彰显内涵底蕴之美。

打造幸福吴中。以民生为本为理念,着力做好富民、惠民、安民文章,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幼有所育、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建设宜居吴中、平安吴中、法制吴中,全面形成宜居包容的城市氛围,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凝聚建设吴中的强大向心力,在服务中彰显民生福祉之美。

(作者系中共苏州市吴中区委书记)

责任编辑:包咏菲

猜你喜欢
吴中长三角生态
那不一样
Were Dinosaurs Able to Swim?
“生态养生”娱晚年
紧扣一体化 全面融入长三角
姑苏繁华地 吴中第一镇
住进呆萌生态房
生态之旅
“首届长三角新青年改稿会”作品选
吴中太湖新城
长三角瞭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