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水才看两腿泥

2021-08-14 18:26盛小伟
群众 2021年4期
关键词:走样在实践中乡亲们

盛小伟

时常可见这样一种现象:一些地方、部门甫推出带有“改革性”“创新性”的政策或举措,还未经试点或落地落实,便大张旗鼓地予以“肯定式”乃至“拔高式”的宣传与报道,来一个“结果先行”。

时下改革发展遇见的都是“难题”与“骨头”,必须在问题导向下进行攻坚克难,制定或推出的政策举措,需要时间和耐心、需要在一定的范围内来验证有效性,不是“初衷”好就一定好,因为在实践中会有无法回避的“干扰源”。

“好心”会被歪用,从而坏了“一锅粥”。应当说,各地区各部门,都会依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尽心尽责尽力地履职,解决和化解矛盾与问题,推动经济社会的有序和谐发展。然而,一些原本属于具有良好“初衷”的“好心”政策举措,在实践中时常会被“阻击”而发生异化,如1998年就出台了规范直销的规定,本意是“切割”与非法传销的联系,但被“嫁接”和“改头换面”,又“沦落”为非法传销的代名词;又如,原本拟通过网络金融的探索,为小微企业解决贷款难、贷款贵的问题,但借“名头”被“异化”成非法集资和诈骗的也不在少数……虽说国家很快出台政策予以规范,可事实上的不良影响已存在,可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

歪嘴和尚念经,导致“正经”的“走样”。社会上曾有“中央政策好,只是落实过程有走样”之说,意指不能“原汁原味”地将政策贯彻下来。事实上,的确有“歪嘴和尚”将好的政策、好的初心念成了“走样”的“歪经”。比如,借助于现代科技的支撑,大力倡导和推动“政务服务+互联网”的模式,为需要办事的企业和群众增加从线下到线上的多一种选择,初衷与初心俱佳。但在实际的操作中,有的地方、有的部门却“捧一”“贬一”的“二选一”,演绎成只能单一走线上模式,剥夺了企业和群众的选择权,反而不便于企业和群众办事。

现代社会,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人群,由于各自所处的位置及出发点不同,对一些政策举措,存在着理解不一、口味不一、众说纷纭的多元取向,出现“公说公理,婆说婆理”的差异,也是可以理解的。我们要反对或避免的,是尽量缩小政策效应的预期与企业、群众实际感受之间的落差,不能一方面有政策看得见、够不着、走得慢、感受不到的“空转”与“悬置”,另一方面却是“震天响”“满天飞”以及“结果”“典型”的层出不穷。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中央制定的政策好不好,要看乡亲们是哭还是笑。如果乡亲们笑,就是好政策,要坚持;如果有人哭,说明政策还要完善和调整。”《增广贤文》曰:闭眼难见三春景,出水才看两腿泥。有些政策举措,必须过了一定的时限、到了一定的阶段才能看出端倪,跳出某種限制、走出某种局限、拨开某种遮挡,才能看得清、看得明。有一句叫“让子弹多飞一会儿”的流行语,“多飞”就是“多看看”,不着急得出结论,既看子弹出膛,更看是脱靶、或是上靶、或是正中靶心的结果。更多的政策举措,不在于主导部门说得多好听,而在于企业和群众的切身感受;处于主观的良好愿望,应当有系于客观的实践验证,既“叫好”,更“叫座”,毕竟只有“开花”又“结果”的举措,才更真实,也更有效。

(作者单位:无锡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责任编辑:朱瑾

猜你喜欢
走样在实践中乡亲们
在实践中理解和贯彻全过程人民民主
“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基于G-Buffer的深度学习反走样算法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
在实践中探索教师教育课程改革
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分析